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那个坚持6年背残疾同学走10000里路的少年,如今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7-11

如果让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别人,你会愿意么?很多人内心肯定想说:不愿意。当然,这世界上除了有以血缘为纽带的亲子关系以外,很难再出现其他任劳任怨的“付出型”角色。

也正是因为这种“任劳任怨”的难得,毕明哲的感人事迹才被《中国青年报》与湖南《潇湘晨报》等媒体争相报道。有很多人问他:“为别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值得么?”他笑着说:“每种选择都有它的意义,我不后悔。”

一、 豪言壮志

故事的主人公叫毕明哲,是临湘市实验中学初二十三班的班长。在他主动要求背着同学王理上下学的一年时间里,毕明哲牺牲掉自己所有的娱乐时间,任劳任怨地担任王理的“双腿”。

这种生活无疑是枯燥的,课余的无聊再加上身体的疲累,使毕明哲一度想放弃继续背王理。

正当他犹豫着如何“摊牌”时,王理偶然间的一通电话,令毕明哲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背”下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一切都要从2004年9月的开学季说起……

刚上初一的毕明哲因在小学时期就是班长,本身的沟通能力又很强,所以班主任老师便在开学第一天让他担任班长,负责协调班级的所有活动。

展开全文

第二天放学,毕明哲在其他同学都离开教室以后,也准备锁门离开。这时他才发现角落里,还坐着一名同学。由于刚开学,毕明哲还未了解每一名同学的具体情况,他问:“同学,你怎么还不回家?”

眼前这名同学叫王理,他羞怯地低下头,呢喃道:“我在等家里人来接我,你先走吧。”毕明哲心中不免有些疑虑:已经是初中的大小伙子了,还用家长来接送?而且怎么不在校门外等?

王理看出毕明哲的疑虑,低声的说:“我自己无法走路,得等家里人过来,医生说这个病叫先天性肌无力症。”毕明哲看着眼前瘦弱的同学,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来,我送你回家。”

说罢,他就转过身去蹲下来,示意王理趴在自己的背上。起初,王理还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架不住班长的热情,他就缓慢地将双手勾在毕明哲的胸前。毕明哲用自己的臂力支撑起王理的双腿,环抱在自己的腰部,二人合力再找一个平衡点站起来。

将教室的门锁上之后,二人一起来到学校车库。因为毕明哲的家离学校有一段距离,所以他平时都是骑自行车上学。那是一辆深蓝色的山地自行车,没有后座。于是他让王理坐在车座上,自己把着车把手,推着走。

一路上,并不熟悉的两名同学有些许尴尬,除了说一下家在哪里,根本没有多余的话。从小就身体残疾的王理,性格孤僻,尽管他心里感谢班长的帮助,但是怯懦的性格使他无法开口表达感谢。

此时的毕明哲也不知该如何寻找话题,如何打破这种沉闷的气氛。毕竟他从未接触过这样“特殊”的人,他不知道说些什么才能避免伤害王理那颗本就敏感的心。毕竟,就连普通孩子最平常的跑跑跳跳,都是王理没有体验过的快乐,毕明哲认为此时不说话就是对王理最好的保护。

将王理送至家中以后,他始终未能开口说一句“谢谢”。这让本就有点劳累的毕明哲心中有些生气。王理的姥姥担心外孙子的态度令毕明哲不悦,她就将毕明哲请到外屋说话。

原来,王理从两岁时就经常摔跤,后来逐渐双腿无力。这些年父母带着他到处就医问诊,花光所有积蓄,却仍然不见好转。为了生活,王理父母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地干活,接送王理上下学的事情就由小姨帮忙。

但是小姨结婚以后就只能姥爷接送他,奈何姥爷年岁已高,当日就是去接王理的路上摔了一跤,这才耽误了。听完姥姥说的这些,毕明哲心中十分不是滋味。

接连以后的几天,毕明哲都会主动来王理家接他一起走,放学后再给他送回来。对于这种“特殊”的照顾,王理感到十分意外。从小到大,他就是家里的“累赘”,怎么会有人主动来让自己“拖累”呢?在这种疑问中,王理习惯了班长对他的照顾,尽管他并不知道这种“照顾”会持续多久。

某天放学将王理送回家以后,毕明哲恰巧碰到提前下班的王理爸爸。此刻,他才意识到王理的病情给家里带来多大的变化。王理父亲本与自己父亲的年龄不相上下,可是王爸爸的容貌明显比自己爸爸衰老得多。眼角的皱纹、两鬓的白发、佝偻着的身躯……

毕明哲想为他们做些什么,突然脑子一热说:“叔叔,以后王理上下学的事情就交给我了!”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哪是上下嘴唇一碰那么简单?王爸爸看着毕明哲说:“你能这样说,叔叔很感动。但是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你的义务,心意领了,谢谢你孩子。”

很显然,王爸爸压根就没有将眼前这个孩子的“豪言壮志”放在心上,谁会去相信一句玩笑话呢?然而,就是这句简单的“玩笑话”,改变了毕明哲与王理的一生。

二、 六年一万里路

为了让王理更舒适一些,毕明哲从那天开始放弃骑车上学的方式。他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先去王理家中,再背着他赶到学校去上晨间6点30分的早自习。

等晚上9点30分的晚自习结束,再将王理背着送回家。每天折腾下来,毕明哲起码要晚上11点才能赶回家。时间久了,毕家父母对儿子的上学时间产生怀疑:初中生学业压力有这么大么?至于每天都早出晚归么?

