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皇帝石敬塘献出燕云十六州,对宋朝影响究竟有多大?燕云十六州对于宋朝的重要性,究竟体现在哪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儿皇帝石敬塘献出燕云十六州,对宋朝影响究竟有多大

燕云十六州,在传统观点看来,对于宋朝非常的重要,以至于没有几个人知道刘仁恭割让平州等三州给契丹。

刘仁恭所割让的平州实质上比石敬塘割让燕云之地更为关键。宋金海上之盟失败的关键就在于北宋竟然忘记在海上之盟时只要燕云之地而忘记了平州三州。

战争打响后,金国攻下辽国的中京和西京后,宋朝才想起来要平州三州。金国以不在盟约约定中为由拒绝北宋的要求,并表示如果北宋坚持要平州,就不把燕地还给北宋,两国开战。

在金国攻下燕地并还给北宋后,已经投降了金国的平州将军张觉为了呼应辽天怍皇帝而假意投降北宋,意图利用北宋这颗大树,兴复辽国。

这个时候,宋徽宗犯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错误,以至于他不得不用禅位的后果来弥补。北宋接受了张觉的投降,并赐他世袭节度使的诏书。金国平定平州,并找到了北宋背叛海上之盟的铁证:宋徽宗亲笔所写赐给张觉世袭节度使的诏书。

如果没有北宋在得到燕地之后又贪恋平州,海上之盟就算破裂,也会推迟好多年,燕地也不会这么轻易易手到金国。

燕云之地,被后人加以放大,不过是掩饰北宋在平州问题上背叛了海上之盟。

燕地守护的关键在于平州这些山北之地,有了山北之地,北方民族可以随时居高临下的攻打燕云之地。

燕云十六州对于宋朝的重要性,究竟体现在哪里

我是六菠萝,闽南小生一枚。

燕云十六州不仅对于宋朝,对于几乎所有的中原王朝都是一等一的重要!丢了长安也不能丢了燕云。为什么呢?因为太多的伤疤,---忘不了疼。

在春秋战国时期,燕云十六州主要是赵国和燕国的地盘,那个时候为了抵御匈奴,两国都修建了古长城。

西汉武帝时,武帝设置代郡、云中、雁门、上古口、渔阳、右北平等重镇,并以内地百姓填之,匈奴虽然多次袭扰这些地区,但总体被阻挡在燕云之地。即使所谓的天之骄子冒顿单于对此也无可奈何。

因此,也就是说燕云十六州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它是抵御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宋史.地理志》因其所处燕然都护府,所以将其称为燕云。

所以后晋皇帝石敬瑭割燕云之地于契丹,无异于将中原变成了一个“累卵之危和倒悬之急”的地区。

如果北宋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还会被金朝灭亡吗

古代的地理概念和现在有很大不同。

古代中原地区,也就是河北、河南那一圈,叫中国、华夏。谁在这里建立政权谁才是正统,谁才能成称帝,谁才是天子。所以,2000年来,这里是打仗最激烈、最频繁的地区。而燕云十六州几乎占了当时“中国“北方的一半。

五代时期石敬瑭为救急,把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后来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完成了统一......但自始至终都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所以北宋作为大一统王朝,有水分。

北宋占据的是南中国,契丹占据北中国。当时中国、中原地区的南边叫南国。中国、中原地区的北边叫北国。宋辽的总体局面是北宋统治南中国+南国,契丹统治北中国+北国。

地理问题捋清楚,燕云十六州的意义就很明显了。北宋失去的不仅仅是十几个城市,而是北方半个中国。失去北方半个国家,原本处于国家中央位置的都城、重要城市,直接变成前线。南北是统一的,长安、洛阳、开封在国家的中央。北国的敌人打过来,燕云十六州这些北方的城市能抵挡很长时间。失去燕云十六州以后,北方的敌人再打过来,是从燕云十六州,北中国出发,直接就打到中央了。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战略缓冲。

千百年来很多人把北宋的问题都归咎在燕云十六州上,说失去了战略缓冲,导致北宋的局面很恶劣,甚至要把账算到石敬瑭身上。这些说法太过表面,甚至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甩锅。

道理很简单,固然是石敬瑭把燕云给了契丹,宋可以抢回来呀。事实上北宋从建立到灭亡,一直希望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可就是收不回来。北宋为什么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才是真正的问题。

原因也很简单:不修德,德薄恩寡,缺德。

战国时期,魏武侯得意洋洋对吴起说,看咱们的军队多强大,看咱们这山川地形多险峻,咱们天下无敌。吴起则说,想天下无敌,在于民心,得主上修德,不在于军队、地理。吴起的话再通俗一点讲: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中国人2000多年前就明白的道理,是北宋之前1000多年前就明白的道理。

