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书涉及书中许多重要事件,他和梁山好汉有着怎样的渊源?《水浒传》中什么说梁中书是朝廷里难得的好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梁中书涉及书中许多重要事件,他和梁山好汉有着怎样的渊源

梁中书在《水浒传》中是一个半虚构的人物,这个人物究竟是正面人物,还是反派角色,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而从他与梁山好汉的故事中来解读,恐怕更偏重于正面形象了。

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涉及《水浒传》许多重要事件,假如没有梁中书的故事,恐怕就没有梁山大聚义了。那么,梁中书到底与梁山好汉有什么样的渊源,他在《水浒传》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本回答将引用书中的情节,以及历史史料来解读这些疑问,看看梁中书与梁山好汉之间,到底会演绎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蔡京的生日与梁山大有渊源

笔记体野史《大宋宣和遗事》中有这样一条记载:宣和二年五月,有北京留守梁师宝将十万贯金珠、珍宝、奇巧段物,差县尉马安国一行人,担奔至京师,赶六月初一日为蔡太师上寿

虽然《大宋宣和遗事》是一部野史,但其中的诸多记载,却能与正史相吻合,恐怕,历史上真有梁师宝其人吧。这则记载,无疑就是《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蓝本。

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改写了很多情节。仅就我所引用的这段话来看,押运官由县尉马安国变成了梁山好汉杨志,蔡京的生日由六月初一,改写成六月十五。而这两处重大的改动,梁中书便与梁山好汉有着很深的渊源了。

我先说说蔡京的生日为何被改写。

蔡京生于庆历七年(1407年),但具体是哪一天,史料中难以查证。蔡京第四子蔡絛在《铁围山丛谈》中说:先鲁公生庆历之丁亥,月当壬寅,日当壬辰,时为辛亥。据此,蔡京的生日应当是那年的2月14日,也就是庆历七年的正月十七。因而,施耐庵大胆否决《大宋宣和遗事》的“记载”,特意将蔡京的生日改写为六月十五。

六月十五肯定不是蔡京的生日,施耐庵如此改写,其实说的是道家王灵官的诞辰。刘唐醉卧灵官殿,这其中的隐写寓意,便是王灵官得知有人给他献寿礼,便把这笔经费下拨给了北斗七星,并委托佛家财神托塔天王相助,作为开启梁山大聚义的第一笔费用。

梁山好汉都是道家兴盛之地,江西信州龙虎山伏魔之殿中逃出来的妖魔,是道家玄武大帝、霹雳大仙的麾下战将,王灵官则是道家大护法。梁中书要赶在六月十五献生辰纲,又选定道家星煞杨志押运,岂不是给暗地里“勾结”强人,帮助梁山好汉搞大聚义吗?

梁中书真会这么干吗?从《水浒传》中所隐藏的伏笔来看,大有可能。

水浒传中两大天王合二为一

晁盖是托塔天王,这个形象及其绰号出自《宋江三十六人画赞》,这个天王就是印度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因而,晁盖便与大名府有极深的渊源了。

大唐玄宗时期,番兵围困安西城,形势危急之时,毗沙门天王显圣城北门楼,一只金鼠咬断敌军弓弦,唐军声威大振,击溃番兵。唐玄宗闻知此事,大为赞赏。从此,毗沙门天王便叫做北方多闻天王。以梵语之意来讲,毗沙门就是福德之名闻达四方之意。

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中,晁盖与白胜的关系就是毗沙门天王与那只金鼠的关系。毫无疑问,施耐庵笔下的托塔天王晁盖,就是北方多闻天王,佛家的护法天王。毗沙门天王后来成为一尊财神,金鼠也就变成了他左手中的吐财鼠。

故而,是王灵官告知了刘唐生辰纲的消息,又托梦佛家大财神,帮助道家完成了梁山大聚义的启动环节。

因为佛教在中国的演变,北方多闻天王手中的法器不断被更换,左手的白鼠变成了一座神塔。于是,毗沙门天王又叫做托塔天王。而且,有了真人版,这就是唐代大将李靖,也就是李天王。这个李天王在《水浒传》中就是天王李成,这个天王是道家的托塔天王。闻达是李成的后缀,也就是毗沙门天王福德之名闻达四方之意。

梁山、大名府都有托塔天王,而这两个天王最终也将合二为一,这就是《水浒传》的宗教主张——佛道合一。

在《水浒传》中,晁盖天生神力,托着青石宝塔,从西溪村托到了东溪村。而李成加上他的后缀注脚闻达,有双重万夫不当之勇,两大天王合二为一,其战力《水浒传》第一。但是,因为托塔天王显圣时打的就是突围战,所以,《水浒传》的两大天王便与突围结缘了。

