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称臣i车全文免费阅读(费祎在宴会上被刺杀,幕后凶手是谁,会是主张北伐的姜维吗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费祎在宴会上被刺杀,幕后凶手是谁,会是主张北伐的姜维吗

费祎被魏国降将刺杀而死,姜维是最大的嫌疑人,蜀主刘禅竟然也有嫌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岁首宴会上的刺杀案

公元253年正月初一,蜀汉正在开办岁首大宴,身为百官之首的大将军费祎意气风发,文武官员争相敬酒。

突然,左将军郭脩端着一杯酒走了过来,身为魏国降将的郭脩,虽然位居左将军,可是在蜀汉朝堂一直是个小透明,对于他走过来像费祎敬酒,官员们看在眼里,却并不感到奇怪,想在蜀汉朝堂混下去,怎么能不巴结一下圣恩正隆的大将军呢?

正在官员们其乐融融的时候,突然之间,“啪”地一声,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大将军的杯子掉到了地上。

还不待众人仔细思考,大将军本人也缓缓朝地上倒了下去,手指还指着身边的郭脩,嘴唇微动,似乎在说着什么,这些反应速度超人一等的重臣们马上发现了真相!

大将军遇刺了!

蜀汉当朝大将军、文武百官之首的费祎遇刺身亡了!

刺客郭脩

郭脩,也称郭修,也有说法本名郭循。在《三国志》中,在蜀国、魏国相关记载中都记载了费祎被刺一事,但是对于刺客的名字记载有所不同,有的名郭脩,也有说法是郭循,考虑蜀不置史,我们参考《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中所引用的“郭脩”。

八月,诏曰:“故中郎西平郭脩,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脩郡,为所执略。……其追封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谥曰威侯;子袭爵,加拜奉车都尉;赐银千鉼,绢千匹,以光宠存亡,永垂来世焉。”——《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250年,姜维第二次率军攻打西平,前一年他出征过一次,不克而还,这一次俘虏了魏国将军郭脩。

郭脩被俘虏之后,不仅没有被杀,反而受到“重用”,被封为前后左右将军中的“左将军”。

对于蜀汉来讲,左将军这个位置非同一般,当年刘备起家之时,曾一度打着“左将军”的旗号,混迹于诸侯之间。

后来,刘备得到汉中,称王,第一个被封为左将军的就是马超,后来吴懿、向朗都曾任过左将军一职,在蜀汉的武将层中,也算是一个比较高的武职。

虽然说郭脩是降将,但是三国争霸,降将受到重用的例子也并不少见,比如俘虏郭脩的姜维就是降将出身,此时在蜀国已经是仅次于费祎的二号人物,可见郭脩前途并非无亮。

那么,他为何要拼着自己性命不要,一命换一命去刺杀费祎呢?他跟费祎到底有何深仇大恨?

大将军费祎

蜀汉短短数十年国祚,有四人被合称为蜀汉四相,他们是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曾见过这样一句话:“费祎不死,蜀汉不灭。”这句话自然是夸大其词,但是他的能力却是毋庸置疑的,“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算是他执政期间的总评。

而且,费祎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是他的这个大将军却是实至名归,能得百官拥护。

从汉武帝时期,因为丞相权力过大,因此扶持卫青为大将军,位还在三公之上,一直到东汉末年,大将军一职不仅仅是武职巅峰,一般都由外戚所担任。

《汉官仪》载:“汉兴,置大将军,位丞相上

费祎之所以能受到刘禅重用,其实也有这方面因素,费祎也是外戚。

在诸葛亮时期,刘禅年幼,再加上刘备刚入益州不久,对益州掌控力并不强,因此丞相诸葛亮总揽大权,让刘禅渡过了根基不稳的时代。

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自然不希望继续沦为傀儡皇帝,于是将诸葛亮的继承人蒋琬任命为尚书令,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最后升为大司马,虽行丞相之事,却再无丞相之名。

到了费祎时期,刘禅更是牢牢掌控着手中的权力,名义上的百官之首就成了外戚的费祎。

费祎的长女嫁给了刘禅的太子刘璿(xuan),而刘禅的小女儿也嫁给了费祎的次子费恭。

虽然说,费祎哪怕不是外戚,也有宰相的能力,但是大权在握的刘禅未必会容忍一个非外戚成为大将军。

刺客的费祎确确实实是蜀汉朝堂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仅深得皇帝的信任,也能得到大多数官员的拥护。

第一个怀疑目标:姜维

姜维是刺杀费祎的幕后主使?听起来很让人匪夷所思,但是不得不说,这种说法很有市场,这到底是为什么?

