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逆臣录》一书,一公十三候二伯都是那些人物?吕文焕死守襄阳6年,文天祥为何骂他是逆臣吕文焕冤不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逆臣录》一书,一公十三候二伯都是那些人物

按照明史蓝玉传的说法,逆臣录主要是列蓝玉谋反案的参与者,除开公、侯、伯,还有不少人。蓝玉案族诛一万五千人,想来逆臣录也不可能把这些人列完,主要应该是以下这些人吧。

一公,应该是指的凉国公蓝玉吧。有人认为是常遇春之子常升,常升到底怎么死的,连明史都没记载清楚,有说他是因为蓝玉案而死的,也有说他到朱棣永乐初年才被杀死。蓝玉是常遇春的副将兼妻弟,常遇春的女儿又嫁给了太子朱标,因此蓝玉和常家应该是忠于太子的。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病逝,而太孙朱允炆还很年轻,蓝玉却居功自傲,因此被人告发谋反。反正蓝玉以谋反被诛杀,朱元璋趁机几乎将剩下的功臣清理干净,为朱允炆继位扫清道路,蓝玉是不是谋反倒是搞不清楚了。

十三侯,附在蓝玉传后面的几个侯应该是很清楚的。

1、景川侯曹震,蓝玉案的逆党除了蓝玉之外,以曹震为首。曹震是濠人,是朱元璋老乡,而且跟从朱元璋起兵,是绝对的老兄弟,为朱元璋平定川蜀、云贵立下过大功,长期镇守四川,得到当地人的爱戴,却被认为是蓝玉的主要同谋,被诛杀。

2、鹤庆侯张翼,从张翼老爹起即跟随朱元璋,父子两代立下大功,其父退休后,张翼是蓝玉帐下骁将,以蓝玉党被诛。

3、会宁侯张温,张温守兰州,遇到蒙古大军突到,颇有张辽合肥之功,后又从傅友德平云南,从历史记载中看不出他和蓝玉有太多交道,也被蓝玉案牵连诛杀。

4、普定侯陈桓,也是朱元璋的濠州老兄弟,大概与蓝玉的亲家靖宁侯叶升有些关系,叶升已经受胡惟庸案牵连被诛杀了,陈桓这儿大概又被叶升牵连,再牵连到蓝玉,被诛杀。

5、舳舻侯朱寿,朱元璋水军将领,监督过漕运,和曹震一起被认为是蓝玉谋反案的最主要参与者,被诛杀。

6、怀远侯曹兴,因为长期在山西一带镇守过,跟过沐英,后来又跟过蓝玉北征,被诛杀。

这六侯做为蓝玉案一党,应该是确定的。下面是不太确定的。

7、靖宁侯叶升,叶升是蓝玉的亲家,为朱元璋镇守云南、三平叛蛮,已经在之前的胡惟庸案被牵连处死,但蓝玉案再次牵连到他,被列入胡党、蓝党两个反叛集团。十三侯里,应该还有叶升。

8、全宁侯孙恪:朱元璋同乡兼老部下孙兴祖之子,跟随蓝玉北征,后以蓝玉党被处死。

9、西凉侯濮玙:功臣濮英之子,以蓝玉党被发配而死。

10、永平侯谢成、11、崇山侯李新,这二人都是朱元璋老乡,和蓝玉同一传记内记载,因罪被诛杀,但没明确说是蓝玉一党。

12、应该还有胡玉,这是蓝玉传中明确说了的。

六侯之后的,大概应该是,但是有疑问。其他的就朋友们自己搜集吧。

二伯

1、东莞伯何荣:是蓝玉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和以上的六侯并列。

2、徽先伯桑敬:其父桑世杰为朱元璋的水军大将,战死,桑敬因此封伯,后以蓝玉案处死。

(本文为星火辰整理,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吕文焕死守襄阳6年,文天祥为何骂他是逆臣吕文焕冤不冤

说冤,也不冤;说不冤,又有点冤。

1275年,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宋恭帝祖母太皇太后谢道清派遣丞相文天祥等人前往伯颜军营,与元军谈判。

吕文焕

伯颜借口说文天祥的举动异常,实则要将其扣留。文天祥遂指责伯颜不守议和信用。此时已投降元军的吕文焕得知情况后,便从旁劝解伯颜 ,要求释放文天祥。

谁知文天祥对于吕文焕的帮助非但不领情,反而斥责他是逆臣。吕文焕虽觉惭愧,但仍旧辩解说:“丞相何故骂焕以乱贼?”

文天祥说:“国家不幸有今日,汝为罪魁,汝非乱贼而谁?三尺童子皆骂汝,何独我哉!”

文天祥

那么,吕文焕在襄阳坚守了6年 ,当时人们为何还骂他是逆臣呢?他究竟做了什么对不起宋朝的事?他到底有没有苦衷?

