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弧棘矢以共王事(火神祝融的后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火神祝融的后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他们自称是火神祝融的后裔,崇拜着凤凰这种高贵浪漫而有神性的动物,从内心达到对美与世俗的超越,却一直被古代的主流文化排拒于殿堂之外。

他们气度高贵,活力喷薄,却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艰难跋涉,始终得不到中原部族的肯定。

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丘陵峡谷处寻得安身之所,从此酝酿了长达八百年的瑰丽文化,与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与北方的黄河文明双峰对峙。

他们,便是楚国人。而“筚路蓝缕”这四个字也被史籍就此铭刻,显示着他们从蛮荒之地走出的过程,也终于将楚国先辈的坚强与崛起浓缩在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中。
楚国见证了中原部族政权的颠覆,在颠覆之前,他们所见到的是商王朝。

在3600多年前,无比重视血缘关系的商王朝,对于不属于己方血缘的氏族采取了驱逐轰赶的措施,楚人的祖先只能艰难地向南方前行。他们从中原一步步走向西南,尾随而至的商朝军队一次次将他们再次从定居地上连根拔起,纵使疲惫不堪也只能重新启程。他们从河南南下至湖北,穿越桐柏川和秦岭,终于在雨水充沛的荆山一带停下了自己的脚步。那里是一片开阔地带,温暖的气候、充沛的雨水、纵横的河流,都是源于自然的馈赠,但同时也是来自自然的阻碍。想要生存,就必须自己去征服这片沃土,以及面对陌生领域中可能来到的危险。

对于历经数百年颠沛流离的楚人而言,这是一个行之不易却并非不可战胜的问题。那些艰难险阻已经将他们的身体与精神淬炼得坚韧不拔,在他们的血脉中灌注了令人敬佩的顽强。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跋涉于灌木之中,耕作于丘陵之间,伐倒巨木盖起房屋,使民有定居,食有储粮。此时的楚人祖先虽位于南部,被称作蛮夷之邦,却已经在中原王朝的鄙夷下不知不觉地丰满着浪漫而瑰丽的羽翼,开始写就专属于楚国的千古序言。他们的心始终在为了回归中原而跳动,终有一天,要让中原人为自己的傲慢行为付出代价。
楚国参与了中原部族政权的颠覆,在颠覆之后,他们所见到的是周王朝。

楚人也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中献出了一己之力,身为楚国先祖的鬻熊为楚人再度被周人接纳而做出了牺牲,因操劳过度而为周王朝捐躯。失去酋长的楚人与失去父亲的熊丽都没有想到,在周王朝的分封仪式中,楚国居然因为地处偏僻再一次被忽视,他们根本没有被放在周王朝的战略格局中。即便在周成王继位后,封鬻熊的孙子熊绎为子爵,赏赐“子男五十里地”,在岐阳之盟的那天,熊绎也依然被婉拒在殿外,贡苞茅,设望表,祭燎守田,以一国之君的身份与其他不被待见的小国国主一起做着服务大国国主的事情。这简直是刻骨铭心的耻辱,而政治才能过人的熊绎压抑着心中沸腾的不满,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直到周成王去世,周康王上位才彻底死心,因为即便在新君上位之后,楚国依然被彻底无视,这对于楚国几代人尽心尽责的付出是一次彻彻底底的嘲讽。
楚国践行了对中原部族政权的再一次颠覆,这次,他们向世界发出一个石破天惊的信号,他们要自立为王了!

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楚武王横空出世,一扫阴霾。楚成王任用令尹子文,国势愈发强盛。楚庄王问鼎周室,用贤任能,开创鼎盛时代。楚悼王以吴起变法,展露称雄决心。至楚威王时期,原来被中原王朝所驱逐和鄙夷的楚国已经是幅员辽阔、文化精深,骄傲地走在世界前列的鼎盛大国。楚国如同他们所信仰的图腾一般,浴火重生,从灰烬里抬起头来,抖落翅膀上的疼痛不堪,展翅翱翔在这片充满了高贵气息的土地上。青铜的力量推动楚国成为席卷江汉的强国,诗歌与舞蹈的发展也宽容并蓄,足以做到雅俗共赏。昔日的蛮夷之邦,终于不再蜗居在中原部族脑海中永远不被看见的角落,在养精蓄锐、站稳脚跟后,堂堂正正地崛起,成为一代泱泱大国。
《史记·楚世家》中曾经写道:“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以国力的崛起来抗击世人对血缘的偏见,以文化的诞生来说服世人对蛮荒的误解,以数代之力来建设神性永存的国家,这只翱翔在九天之上让万众臣服的凤凰,终于挣脱蛮荒的困缚,翱翔成历史中绵延八百年的璀璨文明。

