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中一个团,营,连都是什么编制,有副职吗?读了抗日名将张志忠你有怎样的感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国民党军中一个团,营,连都是什么编制,有副职吗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这事说起来可就有点复杂了,为什么呢?咋说呢?国民党自打建立黄埔军校开始,他就一直在整军,基本上就没怎么停过。

咱不说别的,就从北伐战争结束到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爆发,就这不到十年的时间,国民党对军队的整理就有好几次了。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国民党为嘛会这么频繁的整理军队呢?

这里头的道道很复杂,但其中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到是可以说道说道的。

国民党虽然是一个党派,但他这下头派系林立,蒋介石的中央军嫡系,还有桂系,阎锡山的晋绥军,张学良的东北军等等。

面对这么多的派系军队,蒋介石想要把控军队,不费一刀一枪的那最好不过了,所以他就用整理军队的事情来达成削弱对手的目的。

怎么削弱呢?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当年东北军可是有着二十万人马,兵强马壮就不说了,武器装备都是一流的。

结果一个西安事变下去,蒋介石对东北军进行整编。原来的东北军那可都是甲种军,一个军四个师,每师有三个团,合共十二个团。

就这么一整编,甲种师变成了乙种师,一个军被砍成了两个师这就不说了,每个师下辖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的编制,合共八个团。

莫名其妙就少了四个团的编制,而单位编制还给加了一层,塞进去旅的建制,军队命令下达就变的缓慢了。

这么一弄,军队变少了,对手的实力削弱了。而且每个月领取的军饷也就变少了,乙种军的待遇,能和甲种军的待遇一样吗?

就这么不动刀枪的把各个派系的军队给缩减了。

当然了,这里头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国家编制太过混乱也不是个事,必须进行统一。

当然这么说空落落的,小编具体给您说道说道,有兴趣的话,您可以接着往下瞅。

首先介绍一下北伐之前,中国军队的编制,说这事主要是为后边的解释做一个铺垫。

这个时期,咱就挑几个主要的派系简单的说一下。

您比方说国民党军。国民党军的建立起始于黄埔军校,而黄埔军校之所以能进行下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到了苏联人的支持。

国共合作吗?苏联又是给予资金支持,又是给予枪炮弹药的支持,还有人员指导,这才有了后来的北伐军。

所以国民党军一开始执行的是苏联的建制,他属于三三建制,一个师三个团,一个团三个营,全师有五千五百人。

说道这里,小编想插一嘴。

军队这个基础单位,并不是说越大越好,他还讲究一个灵活,师的编制太大,那么在运行起来必然会慢。

如果将师作为最基本的作战单位的话,这就要吃亏的。

好了,咱接着说事。

那么这个时期,北伐军在团,营,连这个级别上是有副职的。

说道这里,还得说一下其他部队的编制,让您感觉一下编制有多混乱。

在北伐军中,并不都是采用苏联这种三三制的,您比方说第七军,他采用的是法军编制,军下边是旅,有九个旅,一个旅两个团,一个团四个营,一个营三个连。

原因是第七军是新桂系的嫡系部队,和黄埔出来的不一样。

而之后被北伐军打服气,收编的其他军队,后来都采用了三三制。

那么其他军队呢?

您比方说奉系,用的军—旅—团这样的编制,晋系呢,一个师下边就一个旅加一个团,至于其他的大多都是师下边两个旅四个团的编制。

所以看起来就比较乱。

北伐后的整编

宁汉合流之后,国民党在取得第二次北伐成功之后,就开始了对除了东北,西南,西北地区之外的军队,进行整顿。

按照蒋介石的话说:

“北伐完成,军事急应结束,裁兵节饷,从事建设,已成全国一致之要求。”

咋说呢?当时根据统计,中国光军队的人数就有二百多万。

按照当时的局势,中国要为维持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光军费这一块就够头疼,毕竟军队是不从事生产的,没有战事的时候,一个军每个月的开销就有六十万左右(中央军的标准)。

面对四个集团军的开支,节省军饷也成了一个议题。

所以在1928年的八月份,国民党召开的第二届五中全会上,就通过了一个《整理军事案》,这里头主要说明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将全国的军队进行收缩,俩字——裁军!

