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的故事(赤壁之战在推进历史的进程中,有多大影响力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赤壁之战在推进历史的进程中,有多大影响力

曹操平定了北方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还没到荆州,刘表已经死了。刘表的儿子刘琮听说曹军声势浩大,早吓破了胆,派人求降曹操。刘备在樊城,听说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撤退江陵,可是老百姓宁愿跟着刘备走,被曹操追上,幸亏张飞在当阳抵挡一阵,刘备诸葛亮才摆脱,只是不能去江陵了,只能改到夏口(今武汉市)。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东进,很快要到夏口,诸葛亮对刘备说,只能向孙权求救了。 这时的孙权也正担心曹操把荆州全部占领,派了鲁肃找刘备,劝说刘备联合抗曹,诸葛亮顺势和鲁肃直接去了柴桑见孙权。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在鲁肃周瑜等人的支持下,孙刘达成联盟共同抵抗曹操。孙权拜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水军三万和刘备一起抵抗曹操。周瑜用诈降之计,黄盖以投靠之名,寒冬十一月,忽然起东南风,黄盖带十几艘船借风势直奔江北曹操大营!靠近时,点着船只。曹操大营来不及反应,大火?烧到大营。曹操慌乱中领着残兵败将从华容小道逃跑,周瑜和刘备分别从水路陆路追赶曹军至南郡(今湖北江陵),曹操几十万大军战死,加上水土不服的病而亡损失了一大半还多。曹操只好派曹仁,徐晃,乐进分守江陵和襄阳,自己带兵退回许都去了。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曹操回北方养习,使得刘备有时间,得以借荆州之势,平定荆州南方四郡,从而站住脚跟,征定益州。是三国鼎立之势初步形成的开端。赤壁之战,曹操失败,使他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最好契机,三方势力在荆州地区形成可互相遏制,使得三国鼎立时期的到来!

历史上赤壁大战的时候,诸葛亮到底在干什么呢

火烧赤壁时,我估计诸葛亮在做以下几件事。

一,他知道周瑜未来必是自己的主要对手,他正在思谋想计,至周瑜于死池。二,他知道关羽一定会在华客道私放曹操,自己又不敢真的按军令法斩关羽,正在想办法为自己找台阶下,而又不会使二爷丢了面子。三,火烧赤壁时,诸葛亮不过是个小小参谋,他最有可能在和一班参谋们弹冠相庆,觥筹交错。

当然,作为刘备的首席军师,我们应该知道,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在为三分天下而筹划。

《三国演义》孙刘联盟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刘备借荆州”是怎样的来由为什么故事

《三国演义》当中,“刘备借荆州”这一观点其实是孙权一方提出来的,刘备等人承“承认”这一说法最初是为了维护“孙刘联盟”,实际上在他们看来,应该是自己取得的荆州,和东吴没有半分关系。

所以,“刘备借荆州”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完全是东吴一厢情愿的观点,并没有达成共识。

这要从荆州之前的归属、刘备如何取得荆州以及赤壁之战为何进行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荆州本来是谁的领地,应该由谁来继承

众所周知,荆州原为刘表的地盘,虽然不是封国,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一个太守或者州牧和一方诸侯也没什么区别,都可以算作刘表的个人财产。

刘表是谁呢?汉室宗亲。以他到汉末还有封爵和官职来看,刘表和汉献帝的关系要比刘备更近一点,也就是说,刘表的汉室宗亲地位要比刘备更可靠。

但不论怎么说,刘表和刘备,打根上那是亲戚。

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就去投奔了刘表。因为刘备有点名声,又是亲戚关系,刘表虽然忌惮这个人,但还是接纳了他。只不过将他派到了荆州北边的一个小县城新野,让他在那里为其防范曹操。

好景不长,刘表病重,需要选择继承人。这个时候荆州内部出现了问题,本来应该由比较贤能的长子刘琦来接管荆州,但是由于刘表晚年更喜欢幼子刘琮,又受到了蔡氏等外戚的胁迫,不得不将刘琮立为荆州之主。

选哪个儿子做继承人,这属于刘表的家事,和刘备八竿子打不着。但问题就出在这个刘琮身上。这个小家伙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软蛋一个,在曹操兵锋恐吓之下,又经过蔡氏等人的撺掇,一害怕就投降了曹操,将荆州八郡拱手让给了敌人。

