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侠五义小说(三侠五义是什么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三侠五义是什么小说

《三侠五义》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经典之作;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侠义派小说的代表之作。

《三侠五义》的作者是谁

《三侠五义》作者为石玉昆。

  1. 他是清代著名评话艺术家,字振之,号问竹主人,天津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约清文宗咸丰中前后在世。

  2. 石玉昆所创作的《三侠五义》,被誉为中国武侠小说鼻祖,在中国文学史上发生了重大影响。《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120回,首刊于光绪五年(1879),署石玉昆述。

  3. 石玉昆作品有《三侠五义》、《琼林宴》、《三侠五义》、《遇后》、《花蝴蝶》、《乌盆记》、《陈林抱盒》、《拷寇承御》等。

  4. 《三侠五义》小说叙写宋朝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曲折地体现了人民的愿望。

谁知道三侠五义的故事梗概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长篇侠义公案小说。清代无名氏根据说书艺人石玉昆说唱的《龙图公案》及其笔录本《龙图耳录》编写而成,全书120回。清人俞樾(1821-1907)加以增删修订,改写成《七侠五义》,首刊于光绪五年(1879),署石玉昆述。卷首有问竹主人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石玉昆(约1810~1871),字振之,天津人,咸丰、同治间著名说书艺人。其说唱之《龙图公案》,今犹有传抄本,唱词甚多。后有人在此基础上,删去唱词,增饰为小说,题《龙图耳录》。光绪年间,问竹主人又加以修改润色,更名为《忠烈侠义传》,又名《三侠五义》,均为 120回。近代学者俞樾认为本书第1回“狸猫换太子”事,“殊涉不经”,遂“援据史传,订正俗说”,重撰第1回。又以三侠即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实为四侠,增以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共为七侠;原五鼠即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仍为五义士,改书名为《七侠五义》,于光绪十五年作序刊行。所以今有《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两本流传。
  小说叙写宋朝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曲折地体现了人民的愿望。其中包公平冤狱、“铡宠昱”、“除藩王”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书中穿插了大量侠客活动,既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也表现出他们忠心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本质。它的出现,表明近代传统的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完全合流。小说的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前70回,主要写包公断各种奇案冤狱以及锄庞昱、葛登云和为李太后伸冤等故事,其中穿插南侠封“御猫”,五鼠闹东京并归服朝廷和授职事。后50回,以颜□敏为中心,写他在众侠客义士协助下,剪除马朝贤、马强、襄阳王赵玉等诛强锄暴的故事。
  包拯,历史上实有其人,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宋史》有传。仁宗时曾官监察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以大臣知开封府事时,以刚正不阿著称。宋元以来不断有以包公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如宋元话本《合同文字记》,元杂剧《抱妆盒》、《盆儿鬼》、《陈州粜米》等。明末出现的《龙图公案》,是有关包公审案断狱的短篇故事集。这些作品,其中不少是民间传说,掺杂不少冥灵迷信荒诞不经的内容,《三侠五义》中的包拯形象,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并加虚构,且沿袭了荒诞迷信部分。但将短篇串连为长篇,情节有所发展,传奇色彩浓厚,使包拯不畏强暴、刚正嫉恶、处事干练的形象较为饱满。特别是小说增加了大量勇侠之士游行村市除暴安良、为国立功的故事。如南侠展昭为包公于金龙寺杀凶僧,天昌镇拿刺客,在庞吉花园破妖魔等。小说把侠客义士的除暴安良行为,与保护官府大臣、为国立功结合起来,南侠、五鼠均被授皇家护卫,表现了宣扬忠义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但是,侠客义士依附统治阶级中的正面人物,与□邪势力对立,仗义除暴,为民申冤,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某些思想和愿望。小说明显地表达了人们对清明政治的要求和对是非善恶的态度,具有一定的意义和认识价值。如小说揭露和抨击了太师庞吉恃宠结党营私,诬陷忠良;庞昱荼毒百姓,抢掠民间妇女;苗秀父子鱼肉乡里,重利盘剥;葛登云、马刚肆虐逞凶,为害地方等。同时,对嫌贫爱富的柳洪、雪中送炭的刘洪义、嫁祸于人的冯君衡等,褒贬态度亦极鲜明。冲霄楼盗盟单 选自杨柳青年画《七侠五义》
  《三侠五义》绘声状物,保留了宋元以来说话艺术的明快、生动、口语化的特点,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能与情节的发展密切结合。特别是对侠客义士的描绘,各具特色,多有性格,富于世俗生活气息。鲁迅说此书“而独于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中国小说史略》)。
  《三侠五义》是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影响十分广泛。其后,出现了《小五义》、《续小五义》、《英雄大八义》、《英雄小八义》等类似的作品。而《三侠五义》的不少故事,又成为各类戏曲的题材来源。如京剧《打銮驾》、《遇皇后》、《打龙袍》、《五鼠闹东京》等,都是敷演其中的故事。
  《三侠五义》除原刻本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铅印本。《七侠五义》有1980年北京宝文堂的铅印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首次出版了谢蓝斋抄本《龙图耳录》。
  《三侠五义》情节纷繁曲折而又条理清晰,语言通俗,保留了宋元以来说书艺术的生动活泼、直截明快的特色,对以后的公案小说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后来《小五义》、《续小五义》、《英雄大八义》、《英雄小八义》等续书的纷纷涌现,都是受它直接影响的结果。
  宋仁宗年间,河南陈州旱情严重,包拯奉皇命到陈州放粮赈灾。陈州恶霸庞煜仗着自己是皇亲国舅,竟派人刺杀包大人。南侠展昭、锦毛鼠白玉堂、老隐士晏子陀等人暗中保护、帮助包大人,使包大人得以刀铡国舅,除暴安良。随后,包大人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宫冤案“狸猫换太子”之事,使仁宗与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团聚。

三侠五义是什么时候的侠义小说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经典之作;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侠义派小说的代表之作。小说叙写北宋包拯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众侠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

《三侠五义》简介,50字

《三侠五义》,作者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的内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一、三侠

1、南侠展昭

展昭,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字熊飞,常州府武进县遇杰村人氏。首次出场时给人印象是武生打扮,叠暴着英雄精神,面带着侠气,气宇轩昂。

他自幼习武,善轻功、会袖箭、剑法高超,兵刃为巨阙剑,后在茉花村与其妻丁月华定亲时交换了湛卢剑。

武艺高强、谦和有礼、沉稳大气、忠肝义胆,受人尊敬,是“三侠” 里的“南侠”,出场年纪二十多岁,耀武楼献艺时年纪在三旬以内年纪。

展昭与包拯相识于包拯进京赶考的途中,在金龙寺凶僧手中救包拯,又在土龙岗退劫匪,天昌镇捉刺客,太师府刺杀暗害包公的刑吉,功绩累累。后经包拯举荐,被皇上御封为御前四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