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拜占庭的末代皇帝是君士坦丁十三世?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5个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拜占庭的末代皇帝是君士坦丁十三世

二、文章概略

1、1453年时的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疆域一度宽广无边,从波斯直至阿尔卑斯山脉,又延伸到亚洲的荒野。可怜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到1453年时只剩下一个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墙外的土地尽属土耳其人所有。

2、拜占庭处于惊恐万分之中

1451年年轻的马霍梅特(21岁)成了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继任者。马霍梅特是个“既虔诚又残暴;既热情又阴险;既有教养、酷爱艺术、能阅读拉丁文写的恺撒和其他古罗马人物的传记,同时又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野蛮人”,“他证明自己一身而三任:不知疲倦的工人,凶悍勇猛的战士、厚颜无耻的外交家”。拜占庭得知他继任苏丹这一消息时感到惊恐万状,因为他们从情报得知,马霍梅特是个虚荣心很强的人,他有卓越的军事和外交才能,曾经发誓要占领一度成为世界中心的拜占庭,而且他正日思夜虑地图谋实现自己占领拜占庭的宏愿。

3、求救未果

拜占庭与西方世界有千年之久的共同文化而被视为神圣之地,因而对欧洲来说,拜占庭乃是欧洲荣誉的象征。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德拉加塞斯在认识到帝国的危险处境后,派使者前往意大利向罗马求救。但由于宗教分歧与对抗的存在,东西罗马并未真正地联合起来抵抗土耳其人对拜占庭帝国的入侵。

4、背信弃义

马霍梅特登基时信誓旦旦地承诺会与拜占庭和平相处,同时他又同匈牙利人和塞维利亚人签订了双边中立协议,为期三年。这样他就可以确保他攻占拜占庭时能不受其他邻邦的干扰。曾有条约规定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海岸不许建造要塞,但马霍梅特视此为一纸空文。他在海峡最窄处鲁米里.希萨尔附近建造了一座要塞,扼守这一海上通道、截断拜占庭进入它的谷仓——黑海的通道,并且未经宣战地袭击经过海峡的拜占庭船只。

1453年4月5日,一眼望不到头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兵临拜占庭城下。

5、固若金汤的拜占庭城墙

拜占庭城呈三角形,它南临马尔马拉海,北濒金角湾,西面是开阔的陆地。拜占庭城外有两三道并列的城墙,千余年里历代皇帝一再加固、重修,所以拜占庭的城墙堪称固若金汤。拜占庭得不到罗马的支持,只能凭借这坚固的城墙抵御土耳其人的侵略。

6、马霍梅特的强大意志

·巨炮

马霍梅特对拜占庭城做过深入的研究,他明白要摧毁这几道城墙是件极难办到的事,他不能依靠他当时所拥有的大炮,他必须铸造威力无比的重炮。他不惜一切代价请到了创造才能与丰富经验都够得上举世无双的匈牙利大炮铸造师乌尔巴斯。在铸炮过程中所需要的任何财力、人力和物力都被尽量满足,最后一门硕大无朋的大炮铸造成功了。经过试射,果真威力无边。马霍梅特动用了一整队民夫和一整支军队,通过不断移动滚木的办法,拖着这个僵硬的庞然大物,花了两个月时间才把这门大炮从铸造地运到拜占庭城下。之后又有二三十门这样的大炮被铸造了出来,并用同样的办法运到了战争前线。这证明了人的意志往往能创造奇迹,使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

·舰船翻山越岭

马霍梅特是一个非凡的人,他懂得通过自己的意志使梦想变为现实。

君士坦丁.德拉加塞斯向罗马求救,罗马虽然没有大力支持,但也象征性地派了几艘舰船前往支持拜占庭。

尽管马霍梅特有了威力无比的大炮,但拜占庭的城墙实在是太坚固了,再加上拜占庭皇帝身先士卒地率领军民奋力抵抗,马霍梅特一时也无法攻下拜占庭。

奥斯曼土耳其海军无法越过中立区进入金角湾去攻打拜占庭。虽然可以费上几个月时间建造一支内海舰队,但马霍梅特等不了那么久,于是他拟定出一个天才的计划,要让数百只舰船翻越嶙峋的岬角进入金角湾。他命人悄悄备办无数圆木,由木匠制成巨橇,然后把从海里拖出来的船舶固定在上面。另有数千名挖土工平整路面,使越过培拉小山的狭窄小道尽可能适于运输。他命令大炮昼夜不停地轰击拜占庭城墙,吸引拜占庭的注意力,掩护船队翻山越岭。七十艘舰船在4月22日一夜之间翻山越岭,穿过葡萄园,穿过田野和森林,从一个海域运到了另一个海域。现在土耳其军队摧毁了罗马支援拜占庭的几只舰船,占领了金角湾,可以通过浮桥向守备薄弱的城墙长驱直入,威胁薄弱的侧翼,迫使拜占庭原已不足的守城兵力分散在更加广阔的战线。

