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贺龙之子贺鹏飞找到商人徐增平,说:请帮我购买航空母
发布时间: 2023-07-11

“至今我都没有看到中国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舰,我不甘心的啊!”

20世纪70年代,已经重病在身的周总理,在和别人谈论到海峡主权的时候,曾经发出了这样的叹息。不只是周总理,航空母舰,是整整三代国家领导人的心中隐痛。

海军隐痛

70年代时,新中国当时已经建立了将近30年,国家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然而海军,却在三大兵种中发展最为缓慢。虽然当时中国的海军总吨位,在世界的排名上并不差,但那是一支什么样的海军,部队的领导们自己清楚。当时的海军,炮艇多如牛毛,但大舰却寥寥无几,根本不具备远洋能力。

相反的,世界上以美国为首的海军强国,却进入了新一代航空母舰的高速发展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鹰级航母,不但已经有4艘入列,更是开始了从攻击型航母到多任务航母的探索阶段。苏联的“基辅”级航空母舰,也在建造之中,并且还有了“三连击”的计划。

航母带给这些国家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有无处不在的威慑力。从朝鲜战争开始,美国就频繁借助航母插手台海事务,搅得中国的东南沿海人心惶惶。中国海军实力不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家耀武扬威。

展开全文

中国不是不想建造航母,而是真的没有这个技术,也没有这个钱。当时中国想要建造一艘驱逐舰,都没有设计能力,需要购买苏联老军舰的图纸,更不要说设计航空母舰了。而建造一艘航母,动辄要花费数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天价的维护费用,以及舰载机的费用。对一个刚刚成立了不到30年、从一片废墟站起来的中国来说,航空母舰只能是一个梦。

这个梦一做,就是四十多年。期间,一代海军司令刘华清也说过:“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这样的话。但是,技术、资金、经验这三块,一直是制约中国航母发展的绊脚石。凭借中国人自己去摸索,困难太大了,很可能还要再花上四十年的时间。

上世纪90年代,世界发生了巨变。曾经的欧洲巨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因为盲目的发展航空和军事力量,耗光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底,最终遗憾地解体了。苏联的武器库,一下子成了世界军火商的乐园,大批的武器成了地摊儿货,流入了军火市场。而此时,中国海军的副司令贺鹏飞中将,也看到了引进航母的希望,一纸报告发给了党中央。报告的议题只有一个:不惜任何代价,引进已经是半成品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这位贺鹏飞中将是什么人呢?他是开国元帅贺龙的独子,是一位经历坎坷的新中国军人。他的故事,很具有时代的代表性。

贺鹏飞的早年遭遇

提起贺龙元帅,谁都知道他是“两把菜刀闹革命”。但是他的感情世界,却很少有人了解。贺龙元帅经历过5段婚姻,前两段都是父母包办的,后来因为女方的病逝而终止。第三段是和一位江湖女子发生的,后来因为贺龙参加了革命,两人失联。

贺龙元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段婚姻,是娶了富商小姐蹇先任。蹇先任家里虽然有钱,但是却同情革命,曾经到红军的队伍里当教员。贺龙在和蹇先任学习文化期间,爱上了这个女孩,展开了一段长跑似的追求。后来二人结婚,很快就有了女儿贺捷生。蹇先任带着女儿参加了长征,艰苦程度只能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后来到了延安,一家三口的生活也很和睦。但是在抗战中期,二人突然离婚。至于原因,已经成了永远的历史谜团。

离开了蹇先任的贺龙,很快就开始了另一段感情,也就是他的第五段婚姻。当时,一批由天津来的青年学生奔赴延安,在革命的学校里成长了起来。其中一个叫薛明的女子,表现得很突出。她不但工作能力强,相貌也很出众。贺龙第一次见到她,就心生好感,甚至开始搭讪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组织的撮合后,二人喜结连理。

两年后,薛明便有了身孕。此时,和贺龙搭班子的120师政委关向应病倒,薛明前去探望。关向应说道:“我与贺龙相处十多年了,对他很佩服,希望他能有个继承革命事业的孩子。我现在整天躺着起不来,闲着的时候就把孩子的名字起好了。按照贺龙老家的辈分,这个孩子应该是学字辈的。我和贺龙都很欣赏欣赏岳飞,但是孩子叫学飞不好,听着不雅。岳飞字鹏举,可孩子叫学举也不好,听着文弱。我觉得,就打破贺家的字辈,从岳飞的名和字中各取一字,就叫鹏飞好了。”

不久之后,薛明果然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贺鹏飞,后来的海军中将。

贺龙元帅对儿子寄予厚望,给贺鹏飞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条件。1951年,贺龙出任重庆市人民小学董事长,贺鹏飞也正好到了上学的年龄,于是便入校学习。重庆市人民小学师资力量雄厚,贺鹏飞因此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小学毕业后,贺鹏飞考入了重点中学北京四中学习,继续保持着非常好的成绩。贺鹏飞对机械工程学有天赋,所以在高二之时,转学到北京清华附中学习。1964年,他成功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开始向着成为一名工程师的理想迈进。

