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上一句是什么?独学而无友下一句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17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上一句是什么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上一句是“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古今中外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者,大多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讨论与交流中获益匪浅,道理就在于此。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三国时,孟宗就学于南阳李肃,他母亲特意为他缝制了厚褥大被,为的是盂宗多交些学友,厚褥大被就是为夜晚同寝的同学准备的。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在写作过程中,经常请同时代的许多名士同床共读,油灯的烟把蚊帐顶熏得漆黑。

法国有两位著名的科学家,一位是普鲁斯特,另一位是贝索勒,为了探索化学上的“定比定律”,他们激烈地争论了9年,最后,普鲁斯特获得了成功,但他把一半功劳归功于贝索勒,他说,由于贝索勒对他的观点提出的种种质疑,才激发了他的智慧,迫使他更加深入研究“定比定律”。著名的流体力学家冯·卡门的寓所,经常宾客满堂,有知名教授,也有学生和助手,他们用不同国度的语言交流,进行无拘无束的争论,洁白的桌布上写满了各种数学方程式,宝贵的思想火花就在这种不断的讨论、争论中不断地迸发。有人担心自己的观点因在讨论中公之于众而被人据为己有,但冯·卡门坦然地说,与人交流讨论,只会丰富自己的思想,开拓自己的视野,纠正自己的失误,收获总

会大于输出的。

独学而无友下一句是什么

独学而无友下一句是则孤陋而寡闻。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释义: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其中,“而”表转折的作用。

创作背景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据郭沫若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顾树森支持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学记》是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它是继承思孟一派的观点而从性善出发的,可能是孟轲弟子乐正克所作”。

高时良也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它的作者当是乐正克,因为,第一,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思想熏陶较深。第二,乐正氏亦师承曾参,‘乐正子言吾闻诸曾子也’。第三,乐正本是学官,《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学官后裔论教育,有其家学渊源”。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的读音

dú xué ér wú yǒu,zé gū lòu guǎ wén 。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释义: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其中,“而”表转折的作用

独学:指独自学习,不了解外部动向。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有井底之蛙含义。
原因: 朋友是你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你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一个人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是行不通的。只有与朋友共同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