两宋最大的问题就是德薄。

太祖赵匡胤人品口碑不错,比较宽仁,德比较厚。可惜死得不明不白,继任的赵光义很缺德。逼死赵匡胤的儿子和自己的兄弟,毒死了南方两位已经投降的国主李煜和孟昶。而且有谋杀亲哥的嫌疑。强暴小周后的时候,旁边还得有人把现场画下来。私德不详细追究,只谈公德,两宋是人民起义最多的朝代,从太宗起就有李顺王小波起义,北宋完成天下统一十几年以后,老百姓开始造反,一直到南宋灭亡,没断过。

老百姓为什么起义?朝廷的盘剥太重。两宋对文人士大夫好,对老百姓和武将很残酷。中国人是最好治理的,中国的老百姓要是造反,一定是统治者太过分了。到了人吃人的时候,老百姓才能反抗。

讲修德,有人觉得是空话。下面看看空话是怎么转变成现实的。

两宋其实是政治笑话、愚蠢丑闻迭出的时期。这里讲一个:香花楼子。

北宋统治阶层一直惦记收复燕云十六州。第一,不世奇功,做成了名垂青史。第二,不收复北方半个中国,皇帝的名号总是有点水。第三,能夺战略缓冲区。于是这些人就研究收复燕云的事,有位大臣做了分析:燕云的百姓都是汉人,咱们也是汉人。汉人肯定要帮汉人。契丹人是少数。咱们过去,还打什么呀,肯定是北方的汉人用鲜花搭起彩楼来迎接。皇帝一听,舒服,龙颜大悦。然后北宋君臣又分析了一下契丹太后的绯闻,认定了,大辽国要完了。于是组织北伐。

打过去以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燕云的老百姓根本不帮北宋,而是帮着契丹。按常理讲,契丹人少,燕云地区也是汉人占主体。北宋军队已过去,燕云的汉人群起呼应,确实能很轻松的把契丹人赶跑。但是,燕云的汉人选择了帮契丹。为什么?很简单:

契丹这边的赋税比北宋低。燕云的汉人的生活水平比北宋统治下的汉人好。

契丹人统治,一年交1两银子税,听说北宋那边一年要交3两,那老百姓还不帮契丹人?

北宋为什么没能收复燕云?归根结底是失去民心,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本国的老百姓不断造反,在背后捣乱。燕云的汉人和契丹人一条心。

朱元璋北伐成功收复燕云,道理就在这。北方、燕云地区都是汉人,蒙古人是极少数。北方的汉人选择和朱元璋一伙,大家一起哄就把蒙古人赶跑了,统一北方很轻松。北宋没群众基础,香花楼子也成了1000年的笑话。

朱元璋住在南京,派徐达领着军队,过去就把北方统一了。老朱很轻松办到的事,老赵为啥死活办不成?还是人不行。

最后的宋徽宗依旧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搞园林,花石纲,他对文人很好,高工资,赏赐很厚,但钱可都是在老百姓身上搜刮出来的。导致北宋的老百姓也不帮他们。金兀术被困黄天荡,马上就要灭了,这时候当地百姓出来告诉他,大王啊,那边以前是河道,现在淤泥堵住了,你派人把他挖开,就能出去了。金兀术和韩世忠打水战,打不过,当地老百姓又出来:大王,你火攻啊。岳飞北伐,金兀术想撤退,当地的书生又出来:大王啊,岳飞他自身难保,活不了几天,你不用跑。金兀术追击赵构,全都是在宋朝的地盘里,只有几千骑兵,畅通无阻,赵构是四下逃窜,没招了,跑海上躲着。老百姓不帮赵构,也不阻拦金兀术。仔细读一下北宋灭亡的那段历史就能发现,金兵在北宋境内的群众基础比北宋统治者要好不少。

北宋在灭亡之际还干了一件人类历史上最缺德的事。靖康之变,金兵在宋朝掳掠了很多女人。这些女人可不是金兵闯进城四处抢的,而是大宋朝廷顶账送过去的。金兵要宋赔钱,当时宋拿不出来那么多,不知道谁出的损主意,可以拿女人顶账。还明码标价,皇后多少钱,公主多少钱,大臣家的闺女多少钱,普通老百姓家的女儿多少钱......是北宋朝廷在开封搜集了一堆女人,给金兵送了过去。女人是北宋官兵在汴梁城里搜罗出来,送到金营的。啥叫搜罗?不就是抢嘛。

赵光义一脉是缺德到家了。好在靖康之变,金兵把他家一网打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