楚国不给周天子进贡,齐桓公率领大军讨伐,这是什么贡品有何作用

公元前565年,齐桓公带着管仲率领军队,并且联合鲁国、郑国、宋国、陈国、卫国、许国、曹国等诸侯国的军队,在攻破了蔡国之后,准备讨伐楚国,然后楚国国君楚成王派使者来面见齐桓公并说道:

您(齐国)住在北方,我们(楚国)住在南方, 我们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地方,没想到您现在来到我们楚国,这是为什么?

管仲代替齐桓公答道:

我们齐国的先祖姜太公有征伐诸侯的权利,你们楚国原本应该进贡包茅但没有交纳,现在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也没有用来过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意来征收贡品。周昭王以前南征却没有返回,我特意来查问这事。

楚国使者接着说道: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交纳贡品呢?至于周昭王南征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汉水边上去问一问当时的百姓吧!

从对话中能看出来,齐桓公讨伐楚国有两个理由:

1、楚国没有进贡”包茅“这种贡品。

2、周昭王南征荆楚时死在了当时。

这事后来的处理方式是楚国恢复了向周天子进贡”包茅“这种贡品,而周昭王南征荆楚死在了当时,楚人表示跟楚国无关,之后齐桓公与楚国会盟并订立了盟约,盟约中就规定了楚国一定要向周天子进贡包茅,那么问题来了,包茅是什么东西?有这么重要吗?

包茅是一种长在荆山附近的茅草,也叫菁茅,在今湖北省西北部襄阳市下辖的南漳县、保康县、谷城县一带都有生长,楚国最早生活在荆山一带,然后在丹阳建国,按照管仲的说法,这种茅草有两个作用:

一、可以用来祭祀

这是周朝的一种祭祀物品,就是把这种茅草扎成一把,然后立起来放在祭祀桌上,然后把酒倒在这种茅草之上,用来祭祀祖先,把酒倒在茅草上的意思就是表示祖先在地下喝了酒,这跟今天在坟墓前祭祀去世的先人把酒倒在地上表示先人喝了酒是一样的道理,这是一种祭祀仪式用的物品,周天子在祭祀时就用楚国的包茅来祭祀用。

二、可以用来过滤酒渣

这种包茅除了可以祭祀之外,还可以过滤酒渣,古代的酒都是用粮食发酵酿造的,刚刚酿造出来的酒很混浊,需要用包茅来过滤一下,把酒渣与酒浆分开,这里的包茅等于起到了过滤器的作用。

楚国的第一任封君熊绎曾经参加周成王的会盟,并且在会盟上做过摆包茅的工作,显然楚国对于这种茅草的使用很是得心应手,但问题是茅草这种东西,在当时不是遍地都有吗?为何一定要楚国进贡呢?

其实楚国最早的贡品并不是包茅,而是桃木弓和棘枝箭,桃木弓就是用桃木材料做的弓,而棘枝箭就是用一种带刺的枣木制作成的箭,这种桃木弓和棘枝箭不是用来打仗作战的,而是为用避邪的,是祭祀时用来避邪的。

后来不知何故,楚国的贡品就变成了包茅,也许这三样物品都是楚国进贡给周天子的,但这些东西并不是很珍贵,也不是楚国特有的,就拿包茅来说,不过就是一种茅草,这种茅草即使现在也是全国各地都有,并不是楚国独有的,为什么一定要楚国进贡呢?

至少有两个原因:

一是楚国太穷了,实在没有别的贡品了。

楚国在立国的时候,是非常穷的,穷到整个部落连一头牛都没有,还是楚人从其他国家偷来了一头小牛,楚国才有祭祀用的牛,当时楚国用来祭祀祖先的庙宇和宗祠都是在熊绎被封为子爵之后才开始修建的。

《史记 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这话的意思是说:从前我们先王熊绎在偏僻的荆山开辟,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居于草野,跋涉山林,去侍奉周天子,只有这桃木做的弓、枣木做的箭来供奉周王室大事之用。

楚国刚立国时,连楚君熊绎都只能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你想想整个楚人部落能有多么贫穷,但正是这种贫穷激励着楚人,”筚路蓝蒌“四个字也有形容创业艰难的说法,楚人在立国之初真的是什么也没有,完全凭借一腔热血,两手准备打出来的天下。

周朝时期所有被周天子分封的诸侯,都需要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