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都低能吗?教育,为什么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高分都低能吗

高分低能本是贬义词,泛指在学校教育中,在学业评价上能够获得高分数,但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实际中却表现较差,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的现象。

高分是在学业评价或者经验领域通过测评得到的一个结果,它和低能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有我们把这二者结合在一个客体上的时候,才可能会这么说。当然,这也不能说明高分和低能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而这个客体的低能,其实更应该礼貌的说短板比较合适。他的短板可能是因为其他因素造成的。

所以,我们就不需要要纠结高分和低能的关系。只是人们喜欢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来说罢了,这样对比更强烈一些。在使用的时候更能突出贬义的表达效果罢了。

既然你能够取得高分,这足以说明你的能力超群。人无完人,有短板也是正常的。希望你能充满自信,认真弥补自己的短板就好。

教育,为什么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高分低能这种说法真不知道是从哪传出来的……

1、高分高能的人多还是高分低能的人多?低分低能的人还是低分高能的人多?

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辍学开公司发了大财,所以就说明只要辍学了就能开公司发大财?

北大清华几十年,偶尔出了几个卖猪肉的,所以就说明了考进北大清华的学生日后都会去卖猪肉?

2、正常来说,能考试考高分的,那么这个人在专注力,自控力,理解力等方面肯定不差。

而这些能力不管日后是去做科研还是出来工作,都是极其有用的。这些能力也是绝大多数成功者必备的基本能力。

能考高分者,能力都不会低,不要老找那么几个特例出来说事。隔壁老王中了双色球一等奖不等于你也能中吧?

3、所以,别再说什么高分低能了

这种话也就10几年前资讯不发达的时候还能拿出来唬唬人,现在要是还信的,那就活该一辈子低能了……

不信的话,去问问你自己身边的人,那些学习好,分数高的学生,有几个混得差的?

评价学生,经常听到一句话“高分低能”,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这是一个很早以前流行的词语,是对一些学霸带有歧视性的观点。大体的意思是,一些能考高分的学生,生活中有些基本常识都不懂,更不要说游刃有余地适应这个社会!

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形容就是,智商很高,情商不足!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差不多,之所以我们不能成为学霸,是因为我们被学习以外的事情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于是我们对那这个和我们差不多的人取得了好成绩充满了羡慕嫉妒恨,更是从心底期盼他们进入社会后适应不了,成为大家眼中的低能儿!

可是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能在考试中高分的人,学习其他的能力也不会差!

怎样区分品学兼优和高分低能

放眼全球,从中国到世界、加权平均,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高学历的人都在给低学历的人打工!在美国是,在中国也是,你可以随便去比较,在每一个行业领域最出色的代表人物似乎都不是考试好的不得了的人,有的甚至与教育无关! 随便举几个例子吧:在美国的福布斯排行帮上,赫赫有名的比尔盖茨、拉里埃里森、保罗艾伦、迈克戴尔都是中途辍学、取得今天的成绩,部属中却有成千上万名博士;在中国这种现象也极为明显,华人首富李嘉诚端过盘子、王永庆是从街头买米的帮工开始做起、国美的老总黄光裕念完初中就随哥哥到蒙古去做小家电生意、万向集团的鲁冠球是打铁匠、德力西集团胡成中做过裁缝、希望集团的刘永好起步于养鹌鹑。。。。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似乎都与学历无关,有的根本就没进过大学,甚至初中都没有毕业!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做的最好的都不是考的最好的人?为什么这些在每次考试中的佼佼者,在现实社会中却没有表现出最好的价值?为什么一个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放到公司里给他两三个人就不能带?为什么会是高分低能? 要寻找答案,首先,在辨析事情的对错之前,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我们讨论高分低能,我们不是反对学校教育,不是不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更不是否定现代教育制度,而是希望通过一些既定的事实去反馈和发现学校教育的不足,规避误区,寻找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我们现在教育体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学校教育也需要变革和创新,也需要改进。 我们这些在各自行业最出色的企业家,能力绝对是一流的,知识经验肯定是丰富的,谁也不能否定他们个个都是一等一是人才,只是这些人才都不是靠学校培养起来的。那么他们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的知识是怎么学来的呢?很简单,知识可以通过不断的自学得到,书不是在校园里读才叫读书,趟在家里床上看也叫学习;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去填补,相反在学校里只有理论,能力还成为弱势。通往知识的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种,不是唯一。所以,他们没有完整的大学教育不等于他们知识能力不强,知识不多,所以他们能够成功! 上述也只是证明了低分高能,关于高分低能又应该如何理解?我是这样理解的,知识是可以死记硬背的,而能力则是灵活变通的,而且在二者之间存在于一个前者像后者转化的过程,只有在知识通过实践转化成能力之后,才能体现其应用的价值,否则,对于实践性质的成就而言,就变成了空头理论。

你怎样理解高分低能

这世界上从来没有高分低能,只有人才没有放到适合他的位置而已。所谓的高分低能,是人才被滥用后分配者想出来的推卸责任的话而已。比如说,木匠皇帝朱由校,唐后主李煜,北宋宋徽宗,他们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的一塌糊涂,但你能说他低能吗?无论是朱由校的木匠活,李煜的诗词还是宋徽宗的字画,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再比如说大家熟知的三国庞统,如果不是遇到张飞、刘备这样的人,你觉得放在今天的官场上他会是什么下场?再比如说商鞅,没有秦王的赏识,留在魏国的话会有人知道他吗?

所以,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人才和绝对的非人才。高分,说明这人至少学习能力很强,逻辑性很强,你能说他低能吗?你非要他去拔草,非让他去揣摩领导意图,成为“低能”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高分低能该怎么办

“低能”大多是指缺乏人情世故的训练,缺少社会经历,交际困难,满脑子的知识却看起来什么也干不了。

  1. 正如有人回答的那样,他选错了职业,明明是科研的人,偏偏去经商,哪有不碰壁的。
  2. 正视自己的问题。高分学霸往往有一股傲气,看起来文弱,其实心里谁也看不起。他觉得自己是干大事的料,结果现实往往给他巨大的打击——他发现自己连最小的事情也干不好。他需要的是放下自己的所谓尊严,放下自己的傲气,学会正确地与人相处。其实,再有文化再有知识也只是普通人,不能有凌驾在他人之上的想法。必须放下架子,放下身份,谦虚地学习与人相处的方式,谦虚低调,听话服从。
  3. “低能”并不是真的低能,只是缺少人情世故和对社会的认识,缺少与人相处的经验。中国的教育完全不会教育孩子团队合作的精神,当孩子出现交际问题时,又喜欢用打骂的方法对待。这些父母除了伤害孩子以外根本什么也没有做好。
  4. “低能”者改变起来并不容易。首先这类人有傲气,放不下尊严,总是把问题推到别人身上。这种行为加深了人际矛盾,也没办法让他改变问题。其次,中国人喜欢内斗,看到别人出错,心里总是幸灾乐祸,并不会真的帮助别人改正,而是取笑他;第三,改变一个人谈何容易?二十多年的习惯,哪能一下子改得过来?加上之前的思维模式就是专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