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不暇暖的成语故事?《陈仲举礼贤》的文言文解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席不暇暖的成语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听过成语故事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席不暇暖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释义

  席:坐席。暇:空闲。连席子都来不及坐暖。形容办事心切。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故事

  东汉的大臣陈蕃,15岁时,废寝忘食地在屋里读书,许多天不去打扫院子。一天,有位老人来到他家,见到院子里很不整洁,责备他说:“你为什么不把院子洒扫一下呢?”

  陈蕃回答说:“大丈夫在世,应当扫除天下,哪有什么心思去管自己家里的.院子?”

  后来,陈蕃被任命为乐安(治所在今山东省青县西北)太守。乐安有位姓周的贤才,以前几任太守慕名请他出来任职,都遭到他拒绝。但陈蕃到任后只拜访了他一次,他就很敬重陈蕃,马上出来任职。

  陈蕃刚当豫章(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太守时,豫章有位贤才,名叫徐。陈蕃抵达豫章后还未安顿好家,就准备去拜访他。迎接陈蕃的一位官员知道这种情况后,对陈蕃说:“大人请先安顿好家眷再说。徐先生就住在城里,过几天再去拜访也不迟。”

  可是陈蕃回答道:“从前周武王灭掉商纣以后,一进城就去登商朝贤臣商容家的门。他求贤心切,可说是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席不暇暖)。我学古人礼贤下士,及早上门拜访贤人,有什么不可以的!”

  成语寓意

  陈仲举礼贤下士,席不暇暖的拜访贤才徐稚,说明对其的重视。如今生活的脚步是匆忙的,在繁忙之余,别忘了驻足欣赏路边的花朵,让它为你的生活带来一丝清香。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席不暇暖”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补语;形容事务繁忙。

  运用示例

  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凄惶,席不暇暖。”

  唐·韩愈《争臣论》:“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明·施耐庵《水浒传》一百五回:却得宋江等平定河北班师,复奉诏征讨淮西。真是席不暇暖,马不停蹄,统领大兵二十余万,向南进发。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一回:真是忙得席不暇暖,人仰马翻。

  成语辨析

  席不暇暖—应接不暇—日理万机

  “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日理万机”指的是一天要处理成千,上万件事务,形容当政者处理政务非常繁忙。“席不暇暖”与“应接不暇”“日理万机”都指事务繁忙的意思。不过,“席不暇暖”强调的是热心为人或者忠心为国的人,不舍得歇息,就投入到工作中去;“应接不暇”强调的是美丽的风景太多看不过来,或者应酬太多,而忙得不可开交;“日理万机”强调的是为官者或者国家领导人每天政务繁忙的状况。

《陈仲举礼贤》的文言文解释

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席不暇暖中的席是什么词性

席不暇暖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席:坐席;暇:空闲。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出自】:《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唐·韩愈《争臣论》:“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示例】:真是忙得~,人仰马翻。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一回
【近义词】:应接不暇、日理万机
【反义词】:无所事事、闲得发愁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形容事务繁忙
所以席是坐席的意思,是名词。

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翻译

(他的)主簿说:“(大人),您的同僚下属们都希望您先进府.”陈蕃说:“当年周武王刚攻下朝歌去商容的住所拜见商容(时),席子(都还)没来得及坐暖.我去拜访贤人,有什么不可以!“
PS:廨,作”官署“解,我译的是府衙;式,作”拜访“解;暇,本意是空闲,我没有直译;之,助词,没有实际意思,取消句子独立性

“孔席不暇暖,墨突不得黔“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意思是孔子周游列国时,连坐席也来不及坐暖就又出门了,而墨翟从不安居一地,所住之处灶上烟囱不及熏黑,就离家了。席:坐席;暇:空闲。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该句语出唐代韩愈所著的《争臣论》,作品又名《诤臣论》。选段原文如下:

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

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白话文释义:有人说:阳先生不求出名而别人都知道他,不求任用而君主任用了他。他不得已才出来做官,保持着一贯的操行准则而不改变,为什么您对他责备得如此苛刻呢?韩愈说:自古以来的圣人贤士,都不是由于追求名望而被任用的,他们怜悯自己所处的时代动荡,民生不安定,有了道德和学问之后,不敢独善其身,一定要经世致用,普济天下。勤恳努力,终身不懈,到死才罢休。

所以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进去看一下,孔子周游列国时,连坐席也来不及坐暖就又出门了,而墨翟从不安居一地,所住之处灶上烟囱不及熏黑,就离家了。那两位圣人和一位贤人,难道不懂得自己过安逸生活的快乐吗?实在是敬畏上天的旨意,而且怜悯人民的穷困啊。

上天将圣贤的德才和能力授予这些人,哪里只是让他们自己有余就算了,实在是想通过他们来补充别人的不足。耳目对人来说,耳管听,眼管看,听清是非,看明安危,然后身体才能安全。圣人贤人,是世人的耳目;世人,是圣贤的身体。再说阳先生要不是贤人,那就应该被贤人所遣使来侍奉他的君主;如果确实是贤人,本当敬畏上天的意旨,而怜悯百姓的穷困。怎么能够只顾自己的闲适安逸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争臣论》针对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不认真履行自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