东晋“诸葛亮”,祖逖如果能向天再借五百年,石勒会是什么下场
发布时间: 2023-07-06

公元319年(东晋元帝太兴二年),祖逖与后赵兵在浚仪相持。晋兵屯兵东台,后赵兵屯据西台,双方紧张相持四十天,粮草都到了精光的境地。

祖逖派人用布囊盛满砂土,假装是食用的大米,派千余人运至晋兵据守的东台。然后,他又派数人挑着真正的大米(也是用同样的布袋盛装),佯作累坏了躺在道旁喘气歇息。

祖逖 画像

西台的后赵兵望见,马上派精兵来袭,担夫都依据计谋,假装惊惧状弃担而逃。

后赵将打开袋子,见里面全是上好的大米,推断晋军粮食充足,非常害怕。古代人打仗,拼的就是粮草,见敌方粮多士饱,羯族兵将自然心中泄气。

石勒遣大将以千头壮驴运粮,支持浚仪城西台的后赵兵。祖逖在汴水设伏,尽得其粮。后赵兵无粮,不支退走。

此后,祖逖军将凭据封丘、雍丘,多次出兵攻打石勒的后赵军,使石勒的力量在河南一地迅速萎缩。

祖逖 画像

与此同时,祖逖还调和河南诸晋将和坞堡头目之间的矛盾,示以祸福,最终使这些人都听从他的节度。

而河南一带的坞堡堡主,祖逖对他们送质子于后赵的权宜之计也以示理解,灵活处理政治纷争,不仅常对他们施以德惠,还不时遣小股军队假装击扰这些坞堡,让后赵方面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坞堡地主是忠于自己的队伍。

感激之余,坞堡堡主常常向祖逖暗通消息,把后赵军队的行军意图和路线一一提前报告。

“(祖)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河南父老乡亲感悦祖逖的恩仁德政,作歌咏叹其美。

刘琨 画像

刘琨对此位老友的文治武功很有感慨,在与亲旧的书信中感赞祖逖。

于是,东晋朝廷徙祖逖为镇西将军。

由于有祖逖在,号称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的羯胡石勒,再也不敢侵入河南之地,并派人在成皋县修葺祖逖母亲的坟墓。

石勒还写亲笔信给祖逖,要求“通使交市”。祖逖虽不回信,但却听任军民与河北的羯胡互市,交换各自所需,于是收利十倍,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石勒 画像

正当祖逖想“推锋越河、扫清冀朔”之际,东晋朝廷对他拥兵一方产生了疑忌,派江南士族出身的文人戴渊为都督,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祖逖心中非常不舒服。当时,东晋朝中,王敦与刘隗交恶,互相攻讦。祖逖深知内难一起,北伐大业会因之搁浅。忧愤如此,他仍然加紧一切军事准备工作,带病指挥营建武牢坚城。

公元321年10月,天文有变,“妖星见于豫州之分”。

古人迷信,病入膏肓的祖逖识天文,夜中,他仰视星空,叹息道:“此星是应在我身!本想进军平定河北,而天欲杀我,这是对国家不利的征兆呵。”

祖逖 画像

几天后,满怀遗憾,祖逖病亡,时年五十六。

宋人胡曾有首咏史诗,表达了对祖逖病亡的历史遗憾:

“策马前行到豫州,祖生寂寞水空流。当时更有三年寿,石勒寻为阶下囚。”

毛泽东也有《七律·洪都》一篇叹美: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祖逖、刘琨闻鸡起舞

祖逖死后,东晋朝中久怀逆乱的王敦大喜过望,他先前一直忌惮祖逖不敢有异谋,至此始得肆意。

东晋派祖逖之弟祖约代替其兄统领其众,但节节失败,被祖逖收复的河南大片土地,最终被后赵攻陷。

史臣把刘琨与祖逖同编一传,并在赞语中有非常中肯的评价:

刘琨年少之时,本无高节异操,终日走马贾谧门下,博饮石崇金谷园中,谈笑于司马伦幕府,实为轻佻幸进之徒!祖逖青年初期,义气散谷周济贫乏,半夜闻鸡昂然起舞,潜思中原烽火燎原,贪幸天下兵灾多艰,疑其本意,确乃贪乱乐祸之辈!然而,一俟国家有难,皇室沦亡,此二人各运奇才,并腾英气,疾风劲草,节操磊磊,捐身赴义,死所不辞,身虽丧亡,但成就万世千秋英名!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