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强巡洋舰一次可发射400枚导弹,火力超航母:全球仅一
发布时间: 2023-07-11

(现代港口的货船)

换句话说,航运掌握着全球经济的命脉,如果没有海上运输,洲际贸易、原材料的大宗运输以及大量食品和制成品的进出口就根本无法正常进行。在这个地缘政治框架中,很明显,许多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与海洋环境、航行自由和海上通讯线路密不可分。基于这种联系,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海域危机或冲突都会影响水路,继而在世界经济产生重大的负作用。

因此,维护海运线路的通畅、保卫领海主权也就成为了各国建设和发展海军的主要动力,现代海军的主要水面作战武器就是航母,那么,你听说过一种装有400多枚导弹,火力超过航母的巡洋舰吗?

(俄罗斯巡洋舰)

历史上巡洋舰的定位与发展

航母的战略价值

说起巡洋舰,我们可以先了解海军标志性的战略武器航母进行对比。《联合国海洋公约》对内水、领海、临接海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尽管它对于全球各地领海争端处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但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捍卫领海主权的因素仍然是海军实力。为了确保主要的海上通行线路、群岛的海道和海峡对自由贸易开放,不受边界国家的阻碍,就需要自身拥有更强大的军事威慑力,而这种威慑的核心便是在海上投射力量的能力。

展开全文

二战期间,航母和舰载飞机彻底改变了海军战术,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盟军依靠这一切获得了海上与空中优势,进一步争取了战争的胜利。除了保护大西洋外,舰队舰载机在猎杀全副武装的德国战舰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地中海,它也被证明是一支顽强的进攻力量,不懈地向敌人发动攻击,摧毁敌人的运输线路、港口、加油站和飞机场。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舰载飞机还确保了英国远东舰队对日作战的成功。

(英国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海上力量最知名的象征依然是航空母舰。航空母舰的重要意义在于,作为一种大型水面舰艇,它会会同时携带飞机、燃料、备件和航空车间,无需等待陆地支援可在水上享有后备设施。此外,甲板空间可用于启动一切常规战备,从喷气式战斗机、直升机和无人飞机到两栖和陆军一应俱全,将部队降落到岸上并继续向内陆数百英里提供增援的能力是航母的突出优势。

总之,航空母舰是具有强大作战能力的军事武器,可以为一个国家的军事和政治领域提供可靠的应对危机的有效方案。一旦战事发生,海上部队就会介入目标地区,航母的存在便建立了可靠的海军和空中力量,以支持国家利益和政治目标。

巡洋舰的定位

与航母不同,巡洋舰是一种大型水面战舰,以极快的航行速度和极大的巡航半径为目标而建造,不仅能保卫本国的舰队和海岸线,还能威胁敌人的舰队和海岸线。巡洋舰这个词最初适用于航海时代的护卫舰,这些护卫舰比同类舰艇更小,速度更快,能够在海上巡航侦察和猎杀敌方舰队。

作为一种特定类型战舰的称谓,巡洋舰直到1880年左右才开始流行,当时各国海军的舰艇已经定型为铁壳船,动力要么是风帆和蒸汽结合,要么是单纯的蒸汽。到1900年左右,巡洋舰主要分为两种:只有甲板上有钢制装甲的保护型巡洋舰和装甲延伸到船体两侧的装甲型巡洋舰。虽然巡洋舰比战列舰体积小,但由于其速度快、火力大,所以仍然算得上是是强大的战舰。高速的巡洋舰通常设计所追求的,这种速度使其能够与驱逐舰一起航行并迅速在侦察中覆盖大片海洋区域。例如,始建于1905年的美国切斯特级“侦察巡洋舰”,其设计具有高速、轻型装甲和运载武器的特点。

(美国切斯特级侦察巡洋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之前,侦察角色往往是被强调的存在,巡洋舰经常被用作战线的侦察兵。尽管巡洋舰在全球海域几乎无处不在,但最终战线却通常留在了自己的水域。在二战中,我们能够看到各式巡洋舰的发展,从轻型防空巡洋舰,如配备12.7厘米主炮的亚特兰大级巡洋舰,到主要由9支12英寸主炮和重型装甲组成的近战舰阿拉斯加级巡洋舰,其设计范围反映了巡洋舰的任务范围,这些任务包括:

1. 早期战争中的敌情侦查

2. 防空护送

3. 陆地轰炸

4. 独立的水面舰艇群核心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巡洋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没有明确角色定义的船型。作为整体船舰,在单功能设计流行的时代,巡洋舰可以被视为多功能船。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德梅因级重巡洋舰)

1922年的《华盛顿条约》将巡洋舰的吨位限制在10,000吨,但许多国家违反了该条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该条约就被废弃了。当时巡洋舰已经被舰载飞机剥夺了侦察功能,而潜艇则基本取代了它们作为护航突击手的作用。

