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一老兵到雅丹,凿窑洞居,女儿:我咋摊上这样的
发布时间: 2023-07-11

1998年,一位老兵来到荒无人烟的罗布泊,在那里凿出全国独一无二的窑洞派出所。

24年,他与戈壁大漠共朝暮,点煤油灯,吃草根,从死亡线上救回21条人命。

他叫李生寿,从闹市区到无人区,这些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01

李生寿是甘肃敦煌市人,他一直在敦煌市人武部工作。

1998年,新年刚过,组织上要调人到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工作。

要知道,此时的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还没有成立,也没有办公场所。再加上,雅丹地处亚欧大陆风口,夏天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冬天气温低达零下25度。是我国西部的苦旱之地。雅丹地质公园更是在“死亡之海”罗布泊的东南边缘。寸草不生,气候恶劣,被鉴定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因此有“魔鬼城”之称。

它是众多探险者的乐园。著名科学家彭佳木就是在这里失踪的。之所以要在这里设立派出所,就是要为探险者和科考队提供生命安全保障。另外就是维护边界的治安。

一听要在那里工作,很多人都望而生畏。李生寿却自告奋勇,报名前往。

于是李生寿被委任为雅丹世界地质公园治安派出所的所长,他就带着几个民警来到了雅丹。

来到雅丹的第一天,他带着民警们只能窝在只有几平米的帐篷里,白天在帐篷里工作,晚上就直接睡在帐篷里。

没有大风还能安稳地睡到天亮。如果遇到大风,连锅碗瓢盆都被大风刮走了,帐篷也被刮得支离破碎。那种情景真是太凄惶了!

李生寿还饶有兴致地写下一首打油诗:“早上一睁眼,身上一层沙。锅碗随风去,帐篷开了花。”

一天,李生寿听到有人抱怨条件艰苦。开始打退堂鼓。

展开全文

李生寿又何尝没有想过,远离妻儿老小,住在这里不知道又图个啥。但是再一想,作为一名军人,当逃兵是最耻辱的事。不能因为成了民警,就丢了军人的坚毅特质。

于是,李生寿想到了自己当兵时,在贺兰山挖过国防工事。他突发奇想,在这里开凿个窑洞办公,又能挡风沙,还能冬暖夏凉。

雷厉风行的他,立即带着几个民警,在工作之余就挖窑洞。按理说,炸个窑洞,再挖挖、修修不是效率更快吗?但是那里的地质钙化,根本不能用Z药。

于是他拿着铁镐,和几个民警一边忙工作,一边抽空刨窑洞。当时没电没水,他就撑着煤油灯,喝着咸水,活一点不耽误。

李生寿和战友们挖窑洞

历时五年,才挖出了一个只有40多平方米的窑洞。李生寿便兴奋地说:“这是我们的新家!有了家,我们就算真正扎根到这片土地上了。”

就在2013年的一个傍晚,李生寿和几位民警张罗着给窑洞挂上“派出所”的标牌。并高兴地爬到20米高的窑洞顶上。正要挂时,因为墙体当时不够坚固,轰然倒塌,李生寿从洞顶上摔了下来。头部受到震荡,陷入了昏迷。

在同事们的紧急抢救下,大半个小时后,他才苏醒过来。醒过来第一时间,他先动了动手脚,发现手脚完好。

他劲头十足地带领着同事们继续挖掘。

李生寿的乐观豁达也感染着同事们,他们也跟着李生寿干劲十足。

最终窑洞派出所扩大到260多平米。里面设立了办公室,办公设施,还有生活区,通了水电。

雅丹的窑洞派出所

如今,这个窑洞派出所,矗立在雅丹世界地质公园内,它不仅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派出所造型,而且还成了景区的一道风景。一些游客们还在此地打卡拍照,一时间成了网红地。

02

从此,李生寿和同事们在这里开始了无尽的坚守,并随时准备着迎接未知的危险。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李生寿也曾怀疑过:“抛家舍妻,人生能有几个青春啊,呆在这荒漠里,究竟为了什么?”

然而,每当急促的警铃响起,他便整装待发,投身于茫茫的大漠戈壁中,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死亡之海”叫板。

李生寿在窑洞办公

罗布泊内有强磁场,所以经常会出现指南针失灵的现象。这给一批探险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一旦里面的人遇到危险,可以拨打卫星打话向李生寿所在的派出所求救。