这样一来,不论是刘备还是刘琦等人就都不承认刘琮荆州之主的地位了,公然表示反对。

那么这种反对有没有效力?答案是有的。

虽然实质上荆州是刘表个人财产,但大义的名分上来说,刘琮并没有得到汉献帝的册封,荆州作为东汉十三州之一,不是封国,不能父死子继。

虽然从名义上荆州已经归属于曹操,但是随着刘备等人的反对,拥立长子刘琦为荆州之主,曹操的归属权也变得名不正言不顺了。

所以,这个阶段的荆州,实际上是属于刘琦的,和东吴势力半分钱关系都没有。

刘备取得荆州是靠合法继承以及武力攻取

刘备如何取得荆州的?

首先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就已经定下来刘备后续的发展方向,并且着重介绍了荆州的便利位置: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可以看到,从诸葛亮出山那一刻起,刘备就已经在谋划取得荆州了。这与鲁肃、甘宁对孙权的建议以及曹操的统一方略是不谋而合的,这三方人都想取得荆州,那谁抢到就是谁的,没什么道义好讲。

其次,刘表去世,刘琮降曹,刘备等荆州势力实际的控制者剥夺了刘琮的合法地位,让刘琦担任了荆州之主。刘琦和刘备是叔侄相称的,并且都是与曹操进行争夺。即使后来刘琦去世,刘备作为刘琦的叔叔,同时也是汉室宗亲,也同样拥有荆州的继承权。

所以从这个流程里可以看出,刘琮降曹,曹操名义上得到了荆州,但是后来的刘琦、刘备不承认降曹的合法性,这是荆州固有势力与北方的曹操之间的争夺,和东吴还是没有半分关系。

后来刘备等人兵败,曹操趁机占领了荆州大部分领土,并且准备渡江而战,荡平江东。刘备率领败军残将,被迫与孙吴联盟,一起进行了一次赤壁鏖兵。

这一场战役,让孙吴有了染指荆州的借口。

追击曹操的过程中,夺得了荆州八郡(一说七郡)中江夏南部和大部分南郡。同时,刘备也在这场战役里获得了南郡剩余的一部分以及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剩下的南阳和江夏北部由曹操占领。

此时的形式是曹、孙、刘三家瓜分了荆州。

从中可以看到,原本属于汉室宗亲刘表、刘琦、刘备等人的荆州,现在同时存在了三股势力。曹操是得而复失,刘备是失而复得,孙吴是趁火打劫。并且刘备取得荆州的地盘并没有动用东吴的军队,完全是靠自己打下来的。

这样来说,又哪里谈得上“借荆州”呢?

孙吴为何坚持是“借荆州”?这和孙刘双方对“赤壁之战”的说法有关

在刘备等人的看法里,赤壁之战是孙刘联盟与曹操进行的一次自保之战。也就是说,刘备是为了自保,孙吴同样也是为了自保,双方是平等关系之下的联合。所以,有仗一起打,有地盘一起分。

但是,在东吴的眼中,“赤壁之战”是另外一种样子。

他们看来,赤壁之战本身是曹操和刘备之间斗争的延续,孙吴完全是为了帮助刘备才出兵和曹操打架的。刘备和孙权名义上是联盟,实际上是被打得如丧家之犬的刘备前来投奔孙权。

即这个联盟本身,以孙吴为主导,刘备为附庸。

所以战争结束之后,刘备等人性命得以保全就可以了,一切利益都应该是出了大力的孙吴所得,包括整个荆州。刘备应该把他们攻占的荆州地区交给“新主人”东吴,现在只是暂借他们容身而已。

正是由于观念上的差异,才导致了孙刘两家对“荆州归属”有了各自的理由,但实际上都是看好了荆州这块地盘。

公元200年,也就是“隆中对”发生之前的7年,鲁肃为孙权进行了一次顶级谋士的天下大势规划: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这段话被记载于《三国志·鲁肃传》中,除此之外,甘宁也同样表露了相似的建议。

由此可见,不论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是鲁肃、甘宁为孙权谋划的统一天下大计,关键点都是取得荆州,横跨两川,与曹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