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首示众的意思(李钟岳为什么不同意秋瑾就义前提出的“写诀别信”的要求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李钟岳为什么不同意秋瑾就义前提出的“写诀别信”的要求

1907年7月15日,年仅32岁的鉴湖女侠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牺牲前,曾向监斩官李钟岳提出三个要求。

(秋瑾剧照)

那么,秋瑾究竟向李钟岳提出了哪三个要求?李钟岳面对秋瑾的要求,为何只答应了两个,另一个不答应?

事情还得从秋瑾被捕说起。

1907年7月6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在安庆刺杀了清廷安徽巡抚恩铭。随后,在夺取安庆枪械库的战斗中,徐锡麟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由于徐锡麟起义失败,直接导致秋瑾所在的大通学堂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7月7日,浙江巡抚张曾杨命令绍兴知府福贵,搜查大通学堂并逮捕秋瑾。

山阴知县李钟岳在接到福贵的命令后,心中十分的痛苦。他私下里和秋瑾有过接触,十分钦佩秋瑾的胆识和才干。尤其是对身为弱女子的秋瑾,不但能吟诗作对,还心系家国天下,大胆追求妇女解放,提倡民主革命,印象极为深刻。

此刻的李钟岳,唯一的念头就是如何尽可能地拖延时间,让大通学堂里的秋瑾和学生们能从容撤退。在福贵的一再催促下,李钟岳才不得不在7月13日,硬着头皮带领清兵前往大通学堂。

即便这样,李钟岳仍然还在为秋瑾考虑。他为了阻止清兵开枪射杀学堂师生,故意坐轿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并在抵达现场后,下令“但加逮捕,弗许伤害”。

秋瑾既没有逃走,也没有做任何抵抗。她已下定决心,为革命流血,从容被捕。李钟岳随后押着秋瑾等8人回到山阴县衙。

(李钟岳剧照)

福贵当夜对秋瑾进行了审讯。纵使福贵百般拷问,秋瑾始终只承认参与了妇女解放运动,对指控参与推翻清政府的政治革命活动,一概矢口否认。一无所获的福贵只好暂时作罢,将秋瑾交由李钟岳继续审讯。

第二天,李钟岳在县衙提审了秋瑾,不但没有刑具加身,还对她礼让有加,专门为她放置了一把椅子。审讯的整个过程,就像会客般平静而礼貌。最后,秋瑾的供词只有一句话,这就是传颂百年的名句“秋风秋雨愁煞人”。

福贵在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痛斥李钟岳故意偏袒秋瑾,责问:“为何不用刑?”李钟岳回到:“均系读书人,面对弱女子,碍难上刑。”

但李钟岳毕竟只是一个区区知县,能量有限,他无法阻止清廷杀害秋瑾的险恶用心。

7月14日晚上,李钟岳接到了张曾杨的手谕,“将秋瑾就地正法”。

李钟岳试图做最后的抗争:“供证两无,安能杀人?”

但他的话不够分量,根本没人理睬。即便李钟岳“竭力阻拒,几至冲突”,但仍然无法挽救秋瑾被害的命运。

行刑前,李钟岳对秋瑾说到:“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意。”随即“泪随声堕”,左右之人也“相顾侧然”。

但秋瑾却毫无惧色,只给李钟岳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准许写家书诀别;二是不要枭首;三是不能剥去衣服。

李钟岳爽快地答应了秋瑾的后两个要求,但对第一个要求,李钟岳却最终没有应允,这又是为什么呢?

(李钟岳和秋瑾剧照)

其一、李钟岳没有胆量答应秋瑾。

秋瑾被害的“罪名”,是参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她在清廷眼里,就是个“政治犯”。

实际上,清廷坐卧不安的,并不是什么妇女解放运动,而是忌惮秋瑾倡导的民主革命。害怕国人在秋瑾的号召下,掀起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推翻腐朽清王朝的统治。

