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失败后,为什么一定要签订马关条约,坚持打下去行不行?清朝战败后,面对马关条约只能完全接受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甲午战争失败后,为什么一定要签订马关条约,坚持打下去行不行

你问慈禧李鸿章,李将军连仗都不愿意打不敢打还谈坚持,胜败慈禧还是慈禧李鸿章还是李鸿章,他们有损失吗?

清朝战败后,面对马关条约只能完全接受吗

如果甲午战争坚持打下去,中国不会亡,但满清政府肯定垮台了!清政府不敢和日本死磕,清政府与民众形成了对立面,再加上没有中央可以直辖的有战斗力的军事力量,更不知道什么是近代国家战争的全民总动员,只能是节节溃败,如果继续打下去,连北京都有可能丢掉。

此外,当时满清全体都没有持久战的观念,对日本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不知道甲午战争其实已经榨干了日本国内的最后一枚铜板,日本在伦敦发行了巨额的战争公债,战事一久,光是每天的利息都能让日本财政破产。当时中国看上去有上百万兵力,但有战斗力的军队还没有日本侵华的部队人数多。

如果清政府与日本死磕,很可能会直接垮台,这是清廷的死穴,日本也是抓住了清廷的这一弱点,孤注一掷,最终使清廷心里崩溃,才取得战争胜利。

此外,满清政府还面临着除了日本以外多个列强的威胁。例如沙俄、法国和德国就以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名义,从大清手上拿了不少好处,俄国以“逼迫日本还辽首功”为名和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于1898年租借了大连和旅顺两个港口。德国于1897年强占了山东青岛,而法国也将广州租借,作为其势力范围。可怜可悲清廷,在甲午战争之后就像是成为了列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还没有任何话语权。

甲午战争的失败首先标志着中国朝贡体系的彻底崩溃,大清被彻底撕下了“天朝强国”的面具。另外,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和大清签下的《马关条约》是鸦片战争以来对中国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土地割让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也让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随之到来。

光绪为什么要签订马关条约

不应该说是光绪帝签的,而是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签的。当时中国战败,日本逼迫清廷,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清廷惧怕日本的武力而签订的!

《马关条约》是什么时间被废除的

叶公超(中方代表)与河田烈(日方代表)于1952年4月28日下午在台北宾馆签署,《中日和约》,1952年8月2日,蒋中正与叶公超签署并盖印和约批准书,并于1952年8月5日生效。

《中日和约》第四条“1941年12月9日之前中国和日本间签署的条约,协约及协定均作废失效。”注意这里所说是 “中国(China)”,强烈说明的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中国,是包含台湾在内的中国地区,而不是“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

在这条里就可以很明显的说明了,在1941年之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当然也包括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所有的不合理及不平等的条约全部作废,当时由满清政府同日本所签定的《马关条约》无效,也就是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的行为无效。

再加之中国在马关条约让出的是中国本国领土,这也在另一方证明了,中国之前毋庸置疑地拥有对台湾主权,《中日和约》第四条事实上已经明确了台湾及澎湖列岛应归属中国,而并非台独人士所言的台湾之主权未定。

你知道【马关条约】是干嘛的吗为什么要签

中日《马关条约》,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不堪,经济技术落后,遭受惨败。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威逼和美帝国主义的策划决意向日屈膝求降,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的春帆楼签订屈辱卖国的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为: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军费银二万万两;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和控制;允许日本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为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工厂、开矿、修筑铁路大开方便之门,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怎么来的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日本胜,清国败,李鸿章奉清廷之命到日本的马关谈判议和,最终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承认朝鲜独立,并赔偿日方2亿两白银

当年马关条约李鸿章被打伤,日本为什么那么害怕

这个问题很好,为我们重新认识李鸿章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李鸿章1823-1901)

(1)如何看待马关条约

大部分历史教科书中都会提到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下关的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并认为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的标志,李鸿章也因为签订条约被长期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们且不论李鸿章参加和谈原本就并非其本意(谁都知道去干这种事情不利于自身的清誉),单单从不爱惜羽毛的李鸿章拖着72岁的老朽之躯前往日本去谈判就应该表示敬意,况且他在日本遭到枪击,面部中弹,最终凭借个人受伤受辱带动了以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等大佬为首的日本代表团的谈判节奏,让外交形势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为清王朝争取了可能的和谈条件。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马关条约》虽然是丧权辱国,但实际是李鸿章差点送掉老命所换取来的“外交成果”。由此可以看出,以一人之力,有时候真的难以扭转国运之衰败。

(马关条约)

(2)李鸿章被刺经过

甲午战争正式开打是1894年7月25日,双方的和谈大约是在开战不到8个月的1895年3月。3月4日,光绪皇帝正式向李鸿章颁发了和谈全权代表证书。13日,李鸿章一行乘坐德国轮船“禮裕”、“公義”号,挂着“中国头等议和大臣”的旗帜,前往日本。3月20日,李鸿章登上“春帆楼”,同伊藤博文等人进行初次会面。

(抵达日本的李鸿章)

次日,会谈正式进行,双方展开唇枪舌战,日本人以战胜国自居,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并表示,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不停战。李鸿章自然对于日本人的要求不敢轻易允诺,反复同日人争辩。

(清日交涉场景)

3月24日下午4点,在结束第三次和谈之后,忧心忡忡的李鸿章在警卫的护送下返回驿馆“引接寺”。就在抵达门口下轿的一刹那,来自群马县出身的小山豊太郎拔枪射中李鸿章左眼下方。小山被当场抓获,李鸿章亦在随从的搀扶下进入“引接寺”接受治疗。

(李鸿章在日本的住所,引接寺)

(3)小山豊太郎其人

小山豊太郎的父亲是群马县县议会的议员,虽然出身于富裕家庭,但是他16岁时即上东京参加右翼政治团体,成为职业壮士,实际和黑社会没有区别。至于他为什么要刺杀李鸿章,学术界没有定论,一般指出他当时无知地认为李鸿章是阻碍日本打到大清的障碍,所以必须除掉,并且他反对日本和大清谈判。小山此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