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炳莲:中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容貌被还原至18岁,确实惊艳动
发布时间: 2023-07-17

以前落草为寇的山大王,一般都是男人担任,因为只有男人才能镇得住场子。而有趣的是,倘若这个山头的大当家没有夫人,山头则大多短命。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举个例子来形象说明。

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一介和尚出身,很多人跟着他打天下,刚开始只是为了奔个荣华富贵或帝王将相,忠心虽有,但凝聚不足。真正让众兄弟凝聚在一起并建立不世功勋的还是他们的大嫂马皇后。

这便是中国人的交际艺术,男女搭配,既刚柔相济,亦粗中有细。显然,以前的山大王没有老婆,山头大多短命也正源于此。

大家可设想,一个连山大王都没有老婆的山头,实力与底蕴又能强到哪里去呢?因此它们大多不是被剿灭就是被其他山头吞并。

因此,土匪们也特意把山大王的老婆别开生面地喊作“压寨夫人”。压寨夫人越年轻漂亮,则意味着这个山头越不好惹。

东汉末年曹子建曾作《洛神赋》形容洛神的绝美容颜,其中有一句这样写道:

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意思是说洛神的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这样的女子,简直是淑女的最完美代表,应是人间难闻。

然而前几年湘西民间却盛传当地最后一任“压寨夫人”年轻时正是这样风华绝代的人物,当地百姓还特意多方请求专业人员,对该压寨夫人90岁的照片进行AI还原至18岁时发现,果然是一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绝佳女子。

那么这位女子是谁,又为何做了压寨夫人,她年轻时候又有哪些故事呢?

今天,笔者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近湘西最后一任压寨夫人杨炳莲的传奇人生。

1919年,杨炳莲生在湖南湘西永绥县城一户苗族小商铺人家。小女娃打小便生得十分可爱,扑闪的两个大眼睛使得整个人显得十分灵动,一时成为十里八乡最讨人喜欢的瓷娃娃。

杨炳莲成长的年代,正是湘西土匪猖獗之时,有近10万土匪龙盘虎踞在苗疆的十万大山。

这些土匪,刚开始都是国民党政府年代为恶一方的乡绅恶霸或军阀,素日里干的都是鱼肉乡里欺男霸女的勾当。后来随着我党开始陆续为全国人民谋福祉解放全中国,这些人便陆续开始啸聚山林祸患一方。

湘西千千万万的土匪当中便包括杨炳莲的丈夫张平。

张平于1906年生在湘西自治州古丈县高峰乡李家洞村张家坨一户地主人家。据说家里传下一百多亩水田,家财颇丰。

因为封建地主家庭的教育缘故,从小就把张平养成了一位纨绔霸道的恶少,玩鹰斗犬,吃喝嫖赌抽,样样皆沾。

以前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年少时曾立下志向说“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

这份雄心壮志倘若放在一位思虑忠纯的有志青年身上,也许不失为美事一桩,可若是恶人许此愿,则难免有酝酿出一位鱼肉一方欺男霸女的恶霸的可能。

让人气急的是,恶少张平小小年纪,竟真的怀着这样一份野心,并有着为了实现目标不择手段的狠辣心肠与阴鸷城府。

1922年,整日游手好闲的恶少张平读书不成,遂从家里拿来100银元买了一支汉阳造步枪开始走上当地人人恨之入骨的“恶霸道路”。

张平虽为人无恶不作,但却极善笼络人心,加之家境优渥出手阔绰的缘故,很快又笼络了几十位地痞流氓,买了几十条枪,拉起了一支枪口对准平民老百姓的队伍,并靠强取豪夺与威胁恐吓当上了团防局局长。

当上团防局局长之后,有人有枪又有势的张平,从此像个横行螃蟹一样,烧杀劫掠,无恶不作,百姓敢怒而不敢言遂把他编入一句歌谣里早晚骂一遍:

天见张平,日月不明。地见张平,草木不生。水见张平,浑浊不清。人见张平,九死一生。

由此可见,张平在当地百姓的心里,俨然是一位恶魔灾星。

就在这么为祸乡里六年之后,1928年张平又经家里亲戚的牵桥搭线认识了国民党128师下属旅长舒安卿,并在其手下做起了副官。

从1928年至1935年期间,张平随国民党军队到永顺、保靖一带“剿共”,可谓是反动性质十足。

由于张平一贯就是欺男霸女,在一次路过永绥县城一个小商铺时,一眼就看上了一位眉眼十分清秀的女孩子,当即便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手段将她娶回家。这位女孩,正是时年15岁的杨炳莲。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从此张平有事没事就到杨炳莲的商铺晃荡,要么要根针,要么买根线。来时眼带桃花,去时依依不舍。有的时候买根线就丢来一块大洋,并不让找零。一来二去,杨炳莲也觉得这个当兵的十分奇怪,不免多留了个心眼。

在两人混熟了之后,张平再也耐不住性子,索性直接让舒安卿带着他装模作样去下聘说媒,行欺男霸女之实。

当时杨炳莲的父亲是当地本分的小户人家,极少与官兵打交道。原本看着两人带着大队人马来还十分惶恐,以为他们要么来抢人,要么就是来杀人放火的。可当张平说看中了自己的女儿之后,杨炳莲父亲多少还是松了一口气的。

同时换一个角度说,动乱年代,普通人家的女儿能够嫁给官军为妻,倒也不失为一桩风光的姻缘。

于是就这么在半推半就之下,年仅16岁的杨炳莲只能与张平成婚。

可当多年之后人们问及杨炳莲她是不是张平抢来的媳妇时,杨炳莲说:“我是张平行媒妁之言娶过门的,是自愿的呢!”

