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为什么自杀(荀彧跟曹操一起征战30年,为什么反对曹操而自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荀彧跟曹操一起征战30年,为什么反对曹操而自杀

谢谢邀请。

荀彧和曹操一起征战30年,但也同时和曹操斗争了30年。

荀彧是站在汉天子的阵营,他深知天下群雄割据,即便庸碌无为的类似刘表和刘璋,他们虽然没有展露出过于犀利的野心,但很明显的划地割据是逃避不了的,也就是这些庸主们,就算不想争夺天下,但他们实质上是在分裂天下。

而那些野心家们,如袁绍、袁术、吕布、刘备、孙权、马腾、马超等人,更是明里暗里都要争夺汉室江山。

天下乌鸦一般黑啊,所以荀彧没得选,他只能和最有希望的“乌鸦”合作,也就是和曹操合作,先消灭那些想要称王称帝的野心家,再逼迫那些割据一方的庸主们臣服于朝廷,恢复整个大汉江山的完整。

当然啦,荀彧也不是彻底的所谓汉天子的拥趸,他希望恢复的汉室江山是汉天子和世家大族共同治理天下的汉室江山,毕竟荀彧也是其中一份子。

所以啊,荀彧在协助曹操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往曹操掌控的朝廷塞人,把那些世家大族的人尽可能地塞进曹操的阵营,用来稀释曹操的影响力,毕竟曹操的影响力除了其魅力与智慧之外,更多是曹氏和夏侯氏宗亲的支持,以及心悦诚服曹操的那些被曹操亲自收服的将帅们。

曹操内部的多次出现重大事件和荀彧之间的斗争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在演义中,就有两则很有意思的曹操加强内部管控的故事,一则是失火案,曹操奖赏了不出门救火的人,严厉惩处了出门救火的人,很明显嘛,这些人都是哪里来的,荀彧的手笔啊;二则是大比武,红绿战袍就划分了曹氏宗亲和非曹氏宗亲,所以曹营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这又是谁干的呢,依然有荀彧的影子。

两则故事都充分说明了,荀彧为了削弱曹操对天下的掌控,进行了最大努力的稀释,最终还是输了,曹操越过汉高祖刘邦立下的非刘氏不得为王,在他领魏王爵位的时候,注定荀彧的所谓稀释已经失败了,曹操完全掌控了曹魏的天下,作为对失败者的羞辱,荀彧得到曹操送来的空盒子,他当然明白自己的力量已经被曹操清空,再也折腾不起来了,剩下的只能用自己的命去填。

《三国演义》中曹操送荀彧“空盒子”意欲何为荀彧为何直接自杀

《三国演义》中,曹操送荀彧一个“空盒子”,荀彧见后直接自杀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曹操与荀彧都是绝顶聪明之人,在决定生死之际,一切说法都是多余,一个空盒就足以代表。

早年荀彧初见曹操时,当时曹操大喜,直呼荀彧“吾之子房”。荀彧在曹操身边确实起到了张良的作用。首先在汉献帝遭劫难之时力劝曹操奉迎皇帝,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使曹操身价倍增,直接号令天下。曹操灭群雄无一不是挟天子之威而行事。曹操与袁绍相争时,荀彧为曹操谋划,打消曹操及部下的顾虑,破除了袁绍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整个平定北方的进程中,荀彧基本上是在首席战略家的位置“居中持中”。每次重大战役荀彧都掌握各种军情,制定作战大政方针和细节谋划。荀彧并不随军,每当曹操亲征,荀彧居中调停。每处战争危难之急,他都能拿出最合适的主张送达前线。曹操虽谋士众多,但在统一北方整个进程中,荀彧应算头一功臣。

那么这么优秀的谋士为何让曹操所不容呢?原因很简单,荀彧是汉王朝忠实的卫道者,他跟随曹操是他认为自己与曹操志同道合,共同平定天下,结束汉朝战乱纷争的局面,还大汉一片宁静。但作为汉相,曹操则日益野心膨胀,忠心日减,汉王朝都只能仰他鼻息生存。在曹操要加九锡,进位魏公时,终于荀彧提出了反对意见,于是曹操视荀彧为自己的政治障碍,在几度变更荀彧的职务和削减权力后,荀彧自行退出权力圈子,休病疗养。

此时就是荀彧生命的尽头。曹操命人送来了一盒点心,荀彧打开一看居然是个空盒,马上明白了曹操之用意。

荀彧知道自己的使用价值没有了,政治前途完全断送,一切空空如也。以荀彧之才干和气节,如此活着如同行尸走肉,岂不是生不如死?曹操深知这一点,荀彧更是心知肚明,此招其实就是取他性命,所以自尽而亡。

荀彧死的冤吗,空盒表明什么含义

不冤,空盒可能是一些史书杜撰的,盒子是果盒,空盒表示,“盒中无果,请君自采(自裁)”。

建安十七年,曹操已灭袁绍,征乌桓,平定关中,虽说赤壁战败,但权势都到达顶点,汉朝廷中几乎万人之上,但在找汉献帝要一个魏公称号时,却被荀彧不识相的呛了一次,(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嗯,看起来完美的回答,保全了汉献帝的脸面。不过离完蛋也不远了,在曹操看来自己的权利功绩,莫说一个魏公,就是并肩王,汉献帝也不敢放一个屁,你荀彧在这蹦跶什么。虽说曹操并没有当场翻脸,但荀彧自此也几乎不在被重用,也不在随军参战,而后便死在了寿春。时年五十岁。

次年,曹操进封魏公。

曹操给荀彧一个食盒,荀彧看完后便选择自杀,他到底看到了什么

荀彧是在曹操刺杀董卓失败,揭杆起事时就跟了曹操的,他智谋过人,是曹操倚重的第一谋臣。他独当一面,为曹操出谋划策,每算必着,为曹操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曹操准备篡汉自立一事中持坚决反对态度,引起了曹操的不满,起了杀机。

当曹操给他送来一个空食盒后,他想到了两点,其一,自己多年为曹操立下的汗马功劳,空空如也,曹操不认可,心机白费了。其二,他对曹操的进谏规劝,曹操不作答复,已经铁了心,他绝望了,自杀了。

曹操只是给荀彧一个空盒,何罪之有荀彧为何因此自杀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在曹操统一北方的霸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居功至伟。

其主要成就是为曹操规划制订了军事战略方针。

在帮助曹操实施这一战略时,荀彧最主要的功绩体现在两点上:曹操两次面临重大决策时,荀彧都及时上呈建议书,为曹操正确决策起了关键作用。

从这两个重要的建议书来看题主这个问题,就感觉很有意味。

01

《迎驾许都议》

迎驾都许议
昔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下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
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后,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

建安元年(196年),献帝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回到洛阳。

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操内部发生了激烈地争执。绝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徐州还没有平定,韩暹,杨奉连接北方的张杨,暂时还无法控制他们。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