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名言名句(关于清明节的诗和名言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关于清明节的诗和名言

1.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2.  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3.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4.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5.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6.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7.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8.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清明古诗千古名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高翥《清明日对酒》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清明》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庭坚《清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清明节的名言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淡荡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王禹偁《清明》

听风听雨过清明。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高翥《清明日对酒》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拓展资料: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气象物侯的特点有关,据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