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樊城之战怎么打才能恢复中原?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为什么不派张辽去支援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关羽的樊城之战怎么打才能恢复中原

个人观点:樊城之战应该是“不打之打”。

先看关二北伐时的三国态势:刘备得蜀不久正在攻汉中,孙权与曹军在合肥对峙,除了汉中西线之外,中线和东线是一个大体平衡的态势。

从刘备集团的角度,鏖战汉中,确实需要荆州军团有所动作,以牵制曹军主力,事实上,曹操也确实调动了于禁徐晃等大将往援荆州。这对刘备取汉中至关重要。

但是,还是要说,从国力来说,孙刘合起来也不具备定鼎中原的实力。诸葛隆中对的战略路线大体上可行,但是具体实施的时机和节点却大有商榷之处。

细看隆中对,荆州北伐和一军西出益州相辅相成,但关键还在于中路突破,因为东汉之后。政治经济中心已经东移至宛洛邺等地,打蛇打七寸,那无疑荆襄到宛洛的进军路线威胁最大。

所以,刘备西取益州,是谋求生存之地的无奈之举,偌大个刘备集团,被人撵的像丧家之犬,这可太不像话了,有心赖在荆州,还得看孙权的脸色,只好去打刘璋张鲁……你想啊,即便是打下了汉中、关中,还得去打长安、潼关,到宛洛这个弯子绕的狠了……

所以一开始有法正张松做内应的时候,诸葛是明显更看重荆州,毕竟保留这条北伐路线,才有迅速争夺天下的希望,所以诸葛+关二,还有黄忠赵云,都留在荆州,这其实也表明,荆州才是北伐的主力。

但是刘备取蜀不利,还损失了张松、庞统,这可是关系到生存的根本,诸葛只能带黄忠赵云往援,就此远离荆州,再未返回。守荆州只能交代给关二……

诸葛带领的伐蜀兵团离开荆州,事实上也表明了隆中对战略将会无限期推迟,主力路线从中线转移到了西线,毕竟谁也不能指望带着周仓、傅士仁这样的二三流战将,关二就能完成北伐大业。

但名满天下的关二显然不信邪呀……尤其是北伐的初步胜利、水淹七军,收于禁、杀庞德,此次北伐太顺利了。

关二是被胜利冲昏头脑了吗?肯定不是。作为刘备集团的头号打手、首席大将,关羽在北伐前打的最后一仗大概就是华容道捉放曹,之后刘备集团西进巴蜀、北定汉中,出风头的那都是张飞、黄忠和魏延……自己这个公认的名将只能在荆州看家护院,这让心高气傲的关二怎么忍得下这口气?所以刘备初封五虎上将,关二就差点拍案而起……骨子里还是觉得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呀……

所以从理性来说,关二肯定也知道,荆州军北伐应该见好就收、点到为止。占据实地、稳扎稳打,先把已经占领的地盘好好经营,等待汉中方向休养完毕,两军同时北伐,打的曹操顾此失彼,才是隆中对的本意和上策。

但是,在一个巨大的胜利希望就摆在眼前的时候,很少有人能遏制得住欲望的冲动,更何况兵行险着也符合兵法要义,如果一举攻下宛洛,这可是不世之奇功!换了任何人,都会愿意去冒一把险。你觉得关二会考虑自己有没有赌一把的本钱?老板是刘备,自己说穿了就一个打工仔,赌输了,那也是刘备哭……

得,那就赌了。赌输了。。输在一些不起眼的细节上,更输在关二平日的为人和性格上。所以关二临死前也不会反思自己该不该赌,更不会反思自己的性格缺陷,反而会大骂:孙权小儿、吕蒙小人……

人生悲剧,大抵如是。

所以,如果真是韩信、徐达这种统帅级的名将主持荆襄军务,北伐的姿态肯定要做,该打的仗也肯定要打,但像关二这样倾囊而动、将自己陷入长期鏖战,随时可能会被人掏屁股,虽名将亦不屑为也……

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为什么不派张辽去支援呢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从荆州出兵,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这一战中,曹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甚至打算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最后还是由于孙权偷袭荆州,关羽在徐晃率领的曹魏援军和吕蒙的吴军夹击下,被迫败退。那么,在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离襄樊最近的曹军分别是徐晃的一万新兵和合肥的张辽所部。为何曹操派徐晃,而不是张辽去增援襄樊呢?

