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刘邦都杀了哪些功臣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刘邦都杀了哪些功臣

刘邦和朱元璋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爱杀功臣的皇帝

两人都出生布衣,与他们出生入死并帮助他们打下江上的功臣,在登上皇位之后的刘邦和朱元璋却把这些“兄弟”功臣给杀了?刘邦杀了哪些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

主要功臣:

  汉太祖刘邦自起兵至灭项羽,以及后来削平异姓诸侯王,至高帝12年(公元195年),共封功臣143人。最初仅排定18人位次,分别为:、曹参、张骜、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陈武、王吸、薛欧、周昌、丁复、虫达。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吕后下诏让陈平序定其他功臣名次。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这些功臣呢?

刘邦杀的功臣都有谁?

刘邦杀的功臣: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信。

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王的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人告发他们谋反,其中韩信是两次被人告发,彭越也是两次被人告发。燕王臧荼后来造反,兵败被杀。刘邦杀的都是异姓的王,而同姓的都免遭杀害,告老还乡了。

刘邦杀功臣的原因:

高帝五年,汉初刘邦称帝,有封王封侯者百余人,这些汉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曹参、陈平、灌婴、周勃、樊哙等人。其中,韩信、彭越、英布被诛,恰巧三人都是异姓诸侯王。

而汉高祖刘邦诛杀的功臣,大多是异姓诸侯王(还有陈豨)。

王的地位高于侯。有一个问题,汉初功臣那么多,有哪些人该被封王?难道是仅以军功论?萧何、张良不提,曹参攻下两国、一百二十二县,战功仅次于韩信 ,分封时地位低于彭越、英布等人,这是为何?

原因在于萧何、张良、曹参他们的嫡系身份,刘邦没有封他们为王的必要。而分封其他诸侯王,却是迫于无奈。彭越、英布、张耳、臧荼这些人原非刘邦阵营人物,有几人本来就是原先项羽分封的十九国诸侯中的一员。刘邦与项羽争霸最终得胜,实在仰仗于与他们的连横合作。韩信虽可称是刘邦嫡系,但在韩信攻略齐地后,成为仅次于项羽、刘邦的第三大势力。在楚汉相持的形势下,韩信的立场左右着战争的结局,齐、楚之立更是他以手中兵权要挟刘邦的结果(胜项羽后,刘邦马上收回韩信的兵权)。

盗匪劫掠之后,参与者都要分一杯羹,这是常理。军功阶层或王或侯,也是历朝历代马上得天下后的必然秩序。

这些异姓诸侯王都立于刘邦称帝之前,分封只是对既成事实的承认。当时,刘邦仅是汉王,尚属于项羽式的霸王,与其他诸王尚“亡上下之分”。异姓诸王有权置丞相以下所有官吏,自为法令而“不用汉法”、“自拊循其民“。即使后来刘邦称帝,诛杀异姓诸侯王,却又另立一批同姓诸侯王,与诸侯王”共天下“的局面也没有多少改变。王畿与东方诸侯国的分立,这种郡国并行制,实在是西周封建的翻版。(汉初,汉室直接控制的地域也只有关中、汉中、巴蜀、河北、淮北、江汉等地,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后,形势才开始扭转。)

异姓王难以把控,林立于东方的局面对刘邦十分不利,甚至使他不敢都洛阳。定都长安,正如张良所说,是出于”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的目的,而后再找机会剪除异己。而另一方面,异姓王也未必能安分守己,满足于分赃结果,而一人谋叛,则牵动全局,人人自危。事实上,诸王被诛,每人都有谋反的举动。威胁到皇权,又哪有善终的道理,必定是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皇帝虽爱猜忌,但异姓诸侯王之外,汉初功臣多以善终。

刘邦为何杀了韩信反而又后悔了呢

谢谢邀请。首先韩信不是刘邦杀的,其次刘邦杀韩信也没有见后悔。

题主这个问题问得莫名其妙。

韩信不是刘邦杀的,而是在刘邦外出平定陈郗叛乱时,被刘邦的老婆吕后杀的。杀的直接原因,则是韩信勾结陈郗准备造反(史记说的,应该不会污蔑韩信)。这种罪放到谁身上也得杀,除非是苻坚这种妇人之仁的主。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吕后杀了韩信后,刘邦回来,也没后悔。史记记载:

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

可见,刘邦见到韩信死,态度是且喜且怜之。首先是高兴,因为韩信这个隐患终于除掉了,而且是韩信自己谋反,罪有应得,自己不落太大恶名。

当然也有怜,就是可惜,叹息。毕竟韩信跟了自己这么久,而且是天下第一名将,就这么被杀了,有些感慨或者怀恋也正常。但两者比较,当然是江山重要,更何况韩信已经悍然准备动手造反,自取灭亡。所以刘邦只是感慨,并不会因此后悔,反而立刻开始追捕教唆韩信造反的蒯通。

从后来刘邦对蒯通的态度来看,刘邦并非嗜杀之人。连蒯通这种都能无罪释放,因为蒯通只是个谋士,在当时对刘邦已经不足以造成威胁。他杀韩信、杀彭越、杀英布,虽然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是在削藩。他要建立刘氏皇朝的万年江山,就要剪除这些异姓诸侯王。三王功劳大,资历深,军事才能强,是非除灭不可的,最多只是杀和软禁的区别。而韩信已经被剥夺了兵权,还要造反,当然非杀不可。做了也就做了,怎么会后悔?

综上,韩信自取灭亡,刘邦不会后悔。

刘邦杀死了那么多开国功臣,却不舍杀夏侯婴,他有什么功劳

夏侯婴,是西汉的功臣,被刘邦封为汝阴侯,夏侯婴是西汉沛县人,从小与刘邦关系密切, 与刘邦是少时的玩伴,一直以来,都是刘邦的亲信和嫡系,是刘邦的忠实追随者而得以保全。而有些功臣由于居功自傲,有异心被诛杀,主要有燕王臧荼、颍川侯利几、韩王韩信、赵相陈豨、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樊哙等。

秦末刘邦起兵反秦后,夏侯婴一路跟随他转战各地,屡立战功。韩信能为大将军,有他的功劳。

在彭城大战中,汉军大败,夏侯婴冒死救下刘邦的儿女汉孝惠帝和鲁元公主。汉军与匈奴白登之战中,夏侯婴助刘邦脱离险境;帮助刘邦收服楚军良将季布。孝惠帝和吕后非常感激夏侯婴在下邑的路上救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紧靠在皇宫北面的一等宅第赐给他,名为“近我”,意思是说“这样可以离我最近”,以此表示对夏侯婴的格外尊宠。

至汉高祖刘邦起,夏侯婴一直任太仆。直到孝惠帝死去之后,他又以太仆之职侍奉高后。等到高后去世,代王来到京城的时候,夏侯婴入皇宫废了少帝,和大臣们一起拥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夏侯婴仍然担任太仆。四朝元老,可谓功勋卓著。其儿子夏侯灶,封汝阴夷侯;其孙子夏侯赐,封汝阴共侯;其曾孙:夏侯颇,娶汉武帝长姐平阳公主为妻,后与人奴婢通奸自杀,封地被剥夺,其妻平阳公主嫁与大将军卫青。

刘邦作为开国皇帝,清除了不少有功之臣,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吗

当然不对了,大错特错,错的离谱。难道作为开国皇帝,就一定要杀功臣吗?完全没有道理,怎么都站不住脚,势必为后人所鄙视、唾骂。

既然是有功之臣,就注定了不能轻易杀之,否则不能服众,失了人心。放眼刘邦的所作所为,猜疑、忌惮是他的本性。待统一天下后,刘邦更是无耻到了极点,妥妥小人得志的表现,为后世开国帝王树立了不好的典范,从而遗祸了数千年,同时也污染了帝王的道德水准。说句不好听的,刘邦卸磨杀驴,兔死狗烹,深刻阐述了什么叫帝王的险恶用心,自私自利。而后世之帝王有模学样,又杀害了多少有功之臣,简直被权力迷瞎了眼啊!

或许,有些人急于洗白,谓之“为了天下,不得不为”,却真是可笑至极。一方面,没有“有功之臣”的辅佐,你刘邦那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