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凝幽居中题的意思是什么从哪两句可以看出“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作者使用“推”字还是用“敲”字,非常犹豫,有什么不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题李凝幽居中题的意思是什么从哪两句可以看出“幽居”

《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阆仙的作品。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

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充分体现了贾阆仙「清真僻苦」的诗风。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

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

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作者使用“推”字还是用“敲”字,非常犹豫,有什么不一样

关于僧人归寺是用“推”还是用“敲”字,缺乏必要的背景交代。旁观者只能做臆测:

如果是一个单人住持的小寺庙,和尚自己管理、自进自出,那他自己最了解情况。如果出门前,他当初是自己把门虚掩上了。再回来,自然用“推”比较合情合理。敲门有什么意义呢?敲给谁听呢?

如果是一个大的庙。就像今天许多大的单位一样,僧人因自己的杂事耽误了回寺的时间。时间晚了,正常情况下,看门人应该从里边锁住了寺门,那么自然就应该用敲。作为老员工,自然之道自己单位的规矩、知道寺庙开门锁门的时间规定。所以回来晚了,既然门已经从里面上锁,应该是敲门。“敲”字为宜。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游方的僧人去“投宿”:到别人的庙里边临时借宿。如果是这种情况,那更应该使用“敲”。因为按常理说,正常情况下夜晚都是要锁门的。既然是里边已经锁住,那么还是“敲”为好。总不好随便推开别人家的门,推门就进吧?既然是求人,总得有起码的规矩和礼貌吧?这种情况下,他的“敲”还应该是有节制的、声音不能太大,客客气气、彬彬有礼的“敲”才对。理直气壮的砸门,强迫对方必须打开门,总不合适吧?

据传说,当年韩愈和贾岛交谈以后,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更好”,给他拍板儿决定用“敲”。可见他们两人的交谈,韩愈是了解了贾岛的那个诗句的上下文,即前面的背景情况的。由此逆推,大概是一个比较大的寺庙,有管理制度,里边儿已经锁住,僧人个人原因耽误了回程,要敲门等里面的人给他打开门。

另外韩愈作为一个诗文大家,应该更多考虑的是诗文的意境。试想:寂静的夜晚,如果是僧“敲”月下门,那么寂静夜空当中就会有声音恰到好处的传出。给诗作的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别有一种意境、别有一种情趣;一静一响,有相映成趣的美感。所以诗文大家确定用哪一个字,恐怕也有从意境、美感角度出发的考虑。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