一、襄樊之战的经过。

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是关羽指挥的最精彩的战役。关羽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充分显现了他的出色军事才能。而他的对手曹仁、于禁、庞德、徐晃等人,也是曹军中屈指可数的将领,这使得襄樊之战一波三折,精彩万分。

关羽在这场战役中,出动了三万多精锐部队,这些军队是准备将来实现《隆中对》北伐宛洛的部队。这些部队训练有素,而且养精蓄锐多时。在这支军队中,包括有一支精锐的水军,关羽利用他们控制了战场的形势。关羽的兵力在襄樊地区可以形成局部优势。

在实际上,关羽也抓住了转瞬即逝的良机。当时孙权在淮南集中兵力,准备发动攻势。而曹操刚在汉中打了败仗,主力正在撤退途中。由于曹操身体有病,曹军主力一时滞留在关中,无法迅速撤回。再加上曹操对异姓将领存有疑心,不愿意让他们率领过多的人马。这使得曹操派来的援军只能分批到达襄樊前线,给关羽造成了各个击破的战机。

因此,在襄樊之战初期,襄樊地区的曹军只有曹仁的七千多人马和于禁、庞德率领的三万人马。这些人马与关羽的三万多人马相比不占优势,不能一举打退关羽。再加上关羽的水军优势,可以利用水军封锁汉水,分割襄阳和樊城,并且利用秋雨连绵,汉水暴溢的时机,全歼了于禁率领的七军人马,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于禁的七军被歼灭的时候,是曹军在襄樊之战最危急的时候。当时关羽派兵乘大船攻打樊城,曹仁企图弃城逃走。在满宠的劝说下,曹仁和部下盟誓,坚守樊城,这才度过了难关。不久后,徐晃率领援军赶到襄樊前线,与关羽发生激战。

在多次打败关羽的军队后,再加上孙权袭取了荆州,关羽弃围撤退。曹操对徐晃解围的功劳大加赞赏,把襄樊之围比作战国时,齐国被乐毅围困的莒、即墨,把徐晃比作孙武和司马穰苴。关羽在撤退途中,由于江陵被东吴夺取,大军离散,被迫走保麦城,不久被吴军擒杀,襄樊之战最终以关羽的失败而告终。

我们看待这段历史,会发现一个问题。在关羽消灭于禁的援军时,襄樊危急万分。满宠劝说曹仁不要弃守樊城的时候说,关羽准备主力北出,只是怕樊城在他的背后。如果樊城不守,白河以南的地区就会落入关羽的手中。这将给曹魏的统治带来灾难。

在当时,襄樊后方只有徐晃率领的一万新兵,他们没有多少战斗力抵抗关羽。而离襄樊最近的曹军就是在合肥的张辽所部。为何襄樊的战局如此危急,曹操却眼睁睁看着曹仁孤军奋战,而不抽调张辽前往救援呢?

二、曹操不派张辽救援襄樊的原因。

其实张辽并非没有去救援襄樊,只是他去的时候太晚了。当曹操让他去救援襄樊的时候,战役已经进入了晚期。张辽率领的军队还没有赶到襄樊,关羽就被徐晃率领的曹军打退了。于是张辽率军到摩陂去见曹操。曹操得知张辽来到,不顾身体状况不佳,乘辇慰劳了张辽所部,并让他们回去屯扎在陈郡。那么,在襄樊危急但是时候,曹操不派张辽救援襄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首先,曹操让张辽守卫合肥,防备孙权。我们知道,在关羽出动兵马攻打襄樊时,孙权也在淮南集中兵力,做出攻打淮南的姿态。在此之前,孙权和吕蒙曾经一起密谋,决定了武力夺取荆州的战略。为此,孙权向曹操秘密请求投降,并和曹操结成姻亲关系。

但是由于曹操在赤壁之战时吃过孙权的亏,他并不认为孙权投降有多少诚意。因此,曹操在淮南依然派驻军队,尤其是张辽来防备孙权的进攻。孙权在湘水之争后,曾经集中了东吴最大的兵力,以十万之众向合肥发动了进攻。可是这一次带有战略性质的攻势被张辽为首的曹军挫败,孙权在逍遥津还差点落入曹军之手。

这一战后,孙权对张辽有了心理阴影,再不敢与张辽作战。曹操知道这一情况,便将张辽放在合肥,作为对抗东吴的王牌。在襄樊前线失利之时,孙权在淮南还保有着大批兵力,为了防止这些兵力北上,曹操不抽调张辽增援。只要张辽坐镇合肥,就可以保证合肥不失。因此,孙权不发动荆州之战,曹操是不会调动张辽的。

其次,张辽顾及情面,行动迟缓。在襄樊之战后期,孙权向曹操称臣,发动了对荆州的偷袭。曹操在解除了合肥的后顾之忧,才抽调张辽到襄樊解围。在孙权偷袭荆州后,关羽和徐晃交战不利,得知消息就撤军了,当张辽率军赶到战场,已经没有机会和关羽交战了。

不过我们从张辽到达襄樊战场的时间上看,张辽的增援行动是不积极的。孙权向曹操称臣,并且发动荆州之战的这段时间里,如果张辽兵贵神速,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能力的话,是可以赶到襄樊的。但是,张辽的军队没有走到襄樊前线,关羽就撤退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张辽行动的不积极。这是因为徐晃在襄樊前线挡住了关羽的进攻,孙权又出兵袭击关羽的后方,关羽已经无力在襄樊前线支持。张辽就算是赶不到襄樊前线,也不会影响战局。张辽行动迟缓,有着顾及当年与关羽的情谊,不愿意和关羽交战的因素在内。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