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所说的“替头闺女”是何意,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南明永历朝的时候,孙可望跟李定国之间的矛盾,实质原因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农村人所说的“替头闺女”是何意,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替头现象发生于农村,解放前比比皆是,现在这种现象随着社会制度的优越而彻底覆灭,女人才真正获得了婚姻自由。

不要说是旧社会,就是土地下放那年,我村就出现了“替头”的一桩事。

老田生有两子,大儿子长得貌比潘安,玉面红唇,相貌堂堂,十七岁就结了婚;二儿子却相反,鼻梁塌陷,两只眼一大一小,生性憨厚,只有别人指挥,才会去做事情;三十多了,还是寡公一枚。父母年龄越来越大,看着二儿子依然单身,心里焦急的厉害,但又无计可施,毕竟姑娘家是不会用着自家丑儿子的。正在焦头烂额时,家里来了一个媒人。

听说是给二儿子讲媳妇来了,二老高兴的不得了,连忙拿出家里最好吃的菜招待了媒人。媒人这才把女子的信息告诉了老田二老。

原来在煤炭坡(非常贫穷和僻远)那边,有个大姑娘,家里贫穷的连碗都不得一个完整的,七八姊妹,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只想嫁到大地方来,吃上饱饭。一次在赶场时,大姑娘无意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媒婆,媒婆大喜,就一口答应下来,帮她寻亲。

媒婆把那姑娘的心愿给田家老太说了,田老太迫不及待要让二儿子当天就去讲媳妇。可媒人说,叫老二去,怕姑娘看不惯他的长相,不同意,事就不好办,不如让大儿子冒替二儿子,见面准能成功的。

田老太慌忙喊来大儿子,把媒婆的主意说给了他听。大儿子一向孝顺,就答应了母亲和媒人的要求。

事不宜迟,大儿子买了三盒饼干(那时讲媳妇的见面礼),匆匆忙忙来到煤炭坡。姑娘父母和姑娘见了未来的女婿一表人才,欢喜的不得了,马上答应了这门亲事。姑娘妈妈催着媒人,叫赶快把亲事办了。

以后的日子,姑娘也来过田家几次,每次二儿子不出面,都是大儿子出来应付。转眼,田家人终于要办事了,在大家的帮忙下,田家雇了一匹马,去把姑娘接了过来。田家二儿子听了父母的招呼,早就在新房里坐着,而大儿子却和姑娘拜堂成亲,故意拖着时间,等到天黑时才送新娘入进洞房。

那时,屯堡人新婚之夜是不兴点灯的,姑娘进了洞房后,大儿子悄悄溜了出来,把戏让兄弟演下去。二儿子虽说憨厚,但新媳妇就在身旁,迫不及待地就把姑娘抱在怀里,完成了夫妻之事。

第二天,当姑娘看到身边睡着一个丑男人时,马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替头的事也许她听说过)。马上大喊大叫,哭喊起来。媒人忙去劝说,说不这样,婚姻就不会成功;看惯了,就不觉得难看。二儿子也吞吞吐吐的说,你是我的了,从此以后,你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那时的农村姑娘,第一次给了谁,终生也就属于谁,她没有办法,只好接受了事实。也没有向公安局报案,和老二生活至今,如今已六十多岁了。但家里农活都是男人做,她只是带孩子而已。

替头是一种丑恶现象,也就是张冠李戴,冒名顶替别人去完成自己的事。现在已绝迹,大家再也不会看到了,也不想看到。

南明永历朝的时候,孙可望跟李定国之间的矛盾,实质原因是什么

实质原因就是权力斗争

李定国则坚持要联明抗清;而且,加入南明永历朝廷以后,李定国就抛弃了农民军的立场,矢志不渝地效忠永历皇帝。李定国对永历皇帝的忠诚,让孙可望大为不满。农民起义军领导人之间固有的倾轧因素。

这一方面,远的不说,孙可望、李定国的上一辈中,李自成杀了罗汝才;张献忠与李自成相互都想除掉对方。作为大西农民军的高级将领,孙可望与李定国也不例外。从张献忠时期开始,孙可望就位居诸将之首,是领头大哥;可李定国对孙可望一直是不服气的。联明抗清以后,孙可望主持大政,对清军展开大反击。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从此,李定国声名卓著,风头甚至达到了与孙可望并驾齐驱之势.

有一个成语叫什么屈尊

屈尊纡贵:qū zūn yū guì,指旧时代地位高贵的人自己降低身份俯就地位低的人。纡,曲折,在这里和“屈”同义,有受屈之意。

屈尊就卑:qū zūn jiù bēi,原指降低尊贵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礼仪。现用来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职位或人。

屈尊下顾:qū zūn xià ɡù,降低了身份来观察民情。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