全国的军队要裁减到五十个师。(这个数据和后来实施的不一样,至于原因,说和做总是存在偏差)

这《整理军事案》是通过了,但要实施起来还是需要时间的。

翻过年到了1929年的一月份,全国编遣会议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议题是干嘛呢?简单的说就俩字——削藩,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将军权收归回来。

您就说吧,这事能有个好?地方上那些个派系大佬当然不开心了,阎锡山和冯玉祥就表示了反对,这事就算是黄了。

所以整编计划也就那样,成了摆设,实施不下去。

咋说呢?其实在1929年的时候,全年事实上有六十三个师进行过整编的,但这事触动的利益很大,最终这六十三个师就算是整编完成了,随后又进行了快速的扩张,跟啥也没干一个样。

所以这个时期国民党军队的编制依然混乱,这一次整顿,白费劲。

也就因为这次整编,最终引发了中原大战,毕竟要削弱地方军阀的实力,他们不干,最终蒋介石通过这一次战争把地方这些个军阀算是打服气了。

随后蒋介石就重启了军队整理计划,最终整理出一套《民国十九年陆军暂行编制表》,这就是我们翻阅资料,经常出现的十九年编制,就是这个东西。

这个十九年编制,彻底的执行下去了,算是国民党南京时期第一个正式编制。

有的部队,使用这种编制,一直用到了抗战爆发后的一年。

小编给您说说这个十九年编制是个啥样子的。

他这一次是把军这一级的编制给废了,直接从师这一级进行整编的。

他分甲乙丙三个种类的师。

这甲种师,下辖三个步兵旅,每一个旅下边又有两个团。

其中还包括师直属部队:

一个炮兵营,这里面又有三个炮兵连,每一个连有四门炮。一个工兵营,下辖三个工兵连。

还有一个包括两个连队在内的辎重营,其余骑兵,通信兵和师特务连个一个。

乙种师下边少一个步兵旅,是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三个团(比甲种师的旅多一个团,和甲种师步兵团的总数是一样的),其余配属和甲种师是一样的。

到了丙种师,下边是两个步兵旅,每一个步兵旅有两个团,至于师直属队,除了工兵营少了一个连之外其余都一样。

咋说呢?这编制下来之后,整编完成除了师下辖的步兵团可以到位之外,师直属的特科部队,其实都没有达到编制中的要求。

后来和日本人在抗战中较量,这就导致了火力的严重不足,被日本人占了不少的便宜。

在这个过程中,蒋介石又悄悄的给自己进行了扩军,他的嫡系部队一水都是甲种师就不说了,还偷偷的搞出了独立旅和补充旅。

举个例子您看看蒋介石是怎么搞的。

您比方说一开始第十一师,他是按照苏联的编制,三三制搞出来的,下边有三个旅,一共九个团。

这要是按照十六年编制来的话,应该是三个旅六个团,必须砍掉三个团的编制。

而第十一师的这三个旅分别是三十一,三十二和三十三旅。

蒋介石把三十三旅的番号撤销,然后编成了一个独立旅,这不就保留了下来,还合乎规矩。

而这些个独立旅和补充旅,在1931年之后逐渐的被扩编成了师级单位。

好了这是一个总体的编制变化,接着我们来看看,团以下是个什么情况。

团以下的编制都差不多,每一个步兵团下边有三个步兵营,每一个步兵营里头会有三个步兵连,加一个营直属的机枪排用来增加火力。

那么军官的职务在连里就有了变化,在一个连里有五个军官,他们分别是三个排长,加一名连长,至于另外一个是相当于副连长的教官。

出现了教官的职务,原因是这一套体系仿了德国人的军队编制,教官的职务是负责平时训练部队的,所以人家也不叫副连长,直接叫教官了。

那么排里头有没有副排呢?还真没有,他相当于副排的位置上,是一名资深军士。

这也是为什么小编说,这个时候国民党一个连队里头只有五个军官的原因。

这是这个时期的军队编制,接下来我们来看看1932年以后的整编。

1932年的三月份军事委员会成立了,这个时候蒋介石推行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

所以同时出现了两种编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