梁中书手下有托塔天王,梁山也有托塔天王,这其中的渊源不言自明。生辰纲被晁盖、吴用他们取去,似乎可以看成是梁中书故意为之。

梁山玉麒麟来自北京

梁中书一力抬举杨志,为了让他战胜大名府战将,不惜将自己的披挂、战马借给了杨志,与索超大战。梁中书的这匹战马,书中夸它是“寿亭赤兔”。同样,蔡京保举的大刀关胜,也是骑着赤兔马。关胜也是托塔天王的后缀注脚,因而,他与闻达的绰号都是大刀。晁盖与大名府的托塔天王合二为一,日后梁山与大名府兵合一处,关胜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人。

《水浒传》中有几匹具有象征意义的战马,他们是玉麒麟、赤兔马、照夜玉狮子和踢雪乌骓。

玉麒麟是托塔天王李成的坐骑,这匹马后来上了梁山,就是玉麒麟卢俊义。玉麒麟是专门制服金国王子的照夜玉狮子的,所以,是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

赤兔马与照夜玉狮子是一对孪生兄弟,施耐庵对这两匹马的描述基本相同,只是毛色不一样。这其中,隐含着五行生克的原理,赤兔为火,照夜玉狮子属金,金能克火,梁山好汉与大名府官军能够克制金国王子。

而踢雪乌骓则是宋徽宗的象征,它必定为金国王子所灭。因而,晁盖带着呼延灼攻打曾头市,原本十分牛气的呼延将军,竟然不会打仗了。

梁中书与梁山好汉有如此渊源,那么,若是《水浒传》在大聚义之后依然还有故事,那就有可能会联手抗击金兵。

然而,梁中书是蔡京的女婿,蔡京又是“坏人”,梁山好汉能与大名府官军一同“保境安民”吗?

蔡京与高俅是对立面

续书《征四寇》中说,蔡京、童贯、高俅、杨戬是“四贼”,串通一气残害梁山好汉。这种写法是极端不负责任的瞎编。《纪事本末》等史料中显示,高俅与蔡京、童贯这一派虽然不是绝对的对立面,但却不是一条船上的“四贼”,北宋末期只有“六贼”而无“四贼”之说,“六贼”之中不包括高俅。

《水浒传》中,施耐庵大致依据历史真实,蔡京、高俅就是对立面。高俅陷害梁山好汉,蔡京则试图让梁中书乘梁山打大名府时,招安这伙强人。因为宋江、吴用等人不愿意招安,打下了大名府,杀了梁中书、王太守一门良贱,蔡京这才改变策略,派单廷圭、魏定国攻打。前番以关胜、宣赞、郝思文打梁山,并非真打,而是围魏救赵,以解大名府之围。

那么,这个蔡京在《水浒传》中,难道变成好人了吗?

实事求是而言,施耐庵确实在书中肯定了蔡京的某些功绩,这就是一以贯之地执行了司马光当年确立的救济制度。因而,蔡家主政的州府江州、大名府遭遇战祸之后,都启动了救济机制,并且及时上报了朝廷。而高唐州被打破,高俅只想到给高廉报仇,没有对高唐州予以救济。后来的华州府也是如此,贺太守是高俅的人。

宋江打下过几个州府,就是没有在高俅派主政的两个州府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施耐庵这样写,早在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的朝会上就埋下了伏笔。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其中涉及到施耐庵对待王安石变法的态度,那就不便细说了。

书中隐藏着如此微妙的关系,作为蔡太师女婿的梁中书,就与梁山好汉有着不解的渊源了。这样的渊源,也是生辰纲被当做道家大护法王灵官的寿礼,资助了梁山大聚义的原因所在。

历史中的梁山好汉与大名府

宣和四年,北宋在金国的催促下,按照“宋金海上之盟”的约定,童贯率军北上攻打幽州。在这个队伍中,便有梁山好汉。这件事,历史上是有记载的。下面,我举几个历史史料,进一步来印证《水浒传》以及历史真实中,梁山好汉与大名府的渊源。

其一,时任大名府附近元城尉的李若水,听闻宋江及梁山军队来到了大名府,引发了当地百姓的关注,便写了一首《捕盗偶成》诗,记载这一盛况。同时,也批评朝廷对待草寇的招安政策。这首诗中,有关梁山好汉的几句是这样写的:

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
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去年,指的是宣和三年(1121年),也就是宋江被招安这一年。梁山招安之后,“三十六人同拜爵”,这一句与《大宋宣和遗事》的记载完全一致。《皇宋十朝纲要》中记载,宋江作为副将,献计打破上苑洞,活捉了方腊,然后北上攻打幽州,途径大名府。梁山名声很大,阵容壮观,城中士女争相观望,并为之骇愕。

其二,《三朝北盟会编》等史料记载,“招安巨寇杨志”攻打幽州时,是主将种师道手下的选锋首,也就是先锋敢死队队长。抗击金兵时,则在种师中手下继续担任选锋首,参加了榆次之战。这个杨志,一定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因为,他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