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多趴着才好吗?有些人喜欢在床上趴着看书或看手机,这个姿势时间长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孩子要多趴着才好吗

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养娃不能简单追求“白白胖胖”,宝宝的神经心理发育才是核心。什么是神经心理发育?实际上,评估宝宝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需要涉及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运动发育。而趴是婴儿运动发育的基础。

首先简单了解婴儿运动发育

宝宝运动发育分为粗大运动发育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

通常我们说的“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岁走”就是粗大运动发育,是指神经对大肌肉群的控制活动;而精细运动发育指手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群的运动发育,宝宝在感知觉、注意力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比如抓物、画形状、涂色等。

可以说宝宝的运动发育水平已经被证实与体格发育水平、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水平关系紧密。正如人们常说的“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一样,只有宝宝心理发育了,有自己的想法后,他才会动起来,通过运动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

虽然宝宝不会翻身或爬行并不会影响他的智力发展,但宝宝的运动发育情况不仅只是影响宝宝的肌肉发育情况,更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这对开发智力很有影响。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趴是怎么影响宝宝运动发育的

俯趴时婴儿运动发育的基础,基础牢固,宝宝的运动发育会更顺利!

01.0-12个月宝宝运动发育规律

宝宝的运动发育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其发展规律如下:

  1. 从上到下:即从头部动作到全身再到脚跟。
  2. 从中央到边缘:即从接近人体中心躯干部位的动作训练起,再逐步到边缘部位。
  3. 从大到小:即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先训练全身的大动作如抬头、翻身、坐,再用大肌肉带动小肌肉群,训练精细的手的动作。

根据婴幼儿大运动发展标准,也就是婴儿在6个月以前是以上半身活动为主,使用头、躯干、手臂和手来进行活动。而在7个月后,婴儿才开始用下半身进行活动。注:0~12月婴儿的大动作及精细动作发展 来自婴幼儿护理养育指南.李时莲编著

02.趴和0-12个月宝宝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趴和宝宝的粗大运动、精细运动的息息相关。

◆0-6个月的宝宝运动范围很小,但几乎都和趴有关:

  1. 1-2月龄宝宝应当练习抬头:俯卧位时宝宝可以瞬间、暂时抬头。也就是如果不俯卧(也就是俯趴),宝宝就无法进行抬头锻炼。
  2. 3月龄宝宝应当俯卧抬头45°:俯卧位时可两肘支撑,并持续数秒,会用手抓东西,可主动从平躺翻身到侧躺。也就是如果不俯趴,宝宝的手肘将得不到锻炼,也会失去一个锻炼抓握的机会。
  3. 4月龄宝宝应当俯卧位时抬头达45°~90°,可双肘支撑,胸部离开床;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也就是如果不俯趴,手肘得不到锻炼,无法练习挺胸运动、腰部肌肉。
  4. 5—6月龄宝宝俯卧位时抬头达90°以上,能够伸直上肢进行双手支撑;能在俯卧位时单侧支撑,并伸出一手主动拿东西,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也就是如果不俯趴,手肘得不到锻炼,无法完成翻身练习。

由此可见,婴儿一出生就离不开俯趴。如果不俯趴,他将得不到最好的、最早的锻炼。如果没有俯趴,手肘、手掌、腰部肌肉等将没有机会锻炼。而一旦第一个大动作发育滞后,势必会对后面的大动作发育造成影响!

◆6-12个月的宝宝开始大范围运动,主要腿部发育。但如果0-6个月的俯趴锻炼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坐、爬、走这些大动作:

  1. 俯趴和坐的关系:宝宝俯趴时可以用双手撑起自己的上半身,让上半身呈90°,让自己从俯趴变成跪坐的姿势。当宝宝能独立跪坐时,就意味着他能够自己掌握平衡。同时,宝宝也能从坐姿轻松变成俯趴姿势。
  2. 俯趴和爬的关系:俯趴对爬行的影响非常大,俯趴和爬动作非常相似。爬行只是在俯趴的时候用双腿蹬地,手—眼—大脑—腿等全身的肌肉协调配合,双手双脚交替前行即可完成爬行。当俯趴的宝宝前面有玩具够不着时,他会想方设法挪动自己去拿到玩具。假以时日,宝宝就会用手脚撑起自己的身体,慢慢学会爬行。于是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不会爬行的宝宝几乎都是很少俯趴。
  3. 俯趴和站立行走的关系:爬行不够的宝宝由于协调能力稍差,站立行走时非常容易向前摔倒。而俯趴又是决定宝宝是否爬行的重要因素。俯趴足够的宝宝在向前摔倒时会用手肘撑起自己,起到自我保护。经常俯趴的时宝宝,手肘更有力。也就是俯趴足够的宝宝平衡力更好,站立、行走更安全。

