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为什么称自己为寡人(为什么古代有些皇帝称己为“寡人”呢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古代有些皇帝称己为“寡人”呢

第一:古代皇帝,高高在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人与他平起平坐及对等。甚至到六亲不认的地步,没有亲朋好友,所有人都臣服于他的脚下,是独一无二的人。故称“寡人”。第二:古代皇帝用来表示谦虚和自谦的用词。第三:在先秦时期“寡人”除了用在君王以外,诸候以及士大夫都可以用。在《左传》中记载,男女都可称自己为“寡人”。但到唐代之后,普通人这称呼就逐渐减少了,后只有皇帝才会称自己为“寡人”了。

为什么古代的帝王常常称自己为孤家寡人

谢谢悟空邀请

“寡人”一词,在东汉郑玄注解的《礼记·曲礼》中,认为这是王侯的谦辞,表示“寡德”。“寡德” 就是缺德行。而“寡人”最先出现的意思,是以谦称而顺天命和承天命。君主除自称“寡人”,还称“孤”。如《左传·庄公十一年》中就有,“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

而唐朝的孔颖达则作进一步的解释,认为君主无凶常称 “寡人”,有凶则称 “孤”。在《老子》中,更有“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而“毂”即车轴,这里指难以转动车轮。

韩非的帝王之术又对“寡”作出了全新的诠释

若从象形文字上看,“寡” 就是屋顶下的一个孤独者。在《尔雅》中,“寡” 是 “罕”,同样作孤独解。《礼记》则有,“庶方小侯,自称曰孤,诸侯与民言,自称曰寡人” 。墨子与孟子则把 “寡人”作进一步的引申,将其用作警省。如《墨子·节用》中的“寡人之道”指的是劳民伤财。

在《韩非子·显学》上,韩非全盘否定儒家、墨家倡导的以道德规范治法。提出以“行无定术”决定一切,即“是故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

历史上自称“寡人”的并不仅限于帝王

由于众多影视等媒体的广泛传播,一般认为自称“寡人”的都是帝王。但是,历史上并不仅限于帝王,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 春秋战国时卫庄公的夫人庄姜曾自称寡人;汉代的韩信为齐王时,在与蒯通对话时,有“先生相寡人何如”等记载;西魏的丞相宇文泰,也有“寡人与权从事,未尝见失信”等的相关记载。

秦朝以前自称“孤”的,多是指王侯遭丧或者遇到危难。秦汉以后,已不再限于遭丧或危难之际。这时,更多的是南面称雄之意了。如秦末的齐王田横就说过: “吾始与汉王,皆南面称孤。”

就连东汉末年的曹操也曾说,“使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而同一时期的刘备、孙权、袁绍、刘表等人,都曾自称“孤”。甚至东魏时,不少的达官显贵也自称“孤”。

综上,所谓的“孤家寡人”在连用成为成语前,是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也并非古代的帝王,常称自己为孤家寡人。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称自己为孤

孤是孤单的意思。《吕氏春秋·士容》:“孤、寡 ,谦称也。”孤:字面上是指少的意思, 如:孤儿,意为没有亲人的孩子。皇帝自称孤,就是至尊至上的也是唯一的,天下是他的,他是主宰天下的唯一的人,所以“天下唯我独尊”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