一些富有探险欲的游客来到雅丹后,也尝试着脱离景区大巴,独自深入雅丹。所以在这里探险人员失踪、求救的事情时有发生。

李生寿每次接到求助电话后,如离弦的箭一样,火速前往,深入救援。

一次,一名游客嫌坐大巴观光玩得不够尽兴,于是悄悄地脱离了旅游团,独自走入雅丹未开放的旅游的地区。

该游客虽然准备了指南针,但也做了一些前期探险准备工作。但是面对雅丹的强磁场,指南针无法正常运转,他走着走着就迷路了。更可怕的是,一场沙尘暴席卷而来。

李生寿接到求救信号后,心急如焚。他立即组织所里的民警前往救援。因为沙尘暴的影响,空气能见度不足10米。怎么办呢?李生寿只好组织民警进行拉网式搜救。

从当天下午一点一直搜到次日凌晨,才找到那位游客。可是他已经气息奄奄。李生寿立即将他送到了医院抢救。

李生寿搜救遇险人员

还有一次,一位探险者,骑着摩托车偷偷地闯进了罗布泊,从此杳无音讯。直到3天后,李生寿才接到其家人的报警求助。

那段时间罗布泊狂风肆虐,搜索工作非常艰难,李生寿和同事们日夜不眠地寻找了两天,都没能找到探险者的身影。

在荒芜的大漠里找人,跟大海里捞针一样难。

正当李生寿失落时,他突然看到一个低洼处,有一团白色的东西随风飘摇。他立即开车走近,才发现是那位探险者。

当时,那名探险者身体僵直地躺在地上,几乎没有了生命体征,幸好他的白色外套被风吹得扬起,才被发现。

李生寿连忙将其送往医院抢救。一个月后,恢复健康的探险者,专门来到了雅丹派出所,带着一万块钱、水和方便面,来感谢李生寿的救命之恩。

李生寿却分文未取,只是留下了水,并笑着说:“我们派出所缺水,感谢你啊。”

20多年来,李生寿和同事们日夜搜救,风餐露宿,爬冰卧雪,圆满完成救助任务168次。从死亡线上救回20多条生命。

从一名武警战士到一名卫士,对李生寿来说,虽然转移了“战场”,但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

03

从来到雅丹,李生寿很少回家,还几次遇到生命危险。他的妻子担心他,不止一次地劝他离开。而每次李生寿都沉默不语。

一次,李生寿和同事出去采买食物和一些生活用品。半路上车辆抛锚,他和同事在原地等待救援,等了4天始终没见到救援的人。

如果再等下去,只能是等死。于是他和同事商量决定徒步40公里到雅丹。夏天的戈壁滩上,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他们没走几公里,鞋底和鞋帮就被烧坏了。光脚走,脚也被烫烂了。他们只能脱掉衣服,裹着脚走。

因为所带的水喝完,食物吃完。口渴难耐的他们,只能在地下挖水。在手头没有工具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徒手挖了一米深,手指头都刨烂了,才挖出一点点水。

李生寿曾回忆说:“那水特别咸,但是可以救命。”

他们仿佛开始着新时代的“长征”。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戈壁滩,他们吃着草根,喝着咸水,坚持前行。

茫茫荒漠,一眼看不到头,除了身体上的伤痛,李生寿和同事们在迷茫中与死神周旋,终于他们的顽强赢得了死神的眷顾。

李生寿整队

他们颤微微地走到第5天,远处开来一辆上矿的车,在他们的招呼下,好心的司机看将他们送到了医院,这才得救。

这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让李生寿至经难忘。同时,他也为自己和同事的顽强而引以为豪。

除了救援,李生寿和民警战士们还肩负着保卫边界的稳定。

一次,上级收到举报,距离检查站不足80公里处的罗布泊咸水泉矿区,有人私造Z药。接到指令后,李生寿带领检查站警员冒着8级大风,严密防守卡口。

当是犯罪份子为了逃避卡口点,变道逃窜。

当时的罗布泊正值冬季,不仅下着大雪,还刮着大风。

为了快速抓住犯罪份子,李生寿带着战士们围追堵截,在一个山道上发现了犯罪份子。

可是无路可逃的犯罪份子,将车开大马力,冲向李生寿的车,准备跟他同归于尽。

李生寿利用地形优势,躲过了犯罪份子的阴谋,并阻止了犯罪份子引爆Z药,并将其车逼停,这才抓捕了65名犯罪份子。

李生寿抓捕犯罪份子

自2013年,雅丹公安检查站成立后,他和战士们2000多个日夜,严密防守,没让一个有问题的车辆、人员、物品从他的眼皮子底下溜开。

他是人民的好卫士,却不是一个好父亲,好儿子。

他的女儿生孩子时,遇到难产大出血,他当时正在搜救一名游客脱不开身,也没有去照看女儿。

等到他赶回来时,女儿已经转危为安了。女儿看到他的第一眼便说:“我怎么会摊上这么个爹呀!”

他只是默默抹泪,心酸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011年,他的父母双双病危,他却因为工作不能去看他们最后一眼,直到父母双双离世。

他抱着遗憾,再次抹着眼泪不语。

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不是雅丹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雅丹。我的情,我的根,我的魂都在那里。”

他被评为“最美基层民警”,立功不少。他也被战友们称为“沙漠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