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骤雨和雨骤风狂是什么意思?狂风骤雨的诗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狂风骤雨和雨骤风狂是什么意思

狂风骤雨 kuáng fēng zhòu yǔ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雨骤风狂没有这个组词 骤雨狂风 发 音 zhòu yǔ kuáng fēng 释 义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狂风骤雨的诗句

1、宋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释义: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2、先秦佚名《国风·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释义: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

3、唐代李商隐《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释义:我虽然胸怀匡国之志,也有郭元振《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黄叶已经衰枯,风雨仍在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阔人们正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

新交的朋友遭到浇薄世俗的非难,故旧日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心中想要断绝这些苦恼焦烦,要用新丰美酒来销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十千还是八千。

4、元代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

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释义:不必替花儿忧愁她经受风吹雨打,风雨停歇时,也是花儿应当凋落的时候。劝君不要吝惜花前醉饮,人生难得如此痛饮。今年花谢了,明年花谢了,人就是在这一次次花谢中,白了头发。

趁着有兴致,喝它两三杯。选一处绿水青山美如画的地方,好好地去游览一番吧!只要是身边有酒心中无事,管它有花也好,无花也好,管它是春天,还是秋天,就应该痛痛快快畅游。

5、宋代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

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

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释义:是春雨送人来,也是春雨留人住,离别的宴席上匆匆话别,又是风雨催人离去。泪眼就不曾流干,眉头凝结着愁绪,明日相思时不要上高楼望远,楼上有几多凄风苦雨。

上联:骤雨狂风,世界风云多变幻

世界风云多变,我自岿然不动,这是世界发展格局变化,做好一切准备,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中国发展不可阻挡。

《道德经》“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应作如何解

《道德经》廿三章,“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是说迅疾的风,不过一早上就停息了;急骤的雨,不到一天就下完了。这是因为暴风骤雨的根本依托,是自然所蓄积之“势”能,释放过快的,一则不可持久,二则后果严重,故而自然“希言”。犹如一池春水,流得快,自然干得快。王者之道,亦复如是,穷兵黩武,便是“飘风”;政令烦苛,便是“暴雨”。秦二世“肆意极欲”,“残虐以促期”,强秦立见消亡,足为明证。

煌煌始皇,千古帝王;统一华夏,万古流芳

【版本】

本句,楚简本缺失,帛书本作“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河上公本作“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王弼本作“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傅奕本作“故飘风不崇朝,骤雨不崇日。”“崇”通“终”,终也,尽也,故各句义同。帛书本最古,义胜,故本文从帛书本,即“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

【释义】

“飘”:迅疾,狂暴。迅疾,狂暴。飘风,指疾风,暴风,旋风。形声字,从风,票声,本义是旋风、暴风。《说文》:“飘,回风也。…盘旋而起。”《尔雅》:“回风为飘。”《诗经·小雅·何人斯》 :“其为飘风。”《吕氏春秋·观表》:“圣人则不可以飘矣。”《素问·六元正纪论》:“少阳所至为飘风。”故飘风为疾风、旋风、狂风;飘风骤雨为突然而来的疾风骤雨,比喻不能持久。

“骤”:急骤,猛烈。形声字,从马,聚声,本义是马奔驰。《说文》:“骤,马疾步也。”《周礼·大司马》:“车骤徒趋。”《楚辞·招魂》:“步及骤处兮。”《礼记·曲礼》:“车趋而驺(骤)。”《诗经·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庄子》:“麋鹿见之快骤。”《管子·小问》:“飘风(暴风)为民害。”《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暴。”

“崇”:通“终”,终也,尽也。《诗经·卫风·河广》有“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荀子·赋》有“周流四海,曾不崇日”,故“崇朝”为一个早上,“崇日”为一日、终日。

煌煌伟业,数载葬送;覆国亡身,千载无匹

【简评】

所谓“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是说,迅疾的风,不到一个早晨就停息了;急骤的雨,不到一天就下完了。为什么呢?因为暴风骤雨的根本依托,是自然所蓄积之“势”能,犹如一池春水,流得快,自然干得快,因此释放得过快时,风不终朝,雨不终日,自然之理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而“人法自然”,自然之道如此,王者之道亦复如是。

“势”者,会意字,从力,表示权力和地位,有势则有力;从埶,有种植义,表示权势是人培植出来的;本义是权力、势力。自然之风雨,为“势”能之释放,飘风则烈,暴雨则骤,而“人法自然”,亦须明“势”,故而为人处世,常须善于用势,“不知势,无以为人也”。有权之人,须造势、用势、驭势;无权之人,须度势、借势、附势;富贵之人,忧乎失势;平头百姓,期盼“得势”。“未明之势,不可臆也;彰显之势,不可逆耳”,“势易而未觉,必败焉。”而具足大智慧之人,则善于造“势”,因此自古及今,洞察时势之人,通常站在道德高地之上,拉虎皮做大衣,以求乎“名正则言顺”,造出巨大的声势来,故曰:“求事之成,必先为势。”

于帝王之道,亦有风雨,譬如穷兵黩武犹如“飘风”,政令烦苛便如“骤雨”,都会快速地消耗帝王之“势”,造成帝王之势与民心之势的此消彼长。平衡一旦被打破,形势即会趋于动荡,此时若有别有用心之人(所谓“智者”也)因势利导,则祸患迭起,危亡立见。秦自唐虞之际受土赐姓,至秦始皇帝统一中华,可谓煌煌大業,至二世胡亥,民怨鼎沸,短短数载,即告灭亡,令人扼腕叹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始皇既殁,胡亥愚极,骊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距之不得留,残虐以速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二世的灭亡,在“肆意极欲”,在“诛斯、去疾,任用赵高”,在“残虐以速期”,由此,帝王之势,与民心之势,前者消散,后者陡升,于是乎,秦朝大势已去,气数尽失,大厦倾覆,如河决堤,势若奔雷,无可挽救,煌煌帝国,溃于一旦,千载扼腕,为万世叹,可不慎欤?

自然与社会,都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旧平衡的打破,新平衡的建立,都会有阵痛,都会有代价,因此必须审慎、审慎、再审慎,前者有风雨雷电、地震海啸,后者有民心扰动、社会动荡,因此圣人慎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以“希言自然”。

于修身之道,身体不可过度耗费,否则油尽灯枯,衰亡也就不远了。身体犹如机器,有物质硬体,是谓“躯壳”;有能量软体,是谓“魂魄”。机器需要保养,否则将会故障,乃至报废;身体需要保养,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