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预测辛丑牛年,战火将起于墙外,这究竟能不能相信
发布时间: 2023-07-11

一场综艺节目上,一个年轻人用掐指一算,连赢大明星好几次,用“玄学”火出了圈,也让人们翻出了他道士的身份,让无数人不禁质疑,还真有人会预测?

但若说玄学,说会预测,这才哪到哪啊,想当年,贞观盛世之时,问世的一本《推背图》,可谓是预测后世千百年。

从大唐“阴生阳先竭”的武则天上位,到清朝“地支无子”共计十一位皇帝,每一个都是国家大事,却又无比精准的应验了。

再往后,《推背图》辛丑篇,一句“战火起于墙外”说的究竟是什么呢,是否可信?

两位玄学大家的倾力之作

唐朝贞观时期,大唐百姓安居乐业,外邦友人常来常往,可谓是真盛世无疑,而一手缔造了这贞观盛世的君主李世民表面上风轻云淡,内心实则也很慌啊。

毕竟,身为君主就是要比一般人想的更长远更谨慎才行,看着此时的大唐,他内心十分忧虑,不知这盛世,是否有时限。

展开全文

他想知道未来这大唐又会面对什么样的局面,于是他便开始找能人异士,试图能窥得天机。

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便在此时走进了李世民的视线。

袁天罡曾在民间,给三人看相,说三人未来皆会成为大官,但在过程中会遭遇贬谪,甚至连他们分别会官至几品都说的一清二楚。

事实也却是如此,而这三人,还颇得李世民重视,也正是因为他们,袁天罡才被李世民召入京中。

而李淳风,自小便属于奇才一类,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对道家阴阳学说相当感兴趣,还曾进山为道。

这个从十几岁起就跟在李世民身边的奇人,一路加官进爵,所思所得颇受李世民认可,于是在此时,关乎大唐未来的重要事件上,自然也少不了他。

就这样,推算运势二人组就此形成,但是,他俩也并不是你一言我一语的研究,而是个算个的,你画图,我行文,各不耽误,这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图文兼具的《推背图》。

可是天机不可泄露,他俩当然也知道,于是在写到第六十项的时候,就停住了。

但是这本书却在往后许多年,因为其中的许多事情都应验了,后世的君主为了不让有心人看到此书,分析出门路,影响自己的国运,一直被列为禁书。

能流传至今的《推背图》,早已不是最初的样子,其预言也早已无法具体到某一年。那么在其中所言“辛丑”的战事说的是什么呢?

大清政府完败立《辛丑条约》

提及《辛丑条约》,相信每一个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意味着中国从一个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事件。

当年,清政府面对强势来袭的西方列强,早已经安于现状多年,且不思进取的他们哪有实力去抵抗。

清军一再溃败,直至北京都沦陷于八国联军,此时以慈禧为首的皇族们实在是挺不住了,于是开始研究与列强讲和。

但是讲和是要双方都有筹码在手时,才会有所谓的公平,可清朝方面什么都没有,为了能平息战火,只能听西方摆布。

于是便有了巨额赔款,外国人独有的使馆区,列强明目张胆驻扎军队的权利。

本以为会换来太平,但是接下来却是接二连三的战火,而这《辛丑条约》,对于清朝来讲,就是大大损伤了元气,但是对于列强,却是助涨了他们贪婪的欲望。

这样的战火不就是《推背图》中所述“战火将起于墙外”吗,这“墙”便是城墙,从墙外来的战火,说的不就是这西方洋人打到大清朝么。

而在这句话时后来金圣叹的注释,在《推背图》原文中,还有一句“万人后万人先”,说的就是这场战火,会殃及很多人,造成很大的伤亡,回望历史,所说的还真没错。

真在“墙外”的俄乌战争

可这百余年以来,并不止这一个辛丑牛年,就在刚过去不久的2021年便也是辛丑牛年。

2021年发生过什么事情,还都历历在目,但是再看《推背图》,有一件事,它又说准了,准的不止是金圣叹所说,战火起于墙外。

还有辛丑篇原文中的不止一处,首先便是“火运开时祸蔓延”,这就意味着,在现如今祝贺杨的国际局势下,要有一场不止局限在政治言论层面上的,动火动武的战争了。

战争的两方,于我们并无关系,是和,这是真真正正的在“墙外”。

从苏联解体之后,北约一直在不断东扩,作为与北约之间为数不多的中立地带,这么多年来,过的那叫一个穷,为了能保住国家,对得起人民,只能选择依附于强者。

纠结再三,选择加入北约,一旦事成,西部岂不危险,辛丑篇所讲的“群雄争逐”,争的应该就是这个地界吧。

这样的危机局势,怎会不知,为了能控制北约东扩,还专门在2021年末发表声明,要求北约停止东扩,可是,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

事态已经如此,的投靠北约之举,无疑是雪上加霜,曾经俄乌两方签署过的《明斯克协议》也就此作废。

一场战争,就此打响,至今为止,还在不断有相关讯息传到国内,战火蔓延,《推背图》中的那句“水深火热”说的大抵上就是身处在战火中的人民吧。

结语

单单一个第三十八项,辛丑篇,分析来分析去,可以与我们所知的两件大事都对得上,是袁天罡与李淳风真乃奇人,能预测未来么,其实不然。

因为我们都是用已知的事件,再往《推背图》中去带入,之所以能带入进去,大概就得感慨于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了。

在看待事情的时候,还是要站在科学的角度,有理有据,且脚踏实地为好,预言或是预测,还是仅供参考,用以娱乐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