此时,贺龙元帅因为历史原因突遭变故,贺鹏飞也被迫放弃学业,开始在货运船上当装卸工。周总理得知后,派人将他送回了学校。但是,由于贺龙的事情,学校不敢对贺鹏飞表示出友好。贺鹏飞心情苦闷加上营养不良,很快就病倒了。但是学校的领导和同学怕受牵连,不敢送他去医院。陈毅元帅此时仗义援手,将贺鹏飞送入了医院,最终把他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苦尽甘来

1970年,贺鹏飞总算是大学毕业了。可是一个清华的高材生,最终分配到的工作地点,竟然是甘肃的一个汽车修理厂。不过这也算好,离开了北京这个是非之地,他终于可以过一段比较平静、能和人平等相处的日子了。

1974年,在主席的指示下,贺龙的名誉恢复了,贺鹏飞也终于重回北京,进入到了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对外贸易。贺鹏飞非常珍惜眼前的机会,用自己的胸中所学,在机械进出口的质检中严格把关,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同时,他也学习了商贸知识,并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际上的先进机械制造业和发展动态。很快,他就成了这两方面的专家。这段经历,为日后贺鹏飞开展对海军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1977年,全国的政治空气焕然一新,贺鹏飞也终于在国家的安排下,进入了部队工作。他先后在总参装备部任参谋、副处长、副部长和部长,一路紧跟国际形势,对祖国的武器装备的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此时中国刚刚变乱之中走过来,依旧是处在百废待兴的状态中。大部分的武器装备,已经几十年没有更新换代了。除了经济上的限制之外,军队中的一种旧思想也在制约的武器的发展。在人民军队的武装斗争中,从来都是以弱势武器打赢强势武器,这让不少领导人认为,“人定胜天”的思想仍然管用,不用非得去跟风,发展那么多先进武器。

1990年,海湾战争的爆发,让很多人清醒了过来。原来战争的规则已经改变,“占领敌人土地”的大目标,已经被“征服敌人”所取代,老的游击战术,已经不再适合新的世界了。美国的先进武器,可以在没有人员接触的情况下,摧毁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连人都接触不上,又何谈人民战争呢?

从此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开始加速。而贺鹏飞也在武器和武器技术的国际贸易上大有作为,为祖国引进了很多先进的装备和制造技术。

1992年,贺鹏飞成为中将,并调任海军副司令员,依然是主要分管装备建设工作。他开始以全局的视角,勾勒未来几十年人民海军的发展蓝图。当时的中国海军,大部分武器装备仍然落后,甚至很难找到一艘同时有反舰和防空导弹的舰艇。舰艇的最大吨位,也没有超过5000吨。船舶的设计能力,对中国来将仍然是短板。此时,引进无疑是最好的办法。而正在此时,从乌克兰方面传来了有航母出售的消息。

苏联航母的落日光辉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设计并建造了“第比利斯”级航空母舰。这种航母可以搭载最新式的苏27飞机,不管是吨位上还是设计思想上,都是仅次于美军航母的先进舰船。该级航母计划建造三艘,都在乌克兰的黑海造船厂建造。到了1991年,首舰已经接近完工,其他的两艘舰也已经开始动工,这就是后来的瓦良格号和洛夫斯基号。

可是在1991年12月,苏联轰然倒地,黑海造船厂再也没有资金支持,航母的建造陷入了停滞。后来俄罗斯将已经基本完工的首舰改名为“库兹涅佐夫将军号”,强行给继承了。而瓦良格号和洛夫斯基号,则再也无人问津。

最先出手的,还是美国人。美国为了减少其他国家的航母数量,以保证自己的海上霸权,伙同挪威海军,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了还未完全成型的洛夫斯基号,并拉到海外进行了拆解。之后,美国又动了瓦良格号的主意。但是瓦良格号已经是半成品了,贱卖乌克兰不干,所以这笔交易没有成功。而俄罗斯此时也参与到竞争中,想以废铁的价格,购买瓦良格号,结果再次遭到乌克兰的拒绝。

消息传到中国,贺鹏飞将军赶紧给中央打报告,希望能引进瓦良格号。在报告中他陈明利害,认为引进航母对海军的建设非常重要,不仅能直接提高战斗力,还可能带动海军整体的现代化改进。最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党中央同意了他的意见。

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可就不是那么顺利了。美国一直害怕中国拥有航母力量,于是便开始通过各种手段开始阻挠。同时,乌克兰方面也提出了比较高的报价,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中方能够承受的极限,所以第一次交易最终失败。

在其后的五六年里,中国一直在为购买瓦良格号做着努力。其实,乌克兰方面,和中国一样着急。瓦良格号卖不出去,只能放在港口里慢慢锈蚀。再过几年,就真的成了废铁了,到时候可能就更卖不出去了。乌克兰方面后来再次致电中国,表示航母可以卖,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国际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