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的创作背景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减字木兰花·竞渡的创作背景

北宋词人黄裳在端午时节看到了划船健儿竞渡夺标热烈的场面,触发了词人的诗兴,于是写下这首词来赞扬了划船健儿们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 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

                                                                             (1)“飞”字写出诸多竞渡的船只在比赛开始的瞬间从柳阴深处飞驶而出,冲破浩渺烟波,向前竞发的实况。
(2)此词主要通过描绘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

(1)“飞”字写出诸多竞渡的船只在比赛开始的瞬间从柳阴深处飞驶而出,冲破浩渺烟波,向前竞发的实况。“破”字形象写出了竞渡船只的凌厉前进的气势。(各2分,意思对即可)(2)此词主要通过描绘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红的旗帜,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的楼台,是色彩的热烈;击鼓声如雷炸响,欢呼声震动天地,是声音的热烈;龙舟飞驶,鼓击春雷,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所有这些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共4分,能从色彩、声音两方面作具体分析,各给2分)


减字木兰花.黄裳

LZ在此提出的是北宋黄裳所作《减字木兰花·竞渡》的有关问题,他的全首词内容如下: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黄裳这首词描绘的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况。
上篇写的是竞渡。比赛开始,“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一群红旗高举的龙舟,从柳阴深处的小洲边飞驶而出。“飞出”二字用得生动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竞发的实况,这时各条船上的鼓手都奋力击鼓,鼓声犹如春雷轰鸣。龙舟冲破浩渺烟波,向前飞驶,再从远处转回。“直破烟波远远回”句中的“直破”两字写出了船的凌厉前进的气势。
下篇写的是夺标。一条龙舟首先到达终点,“欢声震地”,岸上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锦标,是高竿上悬挂的给予竞渡优胜者的赏物。“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写得饶有情趣。
龙舟竞渡在我国古代虽很流行,但诗词中反映不多,因此,黄裳这首《减字木兰花》词,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原文及翻译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系列:宋词三百首
减字木兰花·竞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赏析
  
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龙舟竞渡,即赛龙船。相传伟大诗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这一活动,后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当地居民准备轻便快船,选拔优秀船员,到节日,在附近江河举行竞赛活动。男女老幼,官员百姓,纷纷集聚赛区观赏助兴。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已有关于竞渡的记载。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一书,专门记载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种情况,其「舟船」条有云:「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龙舟争标,轻捷可观。」龙舟竞渡时,船上有人高举红旗,还有人擂鼓,鼓舞划船人的士气,以增加竞渡的热烈气氛。这种万众欢腾的场面吸引了历代的诗词作者。黄裳很喜欢写自然景色,赛龙舟的场面也吸引了他,他的这首《竞渡》,就是描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实况。 
  
上片写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竞赛开始了。一群红旗高举的龙舟,从柳阴深处的小洲边飞驶而出。「飞出」二字用得生动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竞发的实况,赛船上迎风招展的红旗,耀眼夺目,首先映入眼帘。由于沙洲上浓密的柳荫遮蔽视线,赛船就像从柳荫中飞驶而出。「渚」,水中间的小洲。点出杨柳渚,既是以景色相衬托,也为了表明节候。作者这里用「飞出」来形容那急划而来的赛船,真实地反映了参观者的感受。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竞渡时,每艘船上不仅有人高举红旗,还有鼓手击鼓以统一划船的节奏。一艘赛船里有好多名划桨手。他们之间,全靠鼓点来协同动作。所以作者说,赛船上的击鼓声,像春雷一样震响,它们冲破笼罩着江面的水气,远远地传向四面八方,在空中回荡。「直破」二字写出了船的凌厉前进的气势。这样,就渲染了竞赛的紧张气氛。
  
下片写夺标。竞赛,以先到达目的地的获得锦标。竞渡的 *** 出现在赛船驶近锦标,胜负将见分晓的时刻:「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人山人海的观众为优胜者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喝彩声。在这种震耳欲聋的助兴声中,一马当先的龙舟上的竞渡者,正在拚命地划动船桨,向终点猛冲,表现出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决胜精神。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争战气),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看来,有成千上万的观众看得惊心动魄。这里,作者只用了十一个字,就把竞渡中最壮观的场面连同它的紧张激烈的气氛和惊心动魄的声势和盘托出来了。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古时的锦标,也就是一面彩缎的奖旗,一般都悬挂在终点岸边的一根竹竿上,是给予竞渡优胜者的赏物,从龙舟上就可以摘取到。在作者描绘的这场竞渡中,「金碧楼西」的岸边,就是挂锦标的位置。如金似碧(碧玉),形容这座楼阁的富丽。优胜者终于抢先到达终点,从那里「衔得锦标第一归」,胜利返航。为什么用一个「衔」字呢?「衔」,用嘴含住的意思。古时的龙舟,船头上雕有象征性的龙头装饰。看来,优胜者夺得锦标以后,就将它悬挂在船头的「龙头」上,活像一条真龙将锦标上端含在嘴里似的。「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用这个「衔」字,饶有情趣,是传神之笔。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以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词写得这样生动,如果作者没有亲临现场的实感,是写不出来的;如果作者虽有实感,但在艺术上,缺乏剪裁的匠心、捕捉印象的功夫和渲染气氛的笔力,那么也是难以写得这样有声色、有层次、有气势,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