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麋鹿消亡简史 - 物
发布时间: 2023-07-11

“至此,麋鹿从中国本土彻底灭绝。”

图源:wikipedia

“似鹿非鹿,似马非马,似牛非牛,似驴非驴,乃众神兽之首。”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坐骑就是“上古瑞兽”——麋鹿。

麋鹿是一种鹿科动物,却有着马脸+鹿角+牛蹄+驴尾巴的终极混搭,俗称“四不像”。

但你或许不知道,这种曾在东亚地区广泛分布、也是我国固有的大型食草类动物,曾一步步走向“灭种之灾”。

从自然角度来说,气候变化、沼泽和水域的缩减都不利于喜爱温暖湿润环境的麋鹿生存。如果走出湿地,麋鹿宽大的蹄子限制了它们的移动速度,不能像其他食草动物一样飞奔,易被天敌捕食。

此外,麋鹿还有“挑食”的习惯:与牛羊不同,麋鹿主要采食草的尖尖,这就导致它们的食物来源相对单一。

展开全文

人类活动的干扰也是导致麋鹿消亡的重要原因。原始人类的人口密度和生产力都偏低,不构成对麋鹿种群的威胁。而商周以后,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愈发侵占麋鹿的生存空间。

麋鹿以青草和水草为食,其栖息地肥沃的土壤,被人类社会大量占有开发。自然家园的丧失,导致汉朝以后野生麋鹿逐渐减少。

此外,民间认为麋鹿具有药用价值。比如《本草纲目》中记载:“麋茸功力胜鹿茸…麋之茸角补阴,主治一切血症,筋骨腰膝酸痛,滋阴益肾…” 麋鹿一度成为求医问药者大肆猎杀的对象。

元朝建立后,残存的麋鹿被善于骑射的蒙古士兵捕获,从黄海滩涂运到北京,供皇室子嗣游猎射杀。到了19世纪时,麋鹿种群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的二三百头。

1865年秋,国外传教士大卫神父买通猎苑守卒,将两只麋鹿制作成标本后寄回欧洲。国外、比利时、国外、国外等各国公使也通过明索暗购等手段,纷纷从南苑带走数只麋鹿,运回世界各地的动物园。

1894年,北京永定河爆发洪水,冲垮了猎苑围墙。麋鹿四散逃离,一部分不幸成为饥民的盘中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南海子幸存的麋鹿被劫杀一空。

至此,麋鹿从中国本土彻底灭绝。

不过,由于国外的贝福特公爵将18头麋鹿养在乌邦寺庄园中,并将其繁衍的后代向世界大型动物园疏散,22头麋鹿于1985年乘坐飞机远渡重洋回到北京。

它们被放养在北京大兴区南海子(原北京南苑),成立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时隔八十多年,瑞兽终于回归了它在中国最后一次出现的地方。

截止2022年,麋鹿种群数量超过一万头。作为生于华夏的瑞兽,麋鹿种群在中国得到了复壮。不过,麋鹿从消亡到回归的历史,引人深思。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

图源:wikipedia

参考资料:

编译:雨晴 | 编辑:框舅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