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应该怎么管理更好?小企业如何构建高效的研发管理体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小公司应该怎么管理更好

1,管理简单化。小公司在“平均1管4”的情况下,如果公司没有50名管理者,最多只应该有3个层级,即“老板-管理者-员工”。小公司原本就不需要什么中层,“小快灵”,“和老板直接接触”才是最大的优势。

2,管理目标化。小公司在管理上,要用目标来引导员工行为。老板有远大的赚钱目标是好事,但要把赚钱的目标分解到行动和决策上,引导员工去实现。所谓行动,是决定要做哪些事;所谓决策,是决定要先做什么事,花多少精力多少时间,梳理事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资源。

3,人力资源管理。对小公司来说,优秀的人才可以极大提高公司效率,但优秀的人才大多不会去小公司,即使愿意,小公司管理者也难以分辨是否是人才。所以匹配和胜任才是最现实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1)岗位重职能不重职责,做市场的,市场相关的事都需要做。2)人员宁少勿多,根据经营情况逐步增加。3)反复沟通,绝大多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沟通去解决。

小企业如何构建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

小企业如何构建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

在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部署下,国内研发型中小企业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但是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内部研发管理矛盾日益突出,研发投入越来越多,但是研发的成果却并未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研发效益不佳,反过来又影响着研发团队的待遇和团队的稳定性。

一、 为什么要构建研发管理体系

研发管理体系在发达国家起步较早,目前也比较成熟,但是在国内起步较晚,普遍还处于探索阶段。华为是目前在研发管理体系方面相对比较完善和成熟的国内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将研发管理体系定位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公司。

90年代末,华为在研发管理方面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大额的研发投入,并没有带来市场和客户的响应,如何快速有效地研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华为从自身已经无法找到答案。1997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带着问题踏上了美国的旅程去寻找答案,在参观了休斯、惠普、IBM 等大型科技公司之后,华为管理团队闭门三天,潜心研讨和消化学习成果,并形成了100多页的学习简报发回总部。

本次美国取经,任正非深深感受到我们国家在研发管理上的薄弱,答案也已经在心中形成,那就是向美国人民学习。为此,1998年2月,任正非专门写了一篇“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的文章来表明向美国企业学习研发管理的决心。

华为从1999 年引入IBM 顾问,开始导入IPD 研发管理体系,任正非用了削足适履来强调引入西方研发管理体系的决心,公司内部也提出了“先僵化再

优化”的基本策略。从1999 年至2005年的6 年间,华为基本上处在一个僵化中执行、在执行中消化的过程中。从2006 年起,华为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始逐步优化IPD研发管理体系,在2008年正式将IPD研发管理体系确定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华为通过IPD研发管理体系,将8万研发人员拧成一股绳、分工协作,将客户需求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交付给客户,不仅打败了西方老牌巨头,也站在了通信行业的最高端。华为的成功,让国内众多研发型企业找到了成功的自信心和学习模仿的榜样。构建类似华为的IPD 研发管理体系,成为国内大多研发型企业的共同愿望。

二、什么是研发管理体系

研发管理体系是企业针对研发业务,从流程、业务规则、和IT系统等方面构建的一个有机系统,来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高效的研发业务管理。从内容上,它包含了研发投入的决策管理,研发过程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进度管理,研发过程的成果管理以及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等。从结构上讲,它主要由四个方面的架构组成: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业务实现价值流程、项目及管道管理及绩效管理。IPD 研发管理体系除了以上内容,还在思想和理念方法上形成了一套完整且可落地执行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可以说,IPD模型是目前公认的比较理想的研发管理体系模型。

IPD (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这个概念是IBM 在1993 年提出的,当时的背景是IBM 在业务上陷入困境,且遭遇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当时现状是:IBM 的研发费用是业界同行的两倍,研发费用浪费高达25%,而行业水平只有12%,这就意味着IBM 花费了大量的研发费用却没有形成有效的产品投放到市场。IBM 在新产品的研发速度上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例如,在低端产品PC行业,DELL的上市周期是36周,而IBM则是77周;在高端产品上,竞争对手是123周,而IBM则需要202周。为此,IBM公司在1993年更换了CEO,郭士纳上任后,为了重获市场竞争优势,提出了将产品上市时间降低50%、研发费用降低50%的目标,同时启动了研发管理变革。IPD变革项目的落地,给IBM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从1993年亏损81亿美元,到1994年则盈利30亿美元,此后连年丰收,也正是IPD研发管理体系的落地,使得IBM从1993年之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1、把新产品开发作为投资进行决策,并通过预算进行管理对于研发型企业来说,新产品的研发,就意味着公司资源的投入。对一个企业来讲,资源总是有限的,选择了A项目,往往意味着不能选择B 项目或C项目,正确的选择能给企业带来利润;选择失误,造成的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更多的是市场机会和企业发展机会的错失。IPD研发管理体系,在新产品投入决策方面采取分阶段决策和分阶段投入的模式,可以根据市场和项目情况,及时调整项目的投资策略。

2、基于市场来定义产品开发目标

不管企业采取什么策略,产品开发的目标是唯一的,那就是要给企业带来利润。IPD研发管理体系把正确定义产品概念和市场需求作为流程的第一步,

着眼于一开始就把事情做正确,并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制定有关计划。

3、协作高效的项目团队

IPD研发管理体系的项目团队是由不同功能部门共同参与而组成的产品开发团队,团队由组长统一协调指挥,各个成员分工协作,实现高效跨部门团队

运作。跨部门团队的运作模式,打破了企业运作的门墙,团队成员有着一致的优先目标,就是项目成功。

4、大量采用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是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的重要手段,IPD研发管理体系在研发流程架构上采用了大量的并行工程,它通过严密的计划、准确的接口设计,把原来许多后继活动提前进行。并行工程不光是产品设计活动的并行,也包括其他相关部门的活动,例如市场导入活动/服务导入活动和供应导入活动等。

5、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的平衡

产品开发是一项创新活动,但是不是什么都从头做起,是有限度的创新。IPD研发管理体系通过构建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的产品系列和基础技术平

台,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找到了合理的平衡,也为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和产品快速交付奠定了基础。

三、中小企业如何构建研发管理体系

1、管理团队的思想统一是IPD研发管理体系成功的关键因素IPD研发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管理变革,是对企业研发管理规则和管理权力的重新定义,过去的权力结构将被打破,在新规则下,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从过去的经验来看,研发管理体系变革的最大阻力往往出现在现有的管理层中,一方面是自身的管理权限将受到约束;另一方面对研发成果的管理将会规范化和可视化,研发管理团队所面临的管理压力也将迅速增大。

管理层敢于面对自身问题,勇于改进自身不足,是IPD 研发管理体系变革成功的前提条件,只有管理层从内心认可和接受了IPD 研发管理体系,才能在后续的变革中拥护它,否则将会变成IPD研发管理变革的最大阻力。统一认知,统一思想,是企业IPD 研发管理变革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研发管理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策略是I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