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所有的经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么经文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观音菩萨所有的经文

观音菩萨相关的经文有:

1,《般若心经》

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2,《妙法莲华经》

简称《法华经》, 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

3,《楞严经》

《楞严经》是北传佛教中的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在另外一部晚期出现的北传经典《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

4,《心经》

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 2004)。英国佛经译者Edward Conze (2000)认为这篇经书属于般若波罗蜜教派发展四阶段的第三阶段时期著作。另一方面,同为该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罗蜜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

5,《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原是《妙法莲华经》里的一经品,由于观世音信仰传入中国日益盛行,所以经文从汉文译本内抽出来,成为便于受持读诵的单行经品本。经文的原本,在汉文译本如晋竺法护的《正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法师的《妙法莲华经》等中,此品全都是长行品。

扩展资料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

参考资料:观音菩萨_百度百科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么经文的

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佛教术语,世亲释四卷十九页云:若取遍计所执自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以故?遍计所执色无所有,即是空性。此空性,即是彼无所有。非如依他起与圆成实不可说一。

有一个问题当年唐玄奘去西天取经是去求取呢还是去买呢

当年唐三藏去西天取经,是求的,还是买的?答案:是求的。

我们要了解历史,唐三藏是唐朝李世民时代的一位僧人,我们要了解佛法的传播途径,正法时代就是500年,像法时代就是1000年。

南北朝的时候,达摩大师就从印度传播佛法过来了,传的就是顿教二行四入法门,既然已经有佛法传到我国来了,为什么还要去西天(印度)取经呢?

从历史的真相来讲,正法时代500年,所有的僧人不要寺庙与佛像的,靠口头来传播心传心的法门,过了500年了,很多僧人根基钝了,很难修行,烦恼多,所以又建了寺庙和佛像来修行,建了佛像在前面,就好像佛陀在旁边的心态有助修行,我们中国传播的孔子《论语》也是这个道理,把孔子的像挂在前面。

到了唐僧这一代所看到的文字经书,都是矛盾重重,不知道哪一部是真经,哪一部是假经?魔住佛道场自己乱发经典,所以唐三藏决定到印度佛教发源地那里把经书弄个明白,就出现了唐僧去西天(印度)取经的经过。

《西游记》是根据唐三藏去印度取经改编的一部小说,没有怎么九九八十一难的,没有这个神仙:菩萨一类的人物,也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团队的。

到了现在末法时代,佛法搞得越糟糕了,假大师多如牛毛,在这里好名利乱传假佛法人云我也云,死后统统要下地狱的。

多少众生穿着佛衣挂着佛号来学佛?从头条这里也看出来了,没有几位传播小乘四圣谛与十二因缘,四大皆空,到底水指什么?也答不上来。

另外传播大乘佛经的,佛学基础小学水平怎么叫三十七菩提?也是一问三不知比较多!就来扮清高洒博士水平《金刚经》无法:无我:无相的境界,在众人面前说自己是佛,众生要供养,我要跪我的方唐修行。可怜芸芸众生死后要下地狱,还迷在鼓里。可悲:可叹:可怜。

南无阿弥陀佛

历史上唐僧西天取经到底取的是什么经

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目的是:大唐国境内流通的佛经质量不高,翻译不准,篇幅残缺。而佛经作为当时的“无上宝典”,可以起到避邪驱魔,保佑国土,滋润万民的效果。因此,唐僧发愿要去“西天”求取真经。所谓西天,就是历史上的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

历史上玄奘为何要去西天取经,取回来的是什么经文,如何和当时的印度人交流

谢谢邀请。

玄奘(600——664年),俗姓陈,名陈祎,原籍河南陈留,生于洛州缑氏县,出身官宦之家。祖父陈康,北齐礼部侍郎;父陈慧,曾任陈留、江陵等县令,隋末动乱,辞官隐居。玄奘生逢隋末动乱,又是隋朝廷大力崇佛的时候。就佛教自身发展状况而言,齐梁以来,义学大兴,《地论》、《摄论》、《楞论》、《涅槃》之学盛弘讲席,名师辈出。玄奘幼年时期曾穷研经史,由于家境困顿,十岁时兄长捷携东都净圭寺为童行,得到研习佛典的机会;十三岁时,隋炀帝敕于东都度僧,玄奘受度出家,得法号玄奘。大业末年,李渊于太原起兵,中原群雄逐鹿,洛阳成为战场,玄奘与长捷西奔长安;又逢关中战乱,京师名僧相率奔蜀,玄奘兄弟二人又相随入蜀。时当唐王朝建立的武德元年(618年)。玄奘在蜀四五年,寻师受业,研读大、小乘经论和南、北《地论》、《摄论》诸家师说,学解大为精进。二十六岁回到长安。这时候他已经颇有声誉,得到长安僧众的称赏。虽然他已经认真研习了当时发达的义学各派所取得的成果,但仍不能满足,在长期访师求学过程中,深为南、北诸家学说不同所困扰。一个特殊机缘是时有天竺那烂陀僧人波颇密多罗(明友)来到长安,住大兴善寺。玄奘从他那里得知大本《十七地论》总摄三乘,而印度那烂陀寺有戒贤法师,精通《瑜伽》并兼赅百家。这成为他发愿西行的直接原因。当时唐朝正与突厥相对抗,武德九年( 626年)八月突厥兵来犯,直至渭水便桥北。就是在这一年,玄奘“结侣陈表”,要求出境,结果“有诏不许”。次年秋天,霜害秋稼,朝廷有敕道俗可随丰求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