父母问毕明哲:为什么每天都这么晚?他自知父母不会同意自己这样做,于是就以班里有事或者在班级学习的理由给搪塞过去。可是父母哪是那么容易就能糊弄住的?

放心不下的毕家父母选择偷偷跟着儿子,了解他每天都在忙什么。这才发现,自己儿子竟然背着别人家的孩子一起上下学!这可是任何父母都无法接受的,此时毕明哲只不过是一个初中生,正处于发育期,这种体力强度哪是他能承受的。

当天晚上毕明哲刚赶回家,就主动跟父母解释道:“看书忘记时间了。”毕爸爸毫不留情地拆穿他,并且呵斥道:“你还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现在撒谎都不脸红吗?”

毫无心理准备的毕明哲吓了一跳,他低着头,不敢看父母的眼睛。父母说:“你这么做虽然是好事,但是你想没想过,你还要长身体!这样下去你会垮掉的!”

沉默片刻,毕明哲鼓足勇气说:“我是男子汉,既然我答应要背他,就不能反悔。”父母见他如此意志坚定,知道这种方式行不通,便转变“策略”。他们心想:“少年心性罢了,看你能坚持几天。”

果然一语中的。上初二以后,背了王理一年的毕明哲有些打退堂鼓。这一年中,他牺牲了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在下课和放学后,都有时间打打篮球、踢踢足球,自己却只能背着王理上厕所、回家。别说一个年仅初二的孩子,就连王理的家里人也未必能做到这种程度。

尤其是学校之前组织的校外活动,其他同学可以毫无顾忌地玩耍,毕明哲只能全天背着王理,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放弃的念头逐渐在他的心中萌生,正当他想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向王理开口时,就出现了文章开篇的那一幕。

王理给毕明哲打电话的那天晚上,毕明哲正在家中吃饭。接到王理的电话以后,他很意外,因为按照王理的性格是绝对不会“主动”联系自己的。王理在电话那头哭得泣不成声,毕明哲不知如何是好,只能静静地在电话这端等待王理的情绪平复。

原来,王理在家中和妈妈吵架了。情绪激动时,王妈妈说了很多令王理伤心的话。本就自卑的他,面对母亲的消极情绪,更加憎恨那双残疾的腿。他怨这一切为什么要发生在自己身上。

经过毕明哲的一段开导之后,王理才平复好心情。临挂电话前,一向不善言辞且胆怯的王理说了几句煽情的话。他说:“老毕,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和依靠。我伤心的时候只会想起你,我只想给你打电话。谢谢你!”

正是这几句煽情的话,令本想放弃的毕明哲感动不已。他知道王理从来不会表达感谢,也从未奢求过自己的付出会换来什么。如今,这些迟来的认可,更加难得可贵。

挂了电话以后,“老毕”有些矛盾。一方面,他从没想到自己会成为王理的依靠,这种信任可能比王家父母还要有重量。另一方面,他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以后还能做王理的靠山吗?

在这种纠结中,毕明哲一夜未睡。眼看着天色渐亮,他习惯性地早起。一想到王理在家中穿戴整齐、等待着自己,毕明哲就想起自己曾经对父母说的话:我是个男子汉!要坚持下去。

就这样,毕明哲选择继续背着王理。为了让父母同意,他坚持锻炼、努力学习,希望以这种方式证明自己可以做到学习与身体的兼顾。日子久了,毕家父母便不再有那么强烈的反对意见,反而对儿子的坚持产生一种敬意。

初中三年,这两兄弟已经成为校园和回家路上的风景线。他们在这种特殊的相处方式中,形成了比亲兄弟还要好的感情。在老毕的影响下,王理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有时,王理还会开老毕的玩笑。他说:“老毕,你长高了,也肥了不少。”毕明哲就会反问:“那我还是你的依靠么?”“是!你像一颗千年老树让我靠着,因为实在是太肥啦!”王理打趣着说。

这些玩笑话,令毕明哲的心里暖暖的。他了解自己在王理心中的分量,对王理来说,自己就像一座大山、一颗老树,给他依靠与安全感。曾有人问过王理:你不担心毕明哲会放弃背你么?他憨厚的笑着说:“不会,我就有一种直觉,他不会放下我。”

转眼间,初中三年就结束了。为了能继续照顾王理,老毕主动选择和他一所学校、一个班级。而王理在这一阶段的身体状况,比以前还要严重。他现在的双腿根本使不出任何力气,软的像面条一样,毕明哲背王理的难度比之前要增加很多。

以前王理的双腿好歹还能借助一些力气,搭在老毕的身上,现在根本不可能。而且随着身体的发育,即使毕明哲一米八的大个子、体重也有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