抗蒙将领吕文焕。

南宋末期,吕文焕出生于淮南西路霍邱县(今安徽霍邱),小名吕六。受抗蒙将领吕文德堂兄的影响,吕文焕熟读兵书,喜欢军事,长大便跟从吕文德驰骋沙场。

1257年(宝祐五年),蒙军著名将领兀良合台见难以突破长江天险,于是选择从云南入侵贵州罗氏鬼国。南宋朝廷便派出将领吕文德前往播州(遵义)防守。

在镇守期间,吕文焕随吕文德一起,一边带兵防守,一边经营治理贵州地区,而且在随后的开庆、景定年间,又随吕文德在鄂州、四川等战场与蒙军作战,并取得了不少战功,以致曾被宋廷授予中亮大夫州防御使官职。

不过,在1262年(景定三年)时,吕文焕因不听吕文德调遣,而且虚报战功,受到了被宋廷削职2级的处分。1266年又被蒙古将领张禧战败于高头赤山,导致均州失陷。

尽管如此,吕文焕在当时也已经是一员颇有名气的年轻骁将了。

当时,吕文德同意蒙军在襄阳城外开设贸易集市,吕文焕认为这是蒙军的军事阴谋,遂捎信劝谏吕文德。但吕文德不听,直至后来才发现中了蒙军的计谋。

1267年12月,吕文焕因功升迁为襄阳知府兼京西安抚副使,正式接替防守襄阳的重任。

死守襄阳。

也正是在吕文焕接管襄阳这年 ,蒙军阿术和刘整开始对襄阳城围攻,并采取了诸多措施,他们在城西南和城东北修筑城堡,控制宋军白河、汉水和陆路交通;在城西和城南设立栅栏,以切断宋军东路;又在迎旭门外的汉水中,修筑战台阻遏南宋水军。

吕文焕急忙向吕文德求援,可吕文德认为襄阳城坚河深,未予重视。吕文德说:

“襄、樊城池坚深,兵储支十年,令吕六坚守。果整妄作,春水下,吾往取之,比至,恐遁去耳!”

吕文德以为襄阳城易守难攻,至少可以坚守10年,到时候元军攻不下,就会自行撤围。

后来,吕文焕多次出击,但都未能破解元军的包围。

1268年9月,阿术采纳刘整建议,训练7万水军,造战船500艘,加强了水上作战能力,使宋军无法再经汉水入援襄阳。

看到吕文焕困守孤城,宋军张世杰、夏贵、范文虎等人多次入援,但都已失败告终。可是宋廷却有人怀疑吕文焕的才能,甚至有的上奏以经营襄阳有经验的高达去接替吕文焕。

1270年春,吕文焕以步骑一万五千人,兵船百余人去偷袭襄阳西北蒙军万山堡造船基地,但被蒙军将领张弘范打败。

蒙军一边围困,一边派宋衜(dào)写信给吕文焕说:“足下于吕氏族中最才最贤,(宋廷)必将易置腹心,尺书见召,鱼脱于渊,其祸不可测也。”大意是说宋廷已经不管你,你就像一条离开水的鱼了,唯有投降才是你的出路。

但吕文焕没有理采,仍旧奋力抗敌。1272年5月,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派张顺、张贵兄弟入援襄樊,成功突破蒙元军的封锁,为襄樊军民送来了盐、布匹等宝贵物资。

可惜,张顺在这次行动中不幸牺牲;张贵留下来共守襄阳 ,后来在试图突围与郢州守将范文虎的援军会合时,被元军俘虏杀害。元军派了4名降兵运送张贵的尸体到襄阳,吕文焕斩杀了4个降兵,并为张贵、张顺各立一庙以祀。

此后,襄阳城内物资紧缺,对外又无法联系。宋朝援军又迟迟未到。有史料记载:

“捍御应酬,备殚心力,粮食虽可支吾,然衣装薪刍断绝不至,文焕撤屋为薪,缉麻为衣,每一巡城,南望恸哭。”

大意就是,由于物资紧缺,援军未到,吕文焕每次巡视城防,望着临安方向,急得直哭。

1273年正月九日,在回回炮的助攻下,元军将领阿里海牙攻入了与襄阳唇齿相依的樊城,并屠戮全城,使襄阳彻底成为了孤城。

元世祖忽必烈于是降诏谕吕文焕说:

“尔等据守孤城,于今五年,宜力尔主,固其宜也。然势究援绝,如数万生灵何?若能纳款,悉赦勿治,且加迁擢。”

大意为:你等据守襄阳这座孤城已经5年,也对得起宋朝了!如今你们粮尽援绝,而我们攻城势在必得,难道你要视城中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