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答题模板大全(初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总结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初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总结

要学好语文需要靠平时日常积累。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初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供大家参考。

现代文答题万能公式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年、月、日、早、晚等时间词汇

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初中语文答题模式大全

  初中的语文成绩对于中考来说是很重要的哦,你的语文学得怎样呢?

  初中语文答题模式一、说明文

  (一)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事物惯用词语表示,事理惯用句子表示。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1.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答题思路

  先审题,判断提问所针对的内容是整篇文章还是段落。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

  答题思路

  说明对象,看标题及开头段,弄清说明的是一个事物还是一个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在中心句和下定义的句子中寻找。

  (二)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划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段落所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格式

  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

  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

  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地说明了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划线句说明的内容:⑴前后就近原则,⑵段落中心句,⑶句子本身(常见于列数字和列图表,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段落说明的内容: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

  (三)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生物生长、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制作、历史沿革等。

  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结构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建筑物、风景名胜等。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间或同一事物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因果、性质等。

  逻辑顺序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初中语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1.说明顺序的判断及其作用

  答题思路

  文章的说明顺序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则为逻辑顺序。

  说明顺序的作用:⑴概括说明内容,⑵指出具体的说明顺序,⑶条理清晰﹨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段落能否颠倒

  答题思路

  ⑴段落之间的说明顺序,⑵与总领句或者总结句中词语的呼应关系

  (四) 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又可分为平实和生动。

  初中语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1.加点词的作用﹨能否删去、替换

  答题模式

  ⑴不可以删/不可以换

  ⑵解释词语的意思

  ⑶说明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⑷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符合原意或者与事实不符

  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要求从文中选出词语说明语言特征

  答题思路

  ⑴找出修饰性、限定性的词语。比如左右,有可能,大多数。

  ⑵分析该词语的意思及在句子中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的准确性。

  初中语文答题模式二、议论文

  (一)论点的把握

  答题思路

  论点位置一般在:(1)标题;(2)开头;(3)篇末;(4)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5)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论点概括要注意:(1)要抓住中心词; (2)要使用陈述句式; (3)要有明显的倾向性,要旗帜鲜明; (4)语言要简洁,文意要通顺;要立足得分。

  (二)论据

  常考题型及方法

  1、概括论据 (找出和论点要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概括)

  格式 :何人做何事(事件的表述要符合论点)

  注:假如题目给定概括的例子,那么要注意仿写

  2、文章运用了某某的事例(引用了名言)有什么作用

  格式:

  运用了事例(简单概括),证明了(论点或分论点)。(或与所论证内容一致)

  3、补充事实论据

  注意:

  1)论据要能证明论点;2)要有典型性、权威性;3)积极思考课本上学习过的名人。

  4、论据能否被替换

  思路:

  如果不能。1)不能;2)论据内容是;3)本段观点是;4)两者相符合,所以不能。

  如果能。1)原论据;2)新论据;3)本段论点;4)换掉更典型,更有代表性,更能证明观点

  注意: 可能原文中的论据与上下文有照应。

  5、关于论据的位置

  1)论据能否互换位置(删)

  2)给定论据,放回原文中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思路:

  能否互换位置:首先概括论据,然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比如论据有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

  能否删除某一论据:首先概括论据,然后分析是否证明论点,最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比如论据有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

  给定论据放回原文:首先概括论据,然后分析证明哪个分论点,最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比如论据有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并关注过渡句。

  (三)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