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铁骨郭沫若(郭沫若和胡适谁的成就相对比较大有什么理由吗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郭沫若和胡适谁的成就相对比较大有什么理由吗

郭老1926年参加北伐,任中将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年,“四、一二”事变前夕,撰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冒着白色恐怖,大肆揭露老蒋的罪行!

南昌起义,郭老是和周恩来起名的起义军将领,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郭老一生革命,心怀家国天下,铁骨铮铮!敢恨敢爱!就凭这一点,就甩死抱老蒋大腿的胡适几条街!

如何看待郭沫若诗歌的变化

郭沫若诗歌有一个变化,前期的代表作是《女神》 ,后期的代表作是《新华颂》。

最大的变化是从个人的抒情,到个人的隐退和集体的出场。在《女神》时代,郭沫若彰显的是个人的情感。他写《venus》,对个人的在热恋中的心情进行描摹。他写《夜步十里松原》《密索桑洛普夜歌》等等,对自己的个人情感进行抒发。但是在《新华颂》中,他不再抒写自己的心情,而是歌颂整个时代,歌颂时代的建设,歌颂工农业生产。比如,他写《防治棉蚜歌》,写诗教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如何防治这种虫子。他写十三陵水库,歌颂在十三陵水库中劳动的人民。

他的这个变化,很多文学史家不能理解。因为我们的文学史家认为,文学是要美的,是要个性化的,是要表达个人的心灵的深度,是要有比较美丽的词汇。在他们看来,就是用审美的态度看待文学作品。这种情况下,《女神》符合他们的审美观点。郭沫若虽然明白这点,但在50年代之后,他故意不这么写,他觉得个人要作为时代的一个成员,作为阶级的一个成员,要表现时代的发展,表现阶级的劳动和命运。所以,他故意写《防治棉蚜歌》这样的诗歌。如果从文学史家的角度去看,觉得这不是诗,但是,如果从农民的角度去看,从工人的角度去看,觉得这样的诗对他们很有用。

如何去理解郭沫若诗歌的变化,就看你是站在文艺青年的立场,还是站在农民工人的立场。如果站在文艺青年或者伪文艺青年的立场,你觉得《女神》好,如果站在工人农民的立场,你觉得还是后期的诗写的有用。(王可期)

在中国,你觉得鲁迅和郭沫若,谁更受欢迎为什么

鲁迅先生是被称为“民族魂“。他的《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故事新编》、《野草》、《阿Q正传》、《祥林嫂》等作品唤醒、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其“阿Q“、祥林嫂、闰土、孔乙己等作品人物家喻户晓。

鲁迅有骨气,胸襟博大,视野开阔,中华文化深厚积淀,思想深邃,意志坚定。不向权贵奴颜婢膝,以辛辣的文风暗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吃人的制度,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他一生追求民主,“女师大学潮“发生后与迫害学生的军阀进行论争,显示出一个正直文人的骨气。

鲁迅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在上海去世,终年55岁。他的死讯引起全中国的注意。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为他举行前所未有的隆重葬礼。10月21日下午,参加葬礼的送葬队伍从徐家汇一直排到虹桥万国公墓。鲁迅灵柩上覆写有“民族魂“的白旗。现场人山人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郭沫若……

当然,某个人对当权者是如何奴颜婢膝,如何做墙头草,见风使舵,没有做人的底线等都是其个人的事。

历史车轮往前走,留下的痕迹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

鲁迅和郭沫若谁的文学地位高

当然是鲁迅啊

鲁迅的强项是散文和小说,郭沫若的强项是诗歌和戏剧。

鲁迅的小说,虽然只是短篇小说,但是文学史的定位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也是高峰。开端就高峰,郭沫若的诗歌和戏剧没有这么牛。鲁迅的杂文,这个这个就不用说了吧,鲁迅杂文排第二就没人敢排第一了。其实朝花夕拾和野草也真心不错啊,要文采有文采,要思想内涵有思想内涵的。

郭沫若的诗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女神》了,也有“呐喊”的范儿(他的诗必须要喊的。。。)但是如果真的讨论诗歌的艺术水平,我觉得郭沫若不能称一流,只是在那样一个被禁锢的时代(诗歌形式禁锢、思想禁锢),他的诗显得比较有时代气息罢了,现在看看。。。现在我是不会看的。戏剧水平一般般啦,比不上曹禺。

鲁迅先生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文学运动的第一批领军人物,而郭沫若比之稍晚。总体而言,对整个现代文学的贡献,鲁迅显然是高过郭的;在具体文体的影响力上,鲁迅的地位也是高过郭的;论及人品问题,这个就不用问了吧,鲁迅先生无疑是我们民族的守夜人和启蒙者,而郭沫若,建国前投机钻营,心术不正;建国后除了捧臭脚还是捧臭脚,这个你可以具体参阅他建国后的诗歌(真的会吐的)。我想对于一个文学家,没有了良心和critical spirit,他的文字是没有灵魂的

历史上能跟郭沫若大师相提并论有哪些人

郭沫若先生是解放后最有名的文化名人。在文化上他是新诗奠基人之一;在历史研究上,他曾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也有一定的造诣,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8字要诀。

当代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者、汉学家余英时先生曾这么评论他:“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气横溢,国学基础也相当深厚。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他确有原创性的贡献。……我曾严厉批评过他袭用他人研究成果而不坦然承认,犯了学术研究的大忌,然而我并未对他一笔抹杀。不过从现代学术的规范来说,他逞才使气有余,而史学的纪律则远为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他和二陈(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等不同,其志不在学术,而别有怀抱。”

可见郭沫若有自己的报复“其志不在学术,而别有怀抱”,他长期当然一些要职,诸如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文联主席等。

宋美龄在1982年写给廖承志的公开信就有一句“……此正如郭沫若宣称‘斯太林是我爸爸’,实无耻之尤,足令人作三日呕。”对郭沫若的逢场作戏进行过如此痛析。

不过对郭沫若也有很多抹黑,诸如《MAO zhu 席赛过我亲爷爷》其实不是郭沫若写的?而是拜矮大紧那本杂史《鱼羊野史》所赐。

另外对郭沫若的抨击就是道德的抨击,他对爱人始乱终弃,下面看一张表。

其实郭沫若对不起原配的包办妻子,1912年他在父母的包办下无奈与张琼华结婚,在享受五天新婚生活后,郭沫若离家,两人没有离异,以后68年里,张琼华孤独一人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

其次对不起的是日本妻子佐藤富子,他逃离老家后去了日本,1916年与佐藤富子同居,佐藤富子为此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富子为他生有五个子女,后来郭沫若不辞而别离开日本,与其断绝了联系,她独自抚养子女可见其过得有多苦。

另外对不起的是回国后娶的妻子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他始乱终弃导致于立忱自杀。

最后回答问题上来,说历史上能跟郭沫若大师相提并论有哪些人?

我想到的好想就是徐志摩、胡兰成这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