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阡陌桃花散香红,如何对下联?为什么商鞅要“废井田、开阡陌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上联:阡陌桃花散香红,如何对下联

堤岸柳枝披翠绿,阡陌桃花散香红。

为什么商鞅要“废井田、开阡陌”

要知道商鞅变法为什么要“废井田、开阡陌”,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井田、什么是阡陌。井田制是中国商周奴隶制下形成的土地国有制度,道路、沟渠交错将田地划分为井字形,井田全部归国家所有,土地的领主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得买卖、转让。井田中间为公田、周边为私田,分割井田的道路、沟渠等即所谓阡陌也。

商鞅变法说白了就是为了激发秦国的潜能,具体化则是激发秦国百姓的潜能,为战争机器服务。二十等军功封爵制度如此,“废井田、开阡陌”亦然。在那个农业主导经济的时代,要支持长期对外战争的消耗,农业生产是重要保障。没有强大的农业经济,秦国东出永远只能是一个梦!秦国相对于关东六国,农业本就是弱项,土地国有又严重打击了土地耕种者的积极性,土地私有化是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二十等军功爵制度同样需要大量土地作为保障。二十等军功爵虽然是封爵制度,但是与爵位相伴随的是封地。如果没有封地的激励,一个徒有虚名的爵位,有谁会为它去拼命?土地国有,封给我也不是我的!而且,土地终有封完的一天,没有了土地,二十等军功爵制度便形同虚设。因此,为了大规模推广二十等军功爵制度,扩大土地面积和土地私有化势在必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长期对外战争,秦国的男丁都被征召派上了战场,损失更是难以计数。没有男丁就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减少就意味着农业生产无法推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国在政策上下了一番功夫,鼓励六国百姓到秦国种地,并给予政策优惠。如何优惠?在土地国有的井田制下,六国百姓到秦国耕种与在本国并没有太大区别。为了刺激六国农民为秦国农业服务,扩大耕地面积、土地私有化同样是最佳方案。

最终,秦孝公与商鞅选择了“废井田、开阡陌”,将原有井田之间的阡陌全部去除并大量开垦荒地,将土地重新分配并由国有转化为私有。此举不仅为秦国提供了更多的可耕种土地,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同时,这一政策还吸引了关东六国大量无地、少地农民前往秦国耕种,弥补了因战争引起的劳动力减少,将秦国的农业生产提高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正是雄厚的农业经济为秦国东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废井田、开阡陌”,秦国一统天下虽未必就不可能,但起码要延后想当长的一段时间……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