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总结(初二物理人教版上册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初二物理人教版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物态变化》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3、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分度值是0.1℃
4、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5、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不好意思,图弄不
出来”
6、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是:1
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情况。
7、液体的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8、白气的形成: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9、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10、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1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12、晶体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13、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
(1)、汽化:湿衣服晾干。
夏天洒水觉得凉爽。
(2)、液化:“白气”,“水管出汗”,“小水珠”,“潮湿”,“雾”,“露”
(3)、熔化:冰雪消融。
(4)、凝固:冬天结冰、冰雹的形成
(5)、升华:冰冻的衣服晾干。灯丝变细了,樟脑丸变小了,用干冰做制冷剂。
(6)、凝华:小冰花、雪、霜、雾凇
14、液体的沸腾图像
BC段所对应的是液体的沸腾过程,沸腾过程中液体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1、水量太多。2、水的初温太低
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的原因:没有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实验。
15、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不好意思,图弄不
出来”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固态(放热降温)
该图说明:(1)该物质是晶体。(2)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3)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 八年级 上册物理知识点 总结 》,供大家查阅。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 面相 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