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高晓松这个人?求高晓松父亲高立人详细资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高晓松这个人

提到高晓松,或许大家心中第一想起的就是他的才艺,又或许想到他那胖大的形象。对于高晓松这个人确实很特别,拥有惊人的才艺,是成就他走上人生美好舞台最重要的筹码。

对于这么一个人,众人是怎么评价他的呢?

一,一个天赋异禀的艺人

高晓松他是一名知名的导演、音乐人及词曲创作者。这些标签足以证明他的才艺。作为一名艺人,他的天赋是非常高的。

作为音乐人,他创造了许多优秀、经典之作,如《同桌的你》、《青春无悔》、《恋恋风尘》等歌曲在当时都非常的受欢迎,直到今日,依然非常有时代感,总让人回忆起校园美好时光。

作为一名导演,他能自编自导,还可以自己作曲,就差他自演了。同样导演出许多大作,如《大武生》、《我心飞翔》等影片都非常不错。

所以,作为一名艺人,他的天赋异禀,能在同领域范围创造如此精心之作,没有一定的天赋、才艺是很难做到的,这方面他是优秀的。

二,一个知识渊博的才子

高晓松为什么懂那么多,他为什么如此知识渊博,这与他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密切相关,父母几代人都是文化人,自然高晓松不管是遗传还是后生教养,对他的发展很大的优势。

曾经就读于清华大学,后退学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这如此高的学历为他知识渊博打下基础。高晓松其实是位很好学,很有自己理念的人,不管是对艺术的创作,还是对生活、社会的感知,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三,一个能说会道的导师

前面讲述到他的知识、才艺。其实,他还特能说,从前几年他主持的节目《晓松奇谈》,就能看出他不仅很有才,说起话来也是很特别。再到后来担任《奇葩说》的导师,都展现出他一个能说会道的人物,有人很喜欢他说的东西,而有些人觉得他也只是夸大其词。

总之,高晓松他是一个天赋异禀的艺人,一个知识渊博的才子,同时又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导师。在这个时代,能有他如此有才艺的人,确实也不多,他是时代的音符,更是智者的传递者。

求高晓松父亲高立人详细资料

高晓松的父亲高立人是清华大学的教授,祖籍浙江杭州,虽然家里也有些产业,但在当地算不上是名门望族,只能说是家道殷实。

高晓松曾经说过,他的老家在杭州中山中路一条名为“宋浇造巷”的巷子里,有一片大宅子,家里有17个叔叔姑姑,但高晓松却从未提到过他的祖辈。

高晓松的家世

1、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女士,出身望族,资料比较详实。张克群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毕业后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和教育工作,退休后在美国定居。

2、高晓松的外公张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工程师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力学家,与钱学森自幼即为同窗好友,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一手创办了深圳大学,并担任深圳大学首任校长。

3、高晓松的外婆陆士嘉,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关门弟子。陆士嘉是中国著名的流体力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筹建人之一,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陆士嘉的祖父陆钟琦在清代时曾任山西巡抚。

高晓松的父母是做什么的

高晓松父亲高立人热爱摄影及书法,早于民国50至60年代间,在台湾摄影界,即享有盛名。现任美国洛城摄影学会会长,目前中外会员已达200余人,为美国最大规模的华人摄影学会,高学长担任会长至今已历十年,倍受尊敬。看来高晓松家世背景果然不简单,不仅有艺术细胞,而且还是高级知识分子。

高晓松母亲张克群生于德国柏林,4岁时随父母回到中国。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退休定居美国。作品有《高低楼房若干》,小说体传记《飞》、《艺术人生》等。

扩展资料:

高立人自幼好书,在部队得到了更好的学习与发展。曾参加各类书法班学习九年。1984年其书法作品首次进入市场,从桂林流传海外。

先后参加了湖南省第五、六届书法展,北京——湖南书法联展,湖南赴黑龙江书法艺术展,湖南赴深圳、珠海书法艺术展、省文联、书协纪念 5·23讲话五十周年自撰诗书展,中国书协主办的怀素行草书全国展,中国改革二十年全国书法展。1991年在沅江、衡阳举办个人书法艺术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立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克群

日记:高晓松,为历史写日记

   历史日记:高晓松,为历史写日记

  高晓松,早年身份是音乐制作人、词曲创作者。凭借《同桌的你》《恋恋风尘》等名满天下,围绕他的还有各种花边与八卦。不能怪人们太无聊,主要是这位音乐才子的外貌、身材都与“才子”形象相去甚远,而他的家世又太传奇——爷爷是清华大学前校长高景德;外公是深圳大学创办者张维;妻子是“80后”及留美高材生。外人说他丑也好,胖也罢,高晓松自己倒不在意,顶着一头不羁的长发,该拍电影拍电影,该录综艺录综艺,活得潇洒自在。近几年,他的兴趣转移到解读历史、做历史节目、著书立说上。201*年4月,新书《鱼羊野史》出版,高晓松在历史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小步。

  说是历史,高晓松的书与人家专门考据分析归纳立论的“高大上”历史学问不同,他是无门无类,政治、军事、文艺、古董,甚至迷信,杂七杂八,信马由缰,点到为止。《鱼羊野史》里,高晓松像在为历史写日记,他按照每一天的时间顺序,把历史上发生在这一天的大事、趣事都抓来讨论一番。比如1月5日,高晓松写了201*年的这一天,蒋介石被同盟国任命为中国战区统帅,并分析了为什么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打了那么久之后才被任命;还写1919年的这一天,德国纳粹党如何在民选中上台。书中对历史的`讨论,视角独特,风格轻松幽默。高晓松把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称为欧洲的“贾母”;图坦卡蒙石棺上的浮雕,被高晓松戏称为“阿凡达”??

  每个人在成长中会形成不同的看世界的眼光。高晓松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从小住在清华园里,被父母精心培养,琴棋书画数理化,一个不落。他的母亲教导他:“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于是,高晓松选择了把人生过得如诗歌般随性、自在。

  201*年,因酒驾被拘役6个月后,42岁的高晓松变了。“最多的收获是发呆,我确实读过万卷书,也行过万里路。但是我从来没有把这些事情静静地梳理过。脑子里的东西一直在咕嘟着,没关过火,咕嘟了那么多年,终于把火关凉,我觉得特别好。不发呆时就找人聊天,聊着聊着你就清楚了,因为你扫除了最后一块盲区,对一些社会的角落或者阶层的了解。”出狱后,高晓松重新忙了起来,但忙的和以前那个音乐人高晓松有些不一样。他制作了脱口秀栏目《晓说》,说历史、聊文化,形式是视频,后来出了书,书名也叫《晓说》。201*年,包含高晓松多年来所撰小说、剧本的文集《如丧》也出版,他在书里真诚面对自己,“我觉得创作必须顺流而走,不应该是‘我觉得我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做不到去假设。我只会去描述内心里那种靠直觉指引的东西,跟随内心的流向。”

  在这本《鱼羊野史》中,高晓松把历史讲解的对象定位为普通人,而他自己,就如同一个撂地说书的人,又贫嘴又爱唠叨,满口是七荤八素的杂话。看下来,读者如同听一个好脾气又有文化的大叔在唠嗑。

  高晓松说,自己最喜欢的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