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剩的功臣耿炳文的结局是怎样的?朱元璋对开国功臣大清洗的时候,为什么没动耿炳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朱元璋杀剩的功臣耿炳文的结局是怎样的

耿炳文,耿炳文的性格非常的保守,打仗的风格也是以保守著称。耿炳文打仗其实不怎么行,但是防守上确有本事。

耿炳文的父亲就支持朱元璋,而且有战功,朱元璋曾经下旨褒奖其父的功劳。

耿炳文也参军了,也曾在战争中为朱元璋立下不少的汗马功劳,特别是对于张士诚的战役,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耿炳文在对张士诚的战役里起了很大作用。为此也得到了朱元璋的褒奖。而且,耿炳文为人低调,不轻易犯错,朱元璋也找不到他什么把柄,所以得以保留了下来。也是洪武朝为数不多的活下来的开国元勋之一。

虽然耿炳文逃过了朱元璋的大清洗,但是却被谋反的朱棣逼的自杀而亡了。他支持建文帝,讨伐朱栗到最后兵败,那么新朝建立自然容不得他了,所以他最后得到了自杀而亡的结果。其三子亦自杀亡。

朱元璋对开国功臣大清洗的时候,为什么没动耿炳文

历史上开国皇帝诛杀功臣的桥段是屡见不鲜的,这其中最凶残的要属刘邦和朱元璋了。巧合的是这两个皇帝都是真正的草根出身,这可能也是他们诛杀功臣的原因吧。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神奇,面对朱元璋这样大面积的清洗,还是有人幸运的躲了过去。耿炳文就是其中的一个!那为何朱元璋要放过耿炳文呢?

关于这个问题不少的题主给出了答案,认为:耿炳文与朱元璋同出一地,耿炳文的父亲耿君用,是最早跟随朱元璋一起“闹革命”的元老,和朱元璋有极深的感情。特别是耿君用在与张士诚军队交战时战死了,这让朱元璋异常的痛心。于是让耿炳文承袭了父亲“管军总管”的职位,而耿炳文也确实立下很大功勋,大明开国后,耿炳文被朱元璋封为长兴侯。

那朱元璋不杀他是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还是因为是同乡?

当然不是,从朱元璋清洗功臣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朱元璋绝对不是感情用事,心地善良的人。只要他觉得你有威胁,亲爹我估计他都能砍了。所以和朱元璋说感情是行不通的。而他不杀耿炳文其实有更加深沉的原因。

第一、笔者认为耿炳文是属于比较平庸的将领,对朱元璋以及后代够不成太大的威胁。他是善守不善攻的武将,攻城掠寨的本领并不高明,相反的守护城池的本领很高。因此假如耿炳文造反的话不会有太大的威胁,而留着他守卫城池倒是有不少的价值。再说了如果把所有的功臣都杀掉,则有外忧内患时没人保卫家国,这是非常尴尬的。

第二,耿炳文为人极为谨慎,他深知君臣之道,自己想要安心,就要让上面放心,所以他多次在公开的场合,自喻为狗,姿态放的是极低。他从不参与朝政,也从不言功,还将所有的功劳都归于朱元璋,“我等全有东吴者,实上指挥方略也!”这让朱元璋听了是十分的受用。耿炳文也因此留下一命。

虽然耿炳文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但是他并没有得到善终。在之后靖难之役中,耿炳文深受建文朝廷重用,“以元功宿将,为朝廷所倚重”,但是因为在与燕军交战中失利,被召回并免去了北伐总司令之职。之后朱棣称帝,耿炳文被按上了一个“贰臣”的帽子,最终是难逃一死,还牵连了家人陪葬,如此命运,何其悲惨?

朱元璋杀了很多功臣,为什么深受百姓爱戴

朱元璋并不受老百姓爱戴啊。朱元璋统治时期,一共发生了20起超过一千人规模的农民起义。

或者说,你从哪儿看出朱元璋受老百姓爱戴?

根据《中国农民起义史话》披露,朱元璋是有史以来农民起义爆发最多的开国帝王。

明太祖洪武三年就爆发了福建陈同起义,洪武十一年又发生了湘西吴勉起义,洪武十四年发生广东铲平王起义,洪武十六年江西顺天王起义……一直到洪武三十一年爆发古州林宽起义。

朱元璋统治时期,明朝差不多每隔两三年就会爆发规模超过千人的农民起义。

你觉得这样一个皇帝是受老百姓爱戴的样子吗?

