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成语有哪些?求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求中国历史上的成语故事,寓言故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中国寓言成语有哪些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扰、拔苗助长、惊弓之鸟、滥竽充数 愚公移山、买椟还珠 狐假虎威,爱屋及乌 打草惊蛇,破镜重圆,才高八斗, 一毛不拔 迎刃而解,毛遂自荐,八仙过海,一鸣惊人 纵虎归山,世外桃源,项庄舞剑, 下笔成章 天衣无缝,呆若木鸡,怒发冲冠,鱼目混珠 乐不思蜀,班门弄斧,走马观花, 后来居上 狼狈为奸,半途而废,得意洋洋,望梅止渴 塞翁失马,掩耳盗铃,叶公好龙, 凿壁借光 骄兵必败,磨杵成针,入木三分 呕心沥血,才高八斗

求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求中国历史上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

〔历史讲经〕为你们说几则著名的春秋战国成语故事,请往下看,谢谢!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发生很多以成语概括的寓言故事。今天我就推两则给大家阅读:

第一,完璧归赵:

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在楚国那里得到一块玉。此玉名为“和氏璧”,是一块独一无二的宝玉。恰好,这块宝玉和氏壁被秦国国君秦昭襄王知道了,秦国国君知道这块和氏璧的价值后,便派使者到赵国跟国君赵惠文王说:只要贵国愿意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愿意用秦国的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

就在这时赵王商量要不要交换,如果不交换又怕得罪秦国。要是把和氏璧给了,又怕拿不到城。

在这时,有人推荐蔺相如,赵王跟蔺相如说了此事后,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去秦国了。把和氏璧交给秦王,秦王很喜欢。过了许久,蔺相如不见秦王说和氏璧换城池的事,就想出了个计策把和氏璧又拿到自己手中。拿到手后,蔺相如便跟秦王说,大王不是说和氏璧到手后换十五座城池吗?如果大王没诚心换,现在就把宝玉摔坏。

秦王无奈便跟蔺相如说,不要摔。现在拿地图给你看,秦王指明了要割的十五座城池。蔺相如知道秦王得到和氏璧是不会把城池给赵国的,便对秦王说我要回驿馆休息了,秦王答应了。

蔺相如回到驿馆后,便叫随从打扮成商人拿着和氏璧回赵国了。之后,秦王发觉了,但已经来不及了。后来,把蔺相如放回赵国了,此后,赵国也没有把和氏壁给秦国,秦国也没有割城池给赵国,这便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杀了太子申生,又想把自己的另一个儿子重耳杀掉。重耳知道父亲想杀自己,便逃出晋国,逃往其他国家去了。

逃了十几年,重耳来到楚国,楚王以上宾接待重耳。在设晏中,楚王便对重耳说:我这么帮你,你要是当了晋国国君,该么样报答我?重耳便说:要是我当了晋国国君,晋楚两国发生战争,我会命令我的军队向后退三舍(三舍古代就是九十里)。得不到你楚王的允许,就跟你开战。

过了几年,重耳果真当
上了晋国国君。晋国也在重耳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后来,楚晋两国交战相遇。重耳便命令军队向后退三舍(九十里),楚军以为晋军怕了,就追打晋军。晋军见此,马上集中兵力攻打楚军,此战,晋军胜,楚军败。

《愚公移山》属于寓言故事还是成语故事

成语的出处有:1历史典故:草船借箭、官渡之战、负荆请罪;2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愚公移山;3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八仙过海;4经典文章:忧心忡忡、自相矛盾等等。所以说愚公移山首先是寓言故事,也是成语。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