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本《红楼梦》共有多少回?甲戌本是最早的《石头记》抄本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甲戌本《红楼梦》共有多少回

谢谢邀请。

甲戌本《红楼梦》只有十六回。

它的全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第一回后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地评语,故学界习称为“甲戌本”。它是题名“脂砚斋重评”的几部《红楼梦》之一。

最早发现并研究甲戌本的是胡适。

他在1928年2月发表的《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首次披露了甲戌本的情况。此版本得于藏书人之手,残存十六回,即第1—8回、13—16回、25—28回。

甲戌本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红学研究,主要是“新红学”“曹学”的意义十分重大。

它上面的脂评,完善了胡适对于《红楼梦》版本流传的研究,并导致曹雪芹生卒年及其家世研究出现了新的重要观点和结论;它提供了有关小说创作过程的具体线索,比如有关“秦可卿之死”的谜题;甲戌本独特的“凡例”提供了更多有关小说成书和创作缘起的信息,成为此后红学研究最重要的切入点之一。

限于篇幅,小博不欲在这里详加论列,大家可以去参考相关研究文献。

在那个脂评本发现数量远不及现在的时代,甲戌本的发现所带来的学界效应,是我们难以体会的。虽然只有十六回残存,却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绕不过去的经典案例和学术史话题。

到如今,甲戌本的研究越来越细化,甚至到了争一字之短长的地步。新近的研究中,就连胡适原藏甲戌本《红楼梦》的“贴条”(见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缩微胶片)都被拿来大做文章,催生了新的红学增长点,相关成果很多,几至于引发学者论战。

红学是个说不尽的话题,只能尽力做点“常识”介绍了。

四月二十一日晚草成

甲戌本是最早的《石头记》抄本吗

甲戊戌本是最早的《石头记》抄本吗?

甲戌本不是最早的《石头记》抄本

《红楼梦》的传播经过了稿本、抄本、刻本三个阶段。最初,《红楼梦》是以稿本的形式在创作集团内部小范围内传阅,后来《红楼梦》又以抄本的形式大范围流传。自程伟元、高鹗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活字排印《红楼梦》后,《红楼梦》开始以刻本形式广泛流传,并后续出现了多种刻本。

《红楼梦》最初的稿本早已不见,而抄本迄今只发现十余种。1927年,胡适买到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该书共四册,仅存十六回(1~8回、13~16回、25~28回),每册四回。胡适因书中第一回一句“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将此本命名为甲戌本。此本有眉批、侧批、双行批、回前回后批多种,所存各回批语远多于其他抄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语为他本所无。第一回第四页下第一行“丰神迥异”句下至第五页上末行“大展幻术,将......”句之间,有一段文字,恰好两页,424字,为该本独有。

胡适得到这个本子后,就鼓吹此本是海内最古的《石头记》抄本。其实胡适的这个观点有待考证。

首先,这个本子只是一个过录本,并非原本。这个本子抄误很多,并删掉了原本很多批语,甚至把一些正文的双行小注当成了双行夹批删除了,后来抄书人又从其他本子中抄录了一些批语补充到本子里。其次,这个本子的母本也不会是最古的《石头记》抄本。“重评”存在两种含义,一是本来就有传抄的批评本,脂砚斋在甲戌年自抄一份,同时在前人基础上,继续添加批语。第二种含义是,以前脂砚斋就抄阅评过《石头记》,到了甲戌年抄阅再评《石头记》。不管哪一种含义,说明在脂砚斋甲戌年抄阅再评《石头记》前就有《石头记》抄本了。那么甲戌本又怎么会是海内最古的《石头记》抄本呢?

到了晚年,胡适对甲戌本的鼓吹更变本加厉,他甚至认为《石头记》的初稿只有甲戌本这十六回,作者跳跃着写完这十六回,再补充其他章回内容。

胡适的这个观点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他说:“我在三十四年前还不敢说曹雪芹在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在他死之前九年多——止写成了或止写定了这十六回书。我在那时只敢说:‘我曾疑心甲戌以前的本子没有八十回之多,也许只有二十八回,也许只有四十回。......

如果甲戌以前雪芹已成八十回,那么,从甲戌到壬午(除夕),这九年之中雪芹做的是什么书?......’ ”,“故我现在不但回到我民国十七年的看法:‘甲戌以前的本子没有八十回之多,也许止有二十八回,也许止有四十回’,我现在进一步说: 甲戌本虽然己说‘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其实止写了十六回……故我这个甲戌本真可以说是曹雪芹最初稿本的原样子。所以我决定影印此本流行于世。”

胡适的这个观点一发表,红学界就进行了有力的反驳。然而,红学家们虽然否定胡适欠考研的“跳跃创作”理论,却没有思考胡适找了那么多证据证明“跳跃创作”,也不是一无是处。这只能证明,“曹雪芹”传出抄本的过程,从一开始可能就有底本,“曹雪芹”只是增删者,原创另有其人。所以他想润色哪回,就润色哪回,古人的书装成很多册,不是跳跃创作,而是跳跃增删而已。这才是为什么80回文字,都传出了,而第22回,还未补完的原因。而主流红学认为的《红楼梦》是“曹雪芹”一人创作的观点,

尽管胡适的这个跳跃创作的荒唐观点,早已被主流红学摒弃,但胡适的另一个错误观点“曹寅之孙曹雪芹著《红楼梦》”,还是被主流红学继承下来,成为当今主流红学的理论基础,并写进了各类教科书、词典等。

文化,博大精深;研究,锲而不舍。

资料来源:吴氏红学大揭秘,特别鸣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