7、拜占庭似乎得救了

·总攻前夕

奥斯曼土耳其攻打拜占庭六个星期过去了,几乎天天都有战斗。马霍梅特的大炮轰毁了多处城墙,但拜占庭守军十分顽强,屡次击退了土耳其军队的强攻。马霍梅特最后决定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决定性总攻。“他下令举行节日盛典,十五万大军从最高统帅到普通士兵,都必须按照伊斯兰教规定的节庆礼仪,一天洗七次,做三次隆重的祈祷。剩下的所有火药、炮弹统统用作炮火强攻,以便为攻城铺平道路。他分派各部队攻击任务。从清晨到深夜,马霍梅特走遍全军广阔的驻地,从一个帐篷到另一个帐篷,所到之处,无不亲自激励将士。”马霍梅特是精明的心理学家,懂得如何最有效地煽起十五万大军疯狂的战斗热情。他许下了“破城之后,他的将士有权任意劫掠三天”的诺言。

·最后一次弥撒

在奥斯曼土耳其大军的强攻之下,拜占庭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了使所有人做好精神准备,奋起捍卫他们的信仰,伟大的过去和共同的文化,君士坦丁皇帝下令举行一次感人至深的仪式。全城百姓,无论正教徒还是天主教徒,神职人员还是世俗人士,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孩子,全都集合起来,举行一次空前绝后的游行。”君士坦丁皇帝还召集元老、贵族和军事指挥官,向他们做最后训示,鼓舞他们的斗志。“然后,最后一幕开始了,这时欧洲最感人肺腑的几幕中的一幕,人们沉沦在难忘的极度兴奋之中。命中注定必有一死的人们集合在当时举世最富丽堂皇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拜占庭全体贵族与臣民在圣索非亚大教堂里做了最后一次安魂弥撒,祈祷声犹如澎湃汹涌的波涛在教堂里冲击回响。弥撒结束后,君士坦丁皇帝同他的大敌马霍梅特一样,在同一个小时里走遍全城鼓舞战士斗志。

·拼死守城

1453年5月29日凌晨一点钟,马霍梅特发出攻击信号。土耳其大军攻城的杀声、号角声和炮声汇成一场绝无仅有的大风暴。土耳其士兵抬着上百架云梯在黑暗中奔跑、攀爬、被击落,重新发起进攻,又被打退。激战开始两小时后,土耳其军队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倒是士兵变得疲惫不堪。最后,马霍梅特只好动用他的最后的后备部队、奥斯曼大军的精锐卫队——近卫军。他亲自领一万两千名精选的年轻士兵呐喊着向精疲力竭的敌人猛扑过去。至此,拜占庭成里则钟声齐鸣,召唤最后一批还有点儿战斗力的人们去守城,君士坦丁皇帝把船上的水兵调过来,即使身负重伤也继续指挥将士守城,阻止危险的突破,攻城云梯又一次被推下城墙。拜占庭似乎得救了,巨大苦难战胜了最野蛮的进攻。

8、凯卡波尔塔的小门

正当拜占庭即将得救的至关重要的一刻,悲剧性的意外发生了,拜占庭被灭亡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了。

拜占庭的内墙城墙的小门中有一个被称为凯卡波尔塔的小门,出于难以理解的疏忽,在如此紧要的攻守战中竟然完全敞开着。马霍梅特的近卫军在攻破拜占庭外墙之后,正处在苦无良策攻破内墙的当口,发现如此坚固堡垒中的这个小门竟然敞开着,可以从容通过。本来他们以为这时一种诡计,于是立即招来增援部队,整个部队没有受到任何抵抗,轻易地进入到了内城,从背后突袭了还蒙在鼓里的守军。最后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占了拜占庭,君士坦丁皇帝光荣地奋战而死。马霍梅特近卫军发现凯卡波尔塔的小门的那一秒钟决定了拜占庭灭亡的命运,决定了世界的历史,这一秒钟显得如此神秘。

9、劫掠与破环

马霍梅特遵守了他的诺言,任由他的将士门在攻破拜占庭之后劫掠三天。“他麾下的将士肆意掳掠全城的屋舍殿宇、教堂、修道院,男人、妇女、儿童,成千上万人像地狱理的魔鬼在大街小巷狂奔,每个人都想抢在别人前面。冲锋的第一目标是教堂,那里金器熠熠耀眼,珠宝光芒四射。他们冲进哪一家,立刻在门前竖起旗子,使后来者知道此处的战利品已有所属:战利品不仅包括宝石、衣料、钱币和可动产,妇女也是卖给土耳其后宫的商品,男人和儿童则在奴隶市场上出售。”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由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大帝修建的一座基督教堂,它金碧辉煌,光芒四射。“苏丹观看这座豪华的建筑,高高的拱顶在大理石和镶嵌画图案的映衬下微光闪烁,柔和的弧形线条从昏暗向明亮处延伸。”马霍梅特决定把这座教堂献给他的真主安拉。于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所有涉及基督教的一切标志全部被拆毁,它的无比崇高的十字架掉在地上,发出了轰然巨响,这声巨响也震动了整个欧洲,让欧洲世界追悔自己的麻木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