因此,对于这样的革命者,清廷是不会有丝毫仁慈的,更谈不上同情。绝不会让秋瑾在牺牲前,还有书信存世,哪怕是诀别家书也不行。

再说了,秋瑾如果写家书,还可能因此连累更多的家人。李钟岳不愿意出现这样的后果。

其二、李钟岳没有机会让秋瑾写诀别家书。

从7月14日凌晨2点,李钟岳接到了浙江巡抚张曾杨处斩秋瑾的手谕起,直到凌晨4点,秋瑾被押赴刑场,英勇就义。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中,李钟岳和秋瑾的一言一行都在福贵的监视之下。因为清廷已经不再信任他了,但福贵又不希望自己手上沾染革命者的鲜血,只好让李钟岳做监斩官。

因此,李钟岳即便敢冒杀头的风险,答应秋瑾的要求,秋瑾也没有机会完成诀别家书。

实际上,李钟岳还是为秋瑾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秋瑾牺牲后仅仅3天,清廷就以“庇护女罪犯”为由,将李钟岳革职了。

离任的李钟岳终日郁郁寡欢,对秋瑾的死始终无法释怀,整日不断地重复念叨同一句话:“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最终,李钟岳因内疚而上吊自杀。

此时,距秋瑾被害不过百日。

(参考资料:《辛亥革命中的秋瑾》)

你见过中国的最后一位压寨夫人吗

没见过中国的最后一位压寨夫人,只听说过最后一位压寨夫人。

一般能被土匪看上的女人,不说风情万种,那也是貌美如花。

在当地也是远近闻名的美人,是男人都想搞到手,娶来做老婆,抱得美人归。

何况是土匪,土匪见了,不用说就会见色起意,打漂亮女人主意。

先都是软硬兼施想把漂亮的女人搞到手,女人从了土匪,那就好说,要是不从,土匪就会来硬的,直接抢人。

把女人抢到手后,押回山寨,和土匪头子成亲,做押寨夫人。

因为当时的土匪穷凶极恶,心狠手辣,连国民政府都拿土匪没有办法,想去围剿,土匪又躲在深山老林里。

一找不到人,二国民政府派的军人少了,根本打不过土匪,弄不好被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土匪就有这么猖獗。

这样一来,搞得连国民政府都不敢管,不敢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土匪胡作非为,残害当地老百姓。

老百姓知道土匪惹不起,为了自身和家人的安全,只好逆来顺受,敢怒不敢言,那时候就处于这种状况。

并且当时的国民政府多多少少都和土匪有联系,互相勾结在一起欺负老百姓。

老百姓的处境是很艰难的,若是谁家有个漂亮的女儿,全家都不得安宁。

不仅国民政府里官员来骚扰,土匪也会来趁火打劫,漂亮的女人想逃出魔掌,比登天还难。

不顺从也只好顺从,做土匪头子的压寨夫人,自从共产党领导的队武打败了国民政府后,中国彻底解放了。

国家才开始派兵清剿各地的土匪,为了肃清匪患,解放军不怕牺牲,英勇和土匪作斗争,终于消灭了全国各地的土匪,人民才彻底解放,不在受土匪骚扰。

同时在这场剿匪的战斗中,解救出了一些被土匪抢去的压寨夫人,能活到现在最后一位压寨夫人,生活在湘西苗寨。

好多去旅游的,专门跑去看中国最后一个压寨夫人,了解当时的情况,同时合影作留念。

可是我没亲自见过中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只从相片上见过,但从相片上来看,中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已到垂暮之年,依然漂亮,年轻时”不用说就是一个绝代佳人。

所以才被土匪抢去做压寨夫人,解放后,能幸运活下来安度晚年,也算是一个完美结局。

三国时期吕布真的是被曹操杀的吗

吕布是许多人心目中,三国时期的第一猛将。在《三国演义》中,他独战三英、辕门射戟,展现出非凡的武勇,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不过,就算是英勇如吕布,也斗不过老谋深算的曹操,在曹军大举进攻以及自己人的出卖下,吕布兵败被擒。

小说中,吕布被押送至白门楼,他向曹操乞命道:“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曹操毕竟是个爱才如命的人,所以心中有些动摇,他便看向身旁的刘备,刘备却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一代飞将就此殒命,那么,吕布真的是被曹操杀的吗?

吕布的生平事迹可以说许多人都有所了解。他本是五原郡九原县,即今天内蒙古包头市的一个普通人,因为骁勇过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