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的意思(见微知著什么意思解释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见微知著什么意思解释

见微知著意思是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解释:微是微小,著是明显。出处: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见微知著示例:明智的人善于见微知著,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好好培养你见微知著的能力对你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见微知著的意思

只看到一点点细节就能预料到事情的发生
形容比较有逻辑头脑的人
同义词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
jiàn
wēi
zhī
zhù
〖解释〗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示例〗上揆天道,下察民情,酌古准今,~。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弭兵》

见微知著什么意思

见微知著,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形容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熟悉,因为这个词不是经常见到,在文章中看到这个词,想要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以下内容就为大家说明见微知著的意思。

详细内容

  • 01

    见微知著,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02

    使用该词的著作: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汉·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於事,见微知著者也。”
    宋·苏洵《辨奸论》: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弭兵》 :上揆天道,下察民情,酌古准今,见微知著。

  • 03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原始见终、因小见大、见微知类、睹始知终、一叶知秋、以微知著
    反义词:以偏赅全、管中窥豹

  • 04

    例句:
    明智的人善于见微知著,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
    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强者见微知著,而弱者却视而不见。

  • 05

    成语典故:

    箕子是朝歌古代名人,其洞察力之强气节之高为后人称道。
      商代最后一位君主是帝辛,后人称他为殷纣王。年少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但到了统治后期,开始腐败。
      有一次,纣王让人给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他的大臣太师箕子就感到非常可怕和担心。
    箕子见微知著联想了很多,他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陶土粗制碗具,必将用犀牛角或玉作成杯盘;餐具改变了,食品也会随之改变,盛的不可能是豆菽青菜,肯定会进一步升级到山珍海味,珍禽异兽将成盘中之物;食物改变了,将不满足穿着,麻布为衣将不再流行,朝中之人进而会穿绫着缎;穿着改了,下一步将造豪华的车子,建高阔殿宇楼台,追求享乐。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腐败之风会很快盛行起来。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韩非子,把箕子这种联想,说成“圣人见微以知著,见端以知末”。这就是见微知著的来历。
      有一天,纣王长夜饮晏,不理朝政,竟忘了日期,询问左右,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知,便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徒弟说:“君主忘日则天下忘日,不是好兆头,商之天下到了危险关头。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我也极其危险”。令徒弟告诉来者:“太师醉了也不知道”。
      以后箕子多次进谏,纣王充耳不闻,我行我素,骄傲恣肆,专横拨扈,使箕子非常失望。他装疯卖傻,以避迫害,但仍被纣王囚禁。
      正如所料,不过五年,纣王就被周武王所灭。

见微知著的意思是什么

见微知著

【释 义】

微:隐约(微小);著:明显。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出 处】

《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宋·苏洵《辨奸论》: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示 例】

上揆天道,下察民情,酌古准今,~。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弭兵》 现代文造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用 法】

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

【注 释】

“见微知著”的“微”是微小的意思。但如何能见微知著而又不以偏概全呢?“微”是在此条件下的微小,即对这“微”所在的整体的影响小,要“知著”,就需一个条件,在这个条件下,原来的“微”已经由原来处于矛盾的次要方面转换为主要方面了,因此能“知著”。因此,要避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就需时刻关注周围的事物,一旦发现哪个事物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了,就必须马上做出判断,以免延误时机。

【近义词】

原始见终、因小见大、可见一斑

【反义词】

愚昧无知、愚不可及、束手无策、管中窥豹

总而言之就是,看到一件事的小部分就能知道它的其他,是褒义词
见微知著 (成语)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语本《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著,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汉`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於事,见微知著者也。”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宋·苏洵《辨奸论》: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见微知著”

一天,箕子到帝辛(即后世所称纣王)那里汇报工作,偶然看到帝辛的生活出现了一点小变化,这个细节在表面上看起来完全没有什么大不了。可是箕子的见识非同一般,他见此情景真可谓诚惶诚恐,大惊失色,那这是一个怎样的细节令箕子如此呢?箕子所看到的其实就是帝辛用了一双象牙的筷子,大家都知道象牙筷子无疑是很奢侈的,在中国,大象是极其罕见。但是帝辛作为天下之主,用这样一双筷子不是太正常不过了吗,哪个帝王不是披金戴玉,才能章显不凡呢?箕子又何必如此大惊小怪呢?原因就在于帝辛早期是非常朴素的。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后来果不其然如箕子所料,朝歌出现了“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如此的昏庸残暴,难怪最后会被西周所灭。

——对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