朱元璋是历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但是同时也是对底层民众最残酷的皇帝。

《大诰续编》里载,洪武十九年(1386年),福建沙田县13个农民聚在一起商量:“我等不在四业范围内谋生,恐要获罪,不如切掉几根手指,变成残废,就没罪了。”

结果,经人告发,朱元璋下令将这些“奸民”押回原籍枭首示众,将各家成年男丁族诛,妇女、小孩一律流放到不毛之地。

是的,在朱元璋统治时代,就是想做“家里蹲”,想做“宅男”都不行,因为这在朱元璋看来是“可耻”的,是要被杀头和流放的。

朱元璋规定:“一里之间,百户之内,仍有逸夫,里甲坐视,邻里亲戚不拿,其逸夫或于公门中,或在市闾里,有犯非为,捕获到官,逸民处死,里甲四邻化外之迁。”要是有“逸夫”,不仅本人要被处死,亲戚四邻都要发配边疆。可别以为这是闹着玩的,朱元璋曾经一次性处理了苏州、松江两地2871名“逸民”,而镇江坊甲邻里因未主动捉拿“奸民”,全部被发配去砌城墙,身死家破者不计其数。

你认为朱元璋没杀耿炳文是因为想到了有人会造反而给朱允炆留下后手吗

耿炳文的父亲最早跟随朱元璋,死于战场,耿炳文继承了父职,算是第二代的勋臣,朱元璋对这样的人更为信任。

元至正十七年,耿炳文率军打下长兴,以后一直镇守在那里,坚持了十年,这也是耿炳文的成名一战。

长兴是兵家必争之地。十年中间,张士诚的人马多次围攻长兴,耿炳文根据双方的形势,灵活调整战术,要么固守,要么主动出击,大小几十战,长兴始终不曾失守。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赏功臣,耿炳文因为在长兴的大功,被封为侯,爵名就是长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长兴之战,耿炳文独力支撑了十年,后来他曾经分别跟随常遇春、徐达、傅友德、蓝玉等人出兵征战,但每次的时间都不长,任务完结之后,大家各忙各的。耿炳文自己也曾经单独率兵出征。

从他的经历来看,他和其他大将之间,都没有深厚的交往,所以当朱元璋后来诛杀各位公侯时,耿炳文才没有受到株连。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耿炳文的儿子耿璇,也是一员军将,娶了皇太子朱标的大女儿江都公主,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姐夫或者妹夫。他们一家与建文帝是利益共同体,自然会对建文帝忠心,这也是耿炳文能够幸存的重要原因。

所以,耿炳文不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后手,而是明手。也因此,朱棣起兵之后,建文帝最先使用的就是耿炳文。

此时的耿炳文已经六十多岁,享受了几十年的太平富贵,没有了当年的锐气,所以连连失利,但起码还能坚守城池。

建文帝自己沉不住气,错误地改用李景隆,结果还不如耿炳文。

朱元璋留下耿炳文帮助朱允炆,虽然作用不大,耿炳文却比其他公侯活得长远一些。不过,朱棣推翻建文帝之后,耿炳文被逼自杀,儿子们也没能幸免。

朱元璋死后给建文帝留一张底牌(耿炳文),可防朱棣造反,建文帝为何没用好

朱允炆“靖难之役”的失败,矛头根源直指朱元璋!朱元璋视20多个亲儿子为空气,直接“拍板”隔代传位给皇长孙朱允炆。偏偏这个皇长孙年幼不说,还满身书卷气,对于带兵打仗啥的又一窍不通。本身疑心极重的朱元璋,借着为孙子继位铺路之便,大肆杀戮开国功臣,最终弄得“靖难之役”中朱允炆无将可用的尴尬境地,令人唏嘘不已。

耿炳文为何能够躲过朱元璋的杀戮?

朱元璋生前大杀功臣,跟随他打下大明江山的老兄弟们一个个被他亲自“送走”,躲过朱元璋“屠刀”的寥寥无几。耿炳文这个长兴侯就是那为数不多的几人之一。那么耿炳文为啥可以逃过此劫呢?

首先,耿炳文是朱元璋的“子侄”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