原本杨炳莲最初对张平的印象认为,张平看起来也颇正气,应该不是个坏人。可当自己嫁过门没多久,通过乡里乡亲的家长里短才知道,自己是张平的第三位妻子。

他的第一任妻子动辄被他拳脚相向,最终被逼得上吊自杀了。第二任妻子也因无法忍受他的残暴偷偷跑了。

听到这些消息之后,杨炳莲曾一度惶恐不安,十分担心自己也会像她们一样遭受到张平非人的待遇。

然而又过了一段时间,杨炳莲才慢慢安下心来,因为张平非但没有对她拳脚相向,反而对她一如新婚三日,疼爱有加。

婚后第二年,全面抗战爆发,张平所在的128师开赴宁波抗日前线,可没到多久,张平300位兄弟带出去,却只带了一位回来。

原来张平在战斗时,用金钱贿赂,不仅混得了国民党党员的身份,还使得自己免于上前线而幸存,其他300位兄弟都壮烈牺牲。

回到古丈县的张平便凭借自己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和与高层熟稔的关系混到了警察局中队长的差事。

有了正当职业之后,张平做起事来更加残暴无道,许多与之抵抗的人动辄便成为其枪下亡魂。

积累的仇家多了,张平也担心被人报复,因此便把杨炳莲安排在老家不敢让其出门露脸,而自己每周回家一次,也是摸黑的回,摸黑地走。

那时候,杨炳莲才十八九岁,俨然是一位心思单纯的小女孩,她一直认为自己的丈夫是一位抗过日的大英雄,更是维护一方治安的警察。直到某一天她发现自己被乡亲们私下里指指点点,这才知道了丈夫犯下的那些罪恶滔天的事。

正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张平为祸乡里久了,很多当初和他沆瀣一气的乡绅都忍受不了他的强取豪夺,于是便组成队,不惜花大价钱打点关系,到国民党永顺专署和沅陵专署去告张平。

最终经过国民党相关方面查实,认为张平已经激起了民愤,没有基础再维护一方治安,于是把他警察局中队长的职务撤了。

没有职衔傍身的张平彻底开始惶恐起来,十分担心自己被仇家下黑手,于是连夜便带着几位亲信摸黑回到了老家。

张平回到老家之后,由于做的亏心事太多,半夜总怕鬼敲门,在极度缺乏安全感之下,又开始想方设法买枪拉队伍。杨炳莲也从这时候开始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压寨夫人”。

为了确保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张平做了三手准备。

一、集结了28位平日里狼狈为奸的兄弟,并集结了一百多条枪,最终歃血为盟,占山为王。

二、在化江溪边悬崖绝壁上依据易守难攻的山势建立山寨。

三、分出两拨兄弟下山。一拨三里一亭,五里一哨。另一拨则下山打家劫舍维持山上的生计。

解放战争期间,我东北局书记陈云同志说:“当今国内的土匪主要分为政治土匪和经济土匪,而政治土匪最难缠。”

所谓经济土匪,即单纯靠打家劫舍过日子的土匪。而所谓政治土匪,则是指那些与国民党狼狈为奸,拥有国民党背景或者受国民党暗中支持,对我进行反动的土匪。他们多被冠之以“自卫团司令”、“团总”、“保安团司令”等五花八门的称号。

张平作为国民党员,在解放战争期间,很快便与国民党反动势力沆瀣一气,成为了一名彻彻底底的政治土匪,颇为难缠。

1944年,张平所占山头被国民党招安,并摇身一变成为古丈县自卫团,张平任副司令员。

一边是张平摇身一变鸟枪变炮,另一边则是夫人杨炳莲也飞上凤凰枝。

历史记载,张平在抗日战争之后,一共在当地干了五年多的自卫团司令。

这五年间,杨炳莲也算得上是真正过上了军阀太太的富贵生活。

杨炳莲后来这样回忆:“之前家里只有烧饭和照顾我的佣人,后来他当了司令之后,家里连养鸡、养鸟、喂马的佣人都多了一大拨。”

同时更为可恶的是,张平这时候又开始在当地大规模种植鸦片,并且规定“包产到户”,给每家每户分发罂粟种子,到了指定日子,再按照约定的产量用极低的价钱回收过来,熬成鸦片膏,然后再与当地国民党高官一起走私,大发国难财。

靠鸦片赚得盆满钵盈之后,他又利用自己的关系,靠鸦片换枪换炮,把自己的自卫团打造成铁板一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