1.动机:费祎是姜维的最大政敌

众所周知,作为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的降将,姜维的毕生目标就是北伐,从这点来说,他无愧于诸葛亮对他的信任。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蜀国已经不是当年的蜀国,现在掌权人也不再是诸葛亮。

到底应不应该继续北伐我们先不提,毕竟这种事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要明白的是,蜀国大将军费祎是反对北伐的,为此还多次制裁过姜维。

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汉晋春秋》

(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三国志·姜维传》

姜维如果想要一展抱负,举国之力北伐,除掉一心想要休生养息的费祎是当务之急,因此,姜维确实有除掉他的动机。

2.与刺客的关系

姜维本是天水人,被诸葛亮降服。而郭脩原本是魏国将领,凉州西平人,被姜维俘虏。

身为俘虏,却能官至左将军,可见蜀汉对郭脩的重视,更可见姜维对他的重视。

要知道,当时姜维是一力主张拉拢羌胡为己用,以此来控制陇西的,这也是他出兵攻打西平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郭脩才能官职左将军,可见姜维在其中出力不小。

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三国志·姜维传》

从这个角度出发,郭脩是姜维一手提拔起来的,更有甚者,认为郭脩就是姜维所蓄养的一个死士,只不过是借着魏国降将之名,而被他安插入朝堂,目的就是为了行刺费祎。

3.受益最大者:姜维

费祎死后,姜维终于可以一展抱负,主持北伐。

费祎死于253年春,自当年夏天开始,没有了费祎制约的姜维,就率领数万人出石营,魏国南安。

此后,连续数年,姜维每年都率军北伐,堪称穷兵黩武,本来就人口不多的蜀国几经战乱,死伤甚多,百姓怨声载道,姜维不得不从大将军位上自贬为后将军。

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三国志·姜维传》

从结果来看,虽然姜维数年北伐,不但无功,反而大耗国力,但是费祎之死,确确实实让他有了一展胸中抱负的机会。

从各方面来看,好像姜维都是这场刺杀的幕后主使,但是我们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姜维是位高权重的卫将军,而不是普通人,作为规则的既得利益者,他不可能去打破规则,行此暗杀之事,真这样做了,谁知道下一个受害者会不会是自己?

另外,郭脩是姜维所俘虏的,众所周知,而且姜维自身是降将出身,这样一来,败坏了降将的名声,这不是往自己脸色泼污水吗?

最后,姜维没有打得动郭脩的筹码,表面上看,姜维让郭脩在蜀国受到重用,但是这毕竟不可能让他明知必死,而去为姜维杀人,要知道不是姜维 ,他也不会沦为蜀国俘虏。

总的来说,姜维是幕后主使的可能性极低,从历史进程来看,事后蜀国也没有发现姜维与此事有关的蛛丝马迹,反而将姜维升为大将军,可见,蜀汉上至皇帝刘禅,下至文武百官,对姜维还是颇为信任的。

第二个嫌疑人:刘禅

在影视剧中,经常听到一个词“开府建牙”,指的是高级官员接受皇帝命令自行开设府署,建立衙门,处理军政事务。

最有名的莫过于诸葛亮以丞相身份开府,所以在北伐期间,叫得上名号的随行官员很多都以丞相府属官的身份来办事。

比如马谡是参军,意思就是参丞相军事,类同荀彧参丞相曹操军事;杨仪之所以想杀魏延 ,也是因为他当时的身份是丞相府长史,随军长史,与另一个留府长史蒋琬同级,他以为丞相一死,作为丞相府最高官员的他就能顺利接替诸葛亮的职位,没想到诸葛亮却早已向刘禅推荐了蒋琬。

魏延也是如此,在北伐期间,开始被诸葛亮任命为丞相司马,后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