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傻不成村,为何大多数村子会有一两个傻子老一辈是如何解释的?中国古代著名的十大傻
发布时间: 2023-07-06

无傻不成村,为何大多数村子会有一两个傻子老一辈是如何解释的

在浩瀚历史中,人们都没有停止过追问生命从何而来的问题,而随着人们生产力的提高,又开始思考人们是如何延续生命的问题。在古代,人们寄托于神话传说中顶天立地的神,再到后来,他们发现了,原来生活中,似乎也有着守护一方水土的存在。

在高楼大厦还没有拔地而起的地方,仍然是传统的村落与耕地。人们世代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去为自己的明天而春播秋收。这些地方,我们称之为村庄。虽然现在村庄少了很多,但在仍然广泛存在着,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而这些村庄,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

这就是“无傻不成村”。几乎每个村庄都会有这样一个痴呆人存在,他们有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智力低下,无法从事复杂的劳动,也不会有正常的人情往来。他们没有攻击性,最擅长就是对路过的人发出真诚的笑容,也不怎么会讲话。这样的人,在大多数村子里都有着存在的痕迹,几乎每一代人都会有一个。

为何大多数存在都有一两个智力存在缺陷的人?我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这和基因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在大基数人群里总会存在几个基因存在缺陷的,而且农村本身就比较落后,医疗水平跟不上,小孩高烧后都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就会容易落下病根。但是在老一辈眼里,很多事情都有一层别样的意味,那么老一辈是如何解释的?

在老人家眼里,这些智力存在缺陷的人有一种未卜先知的能力。凡是村里有大事发生前,无论是天灾人祸,还是红白喜事,傻子总有一些反常的表现,似乎得到了某种提示,以此来提醒村里的人们有大事发生,好做好准备。

这些智力存在缺陷的人,承担了地方守护神的职责。他们的存在是给这个村落一种保护。因为老一辈人笃信,这些傻子这辈子失去了智力,是因为在还债,上辈子作了孽,死后幡然醒悟,于是七魂六魄不得齐全,这辈子就疯疯傻傻地活着,在一个地方坚守终生,为村落里的人提供保护,抵挡灾难。

他们虽然心智不全,但是却心地善良。他们对一切弱小的事物,小孩、小动物都充满了温柔与耐心。老人家见多识广,他们认为这样的傻子是土地公的转世,这辈子的任务就是守护一方水土,保护平安。拥有了这样能力的他们为了不让秘密被世人所知,只好自封神识,保护天机。

乡村的生活没有什么丰富的娱乐活动,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过年过节一起吃饭的时刻了。每年村里丰收的时候办酒席,村里的傻子都会乐呵呵地凑过来一起帮帮忙,谁都能指挥他,虽然大家说的话傻子都未必听得懂,但他明白村子里都是好人。

因为他们的家庭多半早就支离破碎了,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大概就是这样融洽的邻里关系,让傻子也真心对村里人好,于是慢慢地就有了守护神的传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无非都是真心换真心的过程。

而在各个时期都有着关于傻子救了一整个村的故事在流传着,据说曾经在抗日时期,有一群日本军人进入了小村庄,是傻子把这些日本人引进了林子,离村子远远的,而傻子自己,也没有再回来。虽然这些都是传说,但这表现了人们对村庄里特殊人群所代表的“守护神”的信任。他们相信自己是受到上天庇护的,会一直顺利平安地度过此生。只有村里有傻子在,就说明福气在,凡事都会稳稳当当,村庄也会一直繁荣下去。

结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展开。城市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大量村民进入了城市,成为了城市的建设者。村里的人越来越少,慢慢地,村庄也越来越少。智力存在缺陷的人不再是每个村都有的了,因为人少了,傻子也慢慢消失了。一方面是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另一方面也是乡村的人越来越少,城市越来越大,人们慢慢分散了。而“无傻不成村”的说法也慢慢在淡化了,成为了乡村曾经的一种印记。

中国古代著名的十大傻子

古代的十个著名傻子

 1、买椟还珠

原文: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有个楚国人在郑国出售珍珠。他用木兰为珍珠作了个匣子,用香料把匣子熏香,还用珠宝、玫瑰、翡翠来加以装饰。一个郑国人买走了这个匣子,却把珍珠还给了他。

2、杞人忧天

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天瑞》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3、南辕北辙

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战国策·魏策四》

译文:

魏王想要攻打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季梁听说这件事后,半路返回,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有好的名声。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4、画蛇添足

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此酒。

——《战国策·齐策二》

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5、郑人买履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呢?”

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6、揠苗助长

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十分疲惫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

7、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