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原文及翻译注释(《后汉书孟尝传》原文加翻译,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后汉书孟尝传》原文加翻译,

原文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①雨,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②,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译文
孟尝字伯周,是会稽上虞人.年轻时修养自己的品行操守,在郡里担任户曹史官.上虞郡有一个寡妇极其孝顺,奉养婆婆.婆母寿终后,她的小姑原先就心怀嫌疑猜忌,就诬告(她)是厌倦了供养婆母,因而毒害了婆母,在县庭上讼告.县郡没有仔细调查,最后竟然以此定罪.
孟尝事先了解实情,详细地向太守说明了原委,太守没理会.孟尝在外门痛哭请求(无济于事),于是借口有病辞职离开,寡妇最终含冤而死.从此郡中连旱二年,祈祷也无所收获.
后来太守殷丹到任,查访案情原委,孟尝到县府详细陈述寡妇被冤诬之事.就趁机说:“从前东海孝妇,感动上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顺时而降.应该处罚那个诬告的人,来向被冤死的亡魂谢罪,希望在阴间冤枉得以申诉,适时之雨就会等来.”
殷丹听从了孟尝的建议,就在那位寡妇墓前讼女,上天应验下了及时雨,庄稼因此获得丰收.
孟尝后来考中孝廉,被推举为茂才,担任徐地的县令.州郡上表陈述他的才能,升迁为合浦大守.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址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原先时的宰守官吏门都是贪婪污浊之人,奸商滥采珍珠,珠贝无法生存,都迁往交址海域去了.因此商人不来买卖,当地人穷物少,百姓中有不少人饿死路边.孟尝到任后,革易先前的敝政,求民病利.还不到一年,原来离开的珠贝全都返还(合浦海域),百姓都反回以前的旧业,商货又流通起来,(孟尝)被称誉是神明之人.后来因病自己上书(告病还乡),被征召回朝廷,当地官吏请求留任,孟尝无法前行,就乘着民船民衣悄悄离去.隐居在偏远的洼地生活,自己亲自耕种.邻县的读书人和百姓仰慕他的品德,就近他居住的有一百多家.桓帝时,同郡尚书杨乔上书荐(孟尝)说:“孟尝安于修身养性,传播仁义,爱好道德修炼,清廉的行为超出一般,才能超绝众人.先前更换地方官员,
移风易俗,去珠复还,饥民仰仗(他)生存,况且南海一带盛产珍珠,财产容易积聚,本在他的掌握之内,(珍珠)价格高比金银,可是孟尝独自一人称病辞职,亲自耕种田地,隐匿自己收藏才华,不张扬扬自己华藻.我不敢偏私自己的同乡,只是私下里被禽息的做法感动,冒死推荐贤人.“
孟尝最终没有被重用,年七十,死于家中.

《后汉书·郭汲传》的翻译及注释是什么

译文:

郭伋字细侯,是扶风茂陵人。郭伋少年时就有志向和操行,哀帝和平帝年间被征召到大司空府,几次升迁后任渔阳都尉。王莽时郭伋任上谷大尹,升为迁并州牧。更始帝刚即位时,三辅地区接连遭受乱兵侵扰,百姓感到震惊害怕,有势力的宗族、大户人家拥兵自保,没有人肯率先依附。更始帝平素常听到郭伋的声名,征拜他来拜为左冯翊,让他安抚百姓。世祖即位,他被封为雍州牧,又转任尚书令,多次进忠言直言规劝。 

建武四年, 郭伋出任中山太守。第二年彭宠被灭,郭伋转任渔阳太守。渔阳已经遭受了王莽动乱,又加上彭宠的破坏,百姓大都狡猾不善,盗匪到处都是。郭伋到渔阳后,宣示百姓有功必赏,捕杀盗贼首领,盗贼由此溃散。当时匈奴多次侵扰郡界,边境军民吃了不少苦头。郭伋整顿兵马,设计好攻守战略,匈奴由于害怕而远远离去,不敢再侵入边境,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后来颍川盗贼群起,建武九年,朝廷征召他封为颍川太守。

郭伋到颍川之后,招抚怀山强盗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这些人都束手到郭伋处投降,郭伋将他们全部遣返回乡务农。于是他上书弹劾自己自作主张,光武帝很欣赏他的策略,没有因此责怪他。此后赵宏、召吴等人的党羽听说了郭伋的威望和信义,远自江南,有的从幽州、冀州不约而同前来归降,络绎不绝。 

光武帝因卢芳占据北方,便调郭伋任并州牧。郭伋经过京师时上朝谢恩,光武帝马上召见他,并将皇太子及诸王召来一起宴请郭伋,与郭伋谈了一整天,还赏赐给他车马衣服及日用杂物器物。郭伋借机谈到挑选人员增补官职时,应挑选天下的贤士俊杰。光武帝接受了他的意见。郭伋刚到任时去所辖地域巡视,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你们为何远道而来?”

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后,众儿童又将他送出城,并问:“使君何时回来?”郭伋告诉别驾从事史,算好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一天,郭伋不想失信于儿童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

当时朝廷很多人推举郭伋可以担任大司空,光武帝因为并部还有卢芳可能造成威胁,而且匈奴还未被平定,想让郭伋在此多任职一些时间,所以没有征召。郭伋知道卢芳是个老贼,很难一下子用力量制服他,因此经常严守烽火台,公开悬赏捉拿。卢芳的将领隋昱于是谋划胁迫卢芳归降郭伋,卢芳于是逃跑进入匈奴。建武二十二年,被征召为太中大夫,获赐宅第一处,以及帷帐钱谷,用以补贴家用,郭伋总是分送给宗族九族,一点也不保留。 

注释:

  1. 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2. 西河美稷:地名。

  3. 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4. 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5. 期(先期一日):约定的期限。

  6. 期(须期乃入):约定的期限。

《后汉书·郭汲传》

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更始素闻伋名,征拜左冯翊,使镇抚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明年,彭宠灭,转为渔阳太守。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民多猾恶,寇贼充斥。伋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时匈奴数抄郡界,边境苦之。伋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匈奴畏惮远迹,不敢复入塞,民得安业。

后颍川盗贼群起,九年,征拜颍川太守。伋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手诣伋降,悉遣归附农。因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后宏、吴等党与闻伋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络绎不绝。
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帝纳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

”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是时朝廷多举伋可为大司空,帝以并部尚有卢芳之儆,且匈奴未安,欲使久于其事,故不召。伋知卢芳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

芳将隋昱遂谋胁芳降伋,芳乃亡入匈奴。二十二年,征为太中大夫,赐宅一区,及帷帐钱榖,以充其家,伋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