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120米大蛇(四川一大蛇被困农家乐,挣扎无果选择“躺平”,大蛇为何频现身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四川一大蛇被困农家乐,挣扎无果选择“躺平”,大蛇为何频现身

俗话说,蛇进家门是亲人的化身,回来探望家里人,最好到亲人坟前祭拜一下,告诉他们家里平安。

同时家里进蛇,预计家里有坎坷,它进来为家里通风报信,让其做好准备。

总之家里进蛇,吉祥之意,并没有恶意,千万不要伤害到它。

去年在四川钓鱼看见一条两米多长的大蛇,浑身冒着黑气,你们有见过这种品种的蛇类吗

黑色的蛇在我国有很多种,比如乌梢蛇,黑环蛇或者黑色的眼镜蛇,但是如果加上以上分布在四川、在水边活动这几个条件来看的话,十有八九就是我们常见的乌梢蛇,因为其他蛇类一般不会在水边活动,只有乌梢蛇大多情况下捕食食鱼类或者蛙类为主要食物,所以我们根据这些来断定这定是乌梢蛇。

记得我在2014年水田里面就遇到过一次乌梢蛇。在我们这边种植过水稻以后都会往水田里面放养一个稻花鱼,可以实现双增收的目的,记得那天爸爸买回来鱼苗准备放进水田里面,我因为闲着于是便跟着爸爸一块前去了。来到水田就把鱼给放了进去,在我准备回去的时候发现旁边水稻有动静,刚开始我以为是鱼苗在水中的动静,可是后来我一想这不对劲呀,因为鱼苗这么小不可能把水扑腾出来这么大的动静,于是我急忙扒开水稻,发现原来是一条两米左右的乌梢蛇在水田里捕食我们刚刚放的稻花鱼,我一看这还得了,急忙在旁边捡了条竹竿向乌梢蛇打了过去,乌梢蛇可能是受到了惊吓,只见它快速把吞进嘴里一半的鱼吐了出来然后逃之夭夭了。

乌梢蛇是一种典型的大型无毒蛇,通常成年蛇的体长都在两米以上。在我们这个地方人们又叫它“一溜黑”,因为这种蛇通体呈现黑色而且生性胆小,只要是遇到对其有威胁的东西都会迅速的逃跑,所以我们才叫乌梢蛇为“一溜黑”,而且它性格温顺,通常情况下不会咬人,其经常在河边草丛或者丘陵一带活动,以捕食河边的鱼类、蛙类、蜥蜴或者鼠类为生,是一种狭食性蛇类。

乌梢蛇是一种食、药两用的蛇类,它不但肉质鲜美而且还具备很多的药用价值,所以乌梢蛇在市场上的售价比较贵,因此野生乌梢蛇在以前遭到了人们的大量捕杀,现在野生乌梢蛇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而且在2013年乌梢蛇已经被国家列为频危物种保护蛇类,所以我们现在已经不能够再对乌梢蛇进行捕捉了,否则就会受到刑法的制裁。

4米大蛇现身三亚,偷吃羊羔!蟒蛇在美国泛滥,为何我国要保护

2022年3月21日,三亚西岛一个村民像往常一样早起喂羊,突然羊圈里一条大蟒蛇将村民吓了一大跳,村民连忙数了数羊圈里的羊发现一只小羊羔消失了,再看看大蟒蛇圆滚滚的肚子,显然是蟒蛇吞了小羊。

为了防止蟒蛇再次危害家畜或者袭人,村民喊来了邻居将这条大蟒蛇关到了一个铁笼子里,随即报警。(下图为被村民关到笼子里的“吞羊蟒”,为避免引人不适,图片做了处理)

民警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发现这是一条长约4米,体重约20公斤(含肚子里的小羊羔)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缅甸蟒,最终“肇事”的缅甸蟒被民警移交给了三亚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处理。

不过,同样是缅甸蟒,在我国它们是保护动物,而在美国却是重点打击的动物?如此大的缅甸蟒在村民将其关到铁笼子里时,它为何不反抗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缅甸蟒在美国是重点打击对象?