6个月以后的宝宝心智会明显提高,他们知道因果关系,懂得察言观色,开始有自己的习惯和喜好。宝宝俯趴时能开发认知能力,触动孩子的心理发育,会想方设法挪动自己的身体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从而解锁后面的大动作。正如婴儿的大动作发育应该遵循“早俯趴、教翻身、教爬行,不教站,不教坐,不教走”的原则。

综上所述,俯趴是一切婴儿运动发育的基础。没有俯趴,孩子的每一个运动都会受到影响。

03.俯趴对新生儿的好处

婴儿在子宫里时呈卷缩状,宝宝在出生后一段时间也保持着这个姿势,可见这个姿势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安全感。对于新生儿宝宝来说,俯趴能解决新生儿的不少问题:

  1. 解决小儿胃胀气:新儿肠胃功能还不成熟,非常容易出现胀气的问题。趴得多的孩子更加不容易受胀气困扰。当孩子趴着时,他们尝试扭动身体、转头抬头,这些主动的“排气”运动远远要比我们被动按摩的效果好。
  2. 缓解肠绞痛:肠绞痛目前是“无药可治”的状态,但让宝宝趴着能缓解宝宝的痛苦。比如趴在爸爸妈妈的胸口上睡觉、飞机抱等。
  3. 改善头型:让宝宝睡个漂亮的头型是很多家长的梦想,所以他们会让宝宝睡枕头睡书等。其实,让宝宝多俯趴是预防扁头、改善头型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俯趴时宝宝头部减少受压,头型会自然恢复,拥有一个漂亮的后脑勺。

可见,让宝宝俯趴不仅对宝宝好,还能够减轻家长的育儿工作,帮助我们更好的带孩子。

04.宝宝俯趴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由于前6个月的宝宝运动范围都比较小,我们可以在床上或者宽一点的垫子上给宝宝练习俯趴,但要注意:

  1. 环境安全:不要让宝宝趴在过于柔软的床垫上;俯趴时周围不要有坚硬的玩具;避免在宝宝刚刚吃奶后的一个小时之内俯趴;俯趴时穿的衣服不要太过紧或厚;在宝宝俯趴的时候,一定要有人在旁边随时观察,避免有其他物品堵住宝宝的口鼻造成窒息。
  2. 陪宝宝一起趴:宝宝趴着的时候,并不是让他一个人在那趴着,我们要尽可能的将自己当成宝宝的玩具,多陪宝宝趴,提高宝宝趴的愿望。用眼神和他交流对话;用镜子玩具以及自己的面部表情来吸引宝宝,让宝宝觉得“原来我趴着的时候这么玩儿”。
  3. 少抱孩子,给宝宝一些锻炼机会:很多家长因为特别喜爱宝宝,就将宝宝随时抱在怀里,其实这只是为了让自己好玩而已,并不是真的在带孩子。带孩子就应该对孩子好,以孩子为中心。放下宝宝,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他锻炼的机会,让宝宝尽早开始运动。

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婴儿也是人,越早开始合适的运动,对宝宝自身越好。

写在最后

俯趴不足的宝宝会导致不愿意翻身,不愿意爬行,造成大动作延迟发育,甚至会跳过翻身和爬行,直接站立行走。

0~6个月的宝宝最适合的运动就是趴,在孩子还未爱上其他更舒服的姿势(比如抱着)时,赶紧让他多趴吧!在宝宝俯趴时,给予正确的诱导,宝宝几乎可以自行学会爬行,解锁更多自身肌肉的秘密,带给你的惊喜远比你抱着他看的风景更多!

感谢阅读!

我是卿晨,小猪妈妈,一边学习育儿,一边分享经验。关注@猪妈妈养儿记,碰撞更多育儿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期待你的转发、点赞与关注!

有些人喜欢在床上趴着看书或看手机,这个姿势时间长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吗

大部分青少年很喜欢床上躺着看书或看手机,这样姿势严重损害视力健康。如果长期下去就会减弱视力,长大以后工作有一定的麻烦,看物模糊不清。所以最好不要床上躺着看书或看手机,加强视力护理意识,保护视力健康。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