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也签城下之盟宋辽两国到底谁才是《澶渊之盟》最大的赢家?“易子而食”的典故和出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胜利也签城下之盟宋辽两国到底谁才是《澶渊之盟》最大的赢家

咱就来看一下“澶渊之盟”规定了哪些内容吧:
第一、约为兄弟。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在位的皇帝谁的年龄大,谁就是兄长。

第二、划分国界。双方约定以白沟河中流为界,辽国放弃涿州、瀛洲、莫州,这三个州是当年周世宗柴荣北伐时收复的。而宋朝则放弃燕云十六州(也不能说是放弃,因为这个地盘从来都没有属于过宋朝)。

第三、开放榷场。也就是双方平等互利,进行自由贸易。

第四、宋每年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现在我们开始来对比一下双方的胜负吧:

第一、约为兄弟标志着两国有平等的地位,谁也不吃亏。

第二、划分国界的杀伤力很大,当年寇准和辽国使臣谈判的时候,辽国要收回关南十县,宋朝就要拿燕云十六州来换。但是说起来宋朝理亏啊——关南十县早就是属于辽国的了,是周世宗柴荣侵略辽国并夺走的啊,而宋朝则是接受了后周的禅让而建立的政权,父债子还,天经地义啊。但是燕云十六州与后周和北宋完全没有一丁点关系——那是后晋送的啊,你们凭什么说对这块地拥有主权呢?所以,在划分国界这一条来说,宋朝赢了——他们确定了对柴荣“掠夺”的关南十县拥有主权。若说这一条在法理上规定宋朝无权争夺燕云十六州就意味着宋朝败了,是不太符合逻辑的,如果深究下去,朝鲜半岛的大部分、交趾的北部以及西夏国的全境还是唐朝的领土呢,宋朝是不是也该去收复?过去的事就过去了,如果宋朝真的有超强的军事能力,违背条约把这些地方抢过来也未尝不可。所以,就事论事,宋朝能得到前朝从辽国抢来的关南十县就已经胜利了。

第三、开放榷场平等互利,双方都赚了。

第四、宋每年给辽国岁币,宋输了。

综上,前朝(即后周)掠夺的地盘正式被认定为宋朝的领土,这是宋朝外交上的胜利。而在之后的贸易战争中,宋朝每年赚回的远超过三十万两匹,所以,“澶渊之盟”中宋朝赢了。

“易子而食”的典故和出处

易子而食

易:交换,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楚国围困,城内粮尽,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饿死的孩子,但是为了生存,俩家交换,作为自己的食物。后来用来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成语解释

词目:易子而食

发音:yì zǐ ér shí

解释: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成语典故

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示例: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等触目惊心的字句。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庄王因宋国杀了楚国过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打宋国,围困宋国首都半年之久,并准备长久围困下去,宋国人害怕了,宋王派执政华元只身潜入楚国元帅子反的卧室,挟持子反说宋国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也不投降。

飞地是什么意思,是怎么产生的

飞地的概念产生于中世纪,是一个地理学名词,飞地的术语第一次出现于1526年签定的马德里条约的文件上。飞地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简单点说,就是孤悬在外的领土。如果某一行政主体拥有一块飞地,那么它无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区域到达该地,只能“飞”过其他行政主体的属地,才能到达自己的飞地。一般把本国境内包含的外国领土称为内飞地(enclave),外国境内的本国领土称为外飞地(exclave)。

什么是飞地?

飞地是一种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在某个国家境内有一块主权属于他国的领土。根据地区与国家之间的相对关系,飞地又可以分为“外飞地”(Exclave)与“内分地”(Enclave)两种概念,其关系如下:

l 外飞地(Exclave) — 某国家拥有一块与本国分离开来的领土,该领土被其他国家包围,则该领土称为某国的外飞地。

l 内飞地(Enclave) — 某国家国境之内有块地区的主权属于别的国家,则该地区是这国家的内飞地,也同时是握有主权国家的外飞地。

据G.W.S.罗宾逊1959年提出的分类体系,有3种形式:

①梵蒂冈、圣马力诺这类完全被一个国家领土包围的国家,属于标准飞地,也称实际飞地。

②通过另一个国家领土才能到达的飞地,称为可穿过飞地,又称准飞地,如位于法国境内属于西班牙的友维亚,位于民主德国境内属于联邦德国的西柏林,以及美国被加拿大领土所隔开的阿拉斯加州。

③由停战地带或占领地带所产生的临时或暂时疆界划出的暂时飞地。

内飞地和外飞地尽管是相对的名词,但互相之间却不见得是可以互换的关系,比如与母国分离的孤立飞地是夹在两个以上国家的边境之间,那么它虽然是个外飞地,但却不是任何国家的内飞地。

目前世界上的外飞地情况很多,各洲都有分布。由于涉及领土,民族,宗教等诸多敏感因素,飞地现象是地理学中最为有趣的现象之一,也是当今存在飞地现象的国与国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处理不好非常容易引起飞地内居民生活艰难,或是民族纠纷,甚至国家关系紧张,以致发生武装冲突等严重后果。

西北欧三维地形图

东普鲁士,三次成为飞地

东普鲁士,从字面意思看,是指普鲁士的东部地区。东普鲁士这块土地,似乎生来就是做飞地的命,在短短300多年的时间里,竟然先后做了三次飞地。直到今天,虽已更名易主,仍摆脱不了作为飞地的命运。

东普鲁士地图

东普鲁士位于波罗的海的东南海岸。从15世纪开始,这块土地的主人是中世纪大名鼎鼎的条顿骑士团的团长。1234年-1285年,条顿骑士团完全占据了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并在1237年合并了宝剑骑士团得到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地区,但是在1410年被波兰-立陶宛联邦击败,条顿骑士团和下属宝剑骑士分团同时宣布解散。结果是条顿骑士团的原西普鲁士划归波兰王国直属,东普鲁士改为普鲁士公国隶属于波兰王国,以原条顿骑士团总团长为公爵,原宝剑骑士分团大部分地区划归立陶宛大公国,余者以原分团长为公爵成立库尔兰公国隶属于立陶宛大公国。

1648年德国

但到了17世纪,其家族绝嗣,东普鲁士落入了勃兰登堡选帝侯(德意志的诸侯之一)的手中。这位选帝侯为了扩充实力,毫不顾忌自己的地盘和东普鲁士之间还隔着波兰王国——一块飞地就这么诞生了。为了保住这块孤悬在外的土地,勃兰登堡选帝侯不惜对波兰称臣纳贡。但很快,选帝侯的势力不断膨胀,并建立了一个王国——普鲁士王国。经过多年战争,1772年,普鲁士王国从波兰手中夺取了位于勃兰登堡和东普鲁士之间的土地——西普鲁士。从此,东普鲁士与普鲁士王国连成一体。100年后,普鲁士王国统一德国,东普鲁士又成了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

1815年德国

这段蜜月期持续了150多年,但好日子终有尽头。东普鲁士的“飞地因子”,被两次世界大战重新激活。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东普鲁士成了俄、德之间血战的战场。在第一次东普鲁士战役中,德军大胜俄军,但最终,德国还是沦为战败国。战胜国为削弱德国,策划了一条“波兰走廊”,即迫使德国在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之间割让一块宽几十公里的土地给波兰,将德国的国土一分为二,互不连接。东普鲁士就这样再次成为了飞地。

1944年秋季苏军对东普鲁士的第一次进攻,是东普鲁士大毁灭的前奏

割让“波兰走廊”让德国人十分愤怒。1939年,重新强大起来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