01 漂洋过海的蟒蛇

蟒蛇是蛇目蟒科下所有动物的统称,下分两个属:蟒属和盾蟒属,一共13种不同的种类。不过,在美国,甚至整个北美洲,都没有一条野生的蟒分布,它们多分布于东南亚、非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地。

也就是说美国其实是没有蟒蛇的,那么,美国和蟒蛇的“恩怨”是怎么开始的呢?事情还要从20世纪末说起。

19世纪末,美国看到了东南亚地区有一种非常漂亮的蟒蛇,它要么全身金黄色,要么全身白色(不是白娘子哈),在当时美国爬宠市场空白的情况下,一些人看到了商机,从东南亚引入了这些蟒。

当然,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纯白色和金黄色的蟒,这也是它们能被看中的原因。这些漂亮的蟒其实是缅甸蟒白化和白化又基因突变后产生的个体。

白化其实不是白化症,而是因为体内的隐性基因突变造成的,而白化后又产生金黄的个体是在隐性基因突变后,再次发生突变造成的,因此,金黄色的缅甸蟒要比白色更加罕见。

这些特殊的缅甸蟒被带到美国后,一部分被拿来开始养殖繁殖,一部分被卖到了喜爱爬宠的人手里,这为日后的美国“人蟒大战”埋下了伏笔。

02 蟒蛇的放生

在美国爬宠市场上售卖的缅甸蟒都是幼蟒,它们的体长只有几十厘米,漂亮的白色和金黄色,再加上小巧的体型,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但是,人们对缅甸蟒的厉害一无所知,作为现存世界上体型第三大的蛇(第一二名是森蚺和网纹蟒),成年的缅甸蟒平均体长要在5米以上。所以随着缅甸蟒慢慢长大,人们原本眼中的小可爱不见了,变成了可以吞人的大蟒。

这让爬宠爱好者们不淡定了,生怕自己睡觉时,蟒蛇跑出来把自己给吞了,于是,一些人开始悄悄地放生成年的缅甸蟒。养殖场也没好到哪去,缅甸蟒生长迅速,随着体型越来越大,食量也越来越大,最关键的是缅甸蟒只吃肉,所以在人们知道缅甸蟒能长成庞然大物后,市场需求骤减,养殖场入不敷出,也只能将它们放生野外。

于是,成年的缅甸蟒们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野外率先完成了集结。(下图左边为缅甸蟒自然分布,右边为入侵美国的分布)

03 大杀四方的缅甸蟒

起初,缅甸蟒放生后并没有人关注它们,直到2005年美国的动物学家们发现佛罗里达州的野外竟然有大量粗壮的蟒蛇,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短吻鳄的数量开始骤降。通过观察和研究,动物学家们发现,原来喜欢栖息在水域附近的缅甸蟒与短吻鳄有了直接的冲突,而在这场冲突中,短吻鳄竟然节节败退。

最终不得已,美国开始招募捕蛇高手,对野外的缅甸蟒进行清剿,但是由于缅甸蟒体型太大了,捕杀难度相当的大,所以从2008年开始,缅甸蟒从佛罗里达州扩散到周围的洲,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栖息地,同时受缅甸蟒捕杀的影响,美国本土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随着缅甸蟒的入侵,美国不断地组织人对缅甸蟒进行捕杀,到了2016年,美国组织了1600人的捕蟒团队,尽管网络了各路高手,但这1000人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也只捕杀了106条缅甸蟒。

时至今日,缅甸蟒依然是美国的重点打击对象,不过,缅甸蟒的泛滥在美国依然没有停止。因此,美国捕杀缅甸蟒是因为它是入侵物种,而且已经高度适应了美国的气候和环境(原产热带),已经泛滥成灾。

同样是蟒,为何在我国却是保护动物?

在我国自然分布的蟒蛇只有一种,它就是缅甸蟒,而且缅甸蟒在我国仅分布四川、云南、福建、海南、香港等地,因此,此次在三亚发现缅甸蟒并不意外。

缅甸蟒在我国之所以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它们数量太少了;二是它们对生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数量少的原因与栖息地的人为破坏和人为的捕杀有很大的关系,缅甸蟒是一种栖息在热带雨林中的蛇类,它们对原生环境的挑剔性,使得一旦雨林面积减少,它们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