在战争期间,它们主要充当两栖攻击的浮动炮台和保护航母舰队的防空屏障的一部分。为了充分发挥它的新功能,许多国家建造了特殊的防空巡洋舰,其主要作战武器是船体携带的大约十几门只有10~12厘米左右的速射炮。

时至今日,巡洋舰的定义是一艘大于驱逐舰而小于战舰的军用船只,但这更多的是外观描述而非确切定义。现代化巡洋舰装备有较强的进攻和防御型武器,航速较快,即使是面对恶劣的天气环境,也依然能够坚持进行远洋作战。

(中国055型驱逐舰,北约称为“巡洋舰”)

二战后美苏两国巡洋舰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建造水面舰艇和维持大型战斗舰队的成本过高,除美苏两国外,其他各国海军都放弃了巡洋舰。在美苏两国制造的巡洋舰上,最突出的转变是制导导弹逐渐取代了传统大炮。

美国海军的巡洋舰携带着对空导弹和先进雷达系统,是舰队应对空袭的第一道防线。与此同时,苏联的部分巡洋舰装备了远程反舰导弹,从而保留了早期巡洋舰的部分杀敌功能。巡航导弹的问世,巡洋舰恢复了其在海岸线上的部分进攻性火力,并将火力进一步扩展到了内陆远郊地区。

战后美苏巡洋舰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是核推进。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建造了少量的核动力巡洋舰来配合其核动力航空母舰,但这些昂贵的舰艇最后一艘在20世纪末退役。俄罗斯在进入21世纪后,依然保有着几艘大型核动力巡洋舰。

(现代巡洋舰)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现代巡洋舰,它的作用又是什么?

现代巡洋舰以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中国的055型为代表,它们的共同特性是所有兵力都集中在防空作战上。因此,现代巡洋舰更多是作为防御性的舰艇,而不是早期的独立作战单位。此外,巡洋舰和驱逐舰之间的区别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以至于这些名称现在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我们甚至可以说,现代巡洋舰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没有任何船只能够像传统巡洋舰一样扮演着独立作战的角色。

全球最大的核动力巡洋舰:苏联基洛夫级

苏联基洛夫级是世界上唯一的排水量超过两万吨并使用核动力的现役巡洋舰,又称1144型巡洋舰,是巡洋舰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典型例子。它有着非常接近传统巡洋舰的属性,即强大的火力、适度的装甲、不俗的航速和高超的耐力。就其扮演的角色而言,它常常被用于海面打击、侦察敌情以及作为地面小组核心进行独立地面行动。

另一方面,按照现代标准来说,基洛夫号远远超出了其他国家的“巡洋舰”,因为其装备了400多枚导弹,火力超过航母,几乎一艘基洛夫级巡洋舰就可以对一个国家的海军予以重创。因此它很容易被归类为现代战列舰,只是缺少重型装甲。有趣的是,没有哪个国家试图建造与基洛夫相当的船只。

(基洛夫级巡洋舰“彼得大帝”号)

当美国拥有的庞大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占据了海洋主导地位时,俄罗斯却以最大的重量级水面作战舰艇——强悍的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扳回一成。这些冷战时期的遗迹被西方国家命名为“战列巡洋舰”,因为它们的尺寸和所装备的武器使它们介于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之间,在战斗中无比凶险,以至于它们成为美国的依阿华级战列舰被里根政府重新投入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俄罗斯目前拥有4艘252米长的堪称“怪物”的基洛夫级巡洋舰舰,但只有一艘是现役的,也就是彼得大帝号,它是俄罗斯北方舰队的旗舰。

基洛夫号巡洋舰的建造

基洛夫号最初于1980年开始服役,是真正的“海上巨兽”,满载时排水量为28000吨,是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三倍,但还不到退役的依阿华级的一半。基洛夫号动力来源是一对核反应堆和一对燃油蒸汽轮机,它们总共可输出14万马力。这种高配置组合使这些舰艇能够以超过30公里的速度冲刺,并连续航行约1770千米。如果没有涡轮机的助推,仅仅依靠核动力运行,它仍然可以连续保持20公里左右的航速。

舰上能容纳超过700名船员,这大约是美国提康德罗加级的两倍。当你知道基洛夫号能投射出多少火力后,就能明白这个庞大的编制所具有的意义:它们配备了数计百计的火炮、火箭和一个拥有百枚导弹的大型垂直发射系统。

(苏联第一艘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

当第一艘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在1980年正式于苏联海军服役时,它代表了当时巡洋舰最先进的技术。基洛夫号的S-300F防空系统,装备了96枚导弹,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舰基、防空系统。此外,基洛夫号还装备了地球上最先进的反舰导弹——P-700超音速反舰导弹。虽然基洛夫级巡洋舰的运行费用极为昂贵,但它终于让苏联人有了一艘能够在海洋作战中与美国抗衡的舰艇。

实际上,基洛夫号的使命就是与美国大型航母群进行对抗,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