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枫叶哪个景点好?枫林谷和老边沟哪个更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本溪枫叶哪个景点好

本溪拍枫叶的地方有很多,具体哪里好,可以说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我在十一前特意赶到了本溪老边沟风景区拍摄红叶。这里交通便利,景区的设施很好,特别是吃住非常方便和对口味。
至于看红叶,我来的有点早,老边沟只红了一小部分,景区人员说按往年的经验,今年应该在十月的五六号,枫叶最好看,那时是漫山遍野红遍啊!

本溪的红叶应该是国内最好看的红叶,红的透、红的妖艳,甚至会被人认为是假的,怎么颜色正么正呢?

本溪的红叶品种很多,特别是有很多九叶枫。样子也是非常的唯美、看红叶也要细心观察一下,看你究竟找到几种。

这里除了老边沟的枫叶,还有一个大石湖景区,在一条悠长的峡谷里,有一条山溪时而跳跃奔腾、时而缓缓掠过,一路上形成很多的瀑布与飞流,非常值得一看。

而在大石湖的两岸与山间都是待红的枫叶,国庆节这几天正是遍红时。也是一年里这里最美好的季节。

最后再次提醒五六号才是红叶最美的时候,千万别错过。

枫林谷和老边沟哪个更好

看枫叶已经疲劳了,我觉得都人太多就没有啥意思了,每到十一高峰出行,人头攒动,基本就是照人山人海了,走一圈红叶大道就行了,何必花钱去在沟里呢。我其实很喜欢原生态的沟渠,不喜欢人造的景观,在野外去发现美,那么枫林谷和老边沟哪个更好?

枫林谷:景色算是不错的地方,以前没人知道,这几年火了。住宿比较费劲,得去桓仁县城里。

湖里:本溪的湖里村以前游客稀少,景美水美枫树王壮丽,因为没有门票的原因,也是游客爆满,农家院都不够住了。

老边沟:湖里一直走就能看见老边沟,景色很美,但是朋友说他去过一次,不想去了,体验不好。

关门山:人太多了,简直就是堵到极点。

绿石谷:比其他地方游客要少,枫叶也不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

赛马蒲石河:游客比较少,风景如画,门票较贵,整体来说还可以吧。

大石湖:距离洋湖沟不远的地方,景色也不错。

大地公园:我没去过,希望有人补充一下。

洋湖沟:号称画家村,现在路边沟里的枫叶越来越少了,不过山头还是美美哒。农家院居然炒到300-500元一间了,村里人说一年就七八天的好时候,不多赚点能行吗?

三块石:抚顺的一个公园,风景还算是不错,北门游客比较少,南门也是爆满的。

桓仁五女山:不用花钱去五女山的山头,沿着湖边公路就相当美了,湖光山色金蛇狂舞。远看桓龙湖是一条龙,极美的地方。

停车坐爱枫林晚,“爱”字何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叫《山行》,诗歌本身极受读者欢迎,是名符其实的名篇。

其中“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是作者山行主要目的,那么从字面来看,这句诗的意思是停下车来欣赏枫林晚景,“爱”字就是欣赏观看的意思。

面对枫林晚景,我们不难想象诗人陶醉其中了,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停下车来,他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他是无比的激动,他爱上了如火的团团枫叶,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接着就是一个叠加镜头,诗人渐渐隐去,只剩下比二月花还红艳的枫叶,诗人停车所见已经深深刻在脑海,永难忘记。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怎么用语言描绘这美景啊

你好,楼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描写秋日景色,秋日枫林的景色。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