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的故事(徐达是明朝头号开国元勋,他儿子究竟犯了什么罪,竟被皇帝一剑劈死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徐达是明朝头号开国元勋,他儿子究竟犯了什么罪,竟被皇帝一剑劈死

徐达和朱元璋是发小,两个人可以说是穿着开裆裤一起长大的。成年后,朱元璋率先投身起义,后来,徐达在朱元璋招募下也加入了起义军,最终,朱元璋一不小心成为了明朝开国皇帝,而徐达也一不小心成为了明朝开国的头号功臣。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给了徐达极高的评价和荣誉,曾评论徐达说;

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另外,朱元璋论功行赏,册封了徐达为太傅、参军国事、中书省右丞相,爵位为魏国公。可以说,徐达在大明王朝的地位仅次于朱元璋。

1385年,徐达享受了半世荣华之后因病去世,得了善终(烧鹅之说纯属清朝时期野史杜撰)。但是,在他去世之后,他子孙的命运却发生了变化,每个儿子都有不同的结局。

首先说一下,朱元璋为了保住徐达后代子孙的荣华富贵,同时也为了让徐达子孙忠心于大明王朝,给了徐达子女们非常优厚待遇。

当时,徐达共有四子三女,长子徐辉祖袭爵魏国公。次子徐添福因病早夭。三子徐膺绪被朱元璋授世袭指挥使。四子徐增寿授左都督。长女嫁给了燕王朱棣。次女嫁给了代王朱桂。三女嫁给了安王朱楹。

1398年闰五月,徐达子孙命运的分水岭到来。这一年,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继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此时,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心有不甘,开始暗中筹划,准备叛乱。

第二年四月,朱元璋的祭日来临之前,朱棣派遣了他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入京祭拜。此时,支持削藩的大臣齐泰请求朱允炆把他们一并扣留,而黄子澄却反对。朱允炆陷入犹豫。

得知这个消息后,徐达长子徐辉祖密告朱允炆说:“我的三个外甥之中,朱高煦勇猛剽悍且无赖。他没有忠义之心,迟早会背叛陛下,而且也会背叛他的父亲,一定会成为后患!”

正在犹豫的朱允炆听了徐辉祖的意见,又跑去征询了徐达四子徐增寿的意见。他心向朱棣,所以对朱允炆说:“燕王和先帝同气,富贵已极,怎么可能还造反呢?”

朱允炆听后觉得有理,所以释放了朱棣的三个儿子。

朱棣的三个儿子回到北平后,朱棣抱着三个儿子喜极而泣,同时也看透了朱允炆优柔寡断的性格,所以很快起兵造反。

这时,徐辉祖所说的全部应验,朱高煦作战勇猛,俨然成为了朝廷的巨大威胁。因此朱允炆非常后悔的说到:“吾悔不用辉祖之言!”

为了应对燕军的南下,朱允炆启用了徐辉祖对抗朱棣。徐辉祖虽是朱棣的小舅子,但对这个造反夺权的姐夫非常痛恨,率兵多次打退燕军的进攻。

就在形势对南军有利之时,朱允炆认为京师不可无良将,所以把徐辉祖调回了南京城驻防(也有一说,当时谣传徐辉祖认为朱棣是至亲,并未尽力,所以被朱允炆调回了南京)。徐辉祖回到南京后,朱棣等人又卷土重来,并且突破了长江,距离南京城近在咫尺。

就在这时,朱允炆发现了京城之内又一个燕军的间谍,那就是徐增寿。是他多次以密信告知了朱棣南京地区的军事部署,这才让朱棣有机可乘。

得到这个消息后,朱允炆立刻派人抓了来徐增寿当面质问。徐增寿无法反驳,怒不可遏的朱允炆拔出了宝剑,亲手将徐增寿斩杀于大殿之上。

南京城破之后,朱允炆不知所终。朱棣进入皇宫,看到了徐增寿的尸体,抱着他痛哭流涕,并且追封了徐增寿为武阳侯,谥号“忠愍”。

第二年,朱棣又进封徐增寿定国公,子孙世袭,岁禄2500石。后来,徐增寿子孙的爵位也传到了明朝灭亡。

说完了徐增寿,再说徐达长子徐辉祖。南京城破之后,他留在了徐达祠堂,根本不出来见朱棣。朱棣一怒之下将他下狱,逼迫他支持其称帝,徐辉祖不肯屈服,朱棣决定处死他,但徐辉祖有徐达留下的免死铁券,而且又是皇亲国戚,朱棣只是免去了徐辉祖的爵位和俸禄,将他囚禁在了私宅之中。

1407年,徐辉祖去世,朱棣以中山王徐达不可无后为由,令徐辉祖长子徐钦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

说到这儿,很多人会纳闷,徐达的三儿子徐膺绪为何没有出现。实际上,历史上的的他存在感很低,在靖难之役中他选择了中立,根本不参与任何一方,也因此,他是徐达三个儿子中唯一得善终的人。

看完徐达三个儿子的经历,突然觉得一句至理名言说的很对,“不要把所有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孤注一掷,要给自己的多留几条后路。”难道徐达也告诉了他三个儿子,为了徐家长久的富贵做打算,三个儿子要做不同的选择?

宋濂苦学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前面几位老师的回答已经对“宋濂苦学”的故事介绍的很全面,不再赘述。

关于题主的问题:宋濂苦学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的理解,题主提问的目的不单纯是想知道宋濂苦学的故事本身,更主要的是这个故事的主旨思想。大家以为呢?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大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成才经历很值得后人借鉴。我们耳熟能详的《宋濂苦学》是一段苦学励志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道理。

一、胸怀大志

尽管《宋濂苦学》故事中没有说明这一点。但是宋濂身处逆境,家贫如洗,为什么苦学?只能说明宋濂从小立志,想通过刻苦学习来成就自己的人生。

二、勤学苦学

宋濂因为家里贫穷,买不起书,宋濂经常借别人的书读,每每有书读的时候,便会废寝忘食。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苦学的宋濂依然坚持不懈,砚台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能阻断他勤学上进的心。

三、讲求诚信

宋濂向藏书的人家借书,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送还。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的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宋濂,于是宋濂能够阅读很多书。

四、谦恭做人

宋濂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为了得到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指教,他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高、声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前辈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宋濂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老师斥责人,宋濂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宋濂终于获得很多教益。

五、逆境成才

故事里讲到:当宋濂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宋濂洗手暖脚,拿被子给宋濂盖上,宋濂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他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而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宋濂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宋濂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宋濂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六、学有所成

宋濂通过苦学,最终成为大文学家和一代著名的文臣。为后人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著有《宋学士文集》,《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桃花涧修契诗序》、《环翠亭记》,《孝经新说》、《周礼集说》、《龙门子》等等。

透过《宋濂苦学》故事,结合宋濂的人生经历,给后人的启发是:一个人从小就胸怀大志,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成才不分顺境还是逆境,逆境照样可以成才。要想成才,不仅要刻苦学习,还要谦恭做人,诚信做事;人之成才要学以致用,为国为民,这样才算功成名就。大家以为是不是这个理?

迅速崛起的大明朝,跟随打天下的功臣,朱元璋为何下死手

朱元璋在打江山时团结群臣,坐江山时又对功臣痛下杀手,究其原因,还要从当时的朝野状况和人物特点谈起。

首先,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大多都和他有过命私交,甚至有人救过朱元璋的命。这些人确实在大明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