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草鞋姐”杨玉珊的带头致富
发布时间: 2023-07-11

“为什么会选择编织草鞋?”

“在打工期间,我在深圳看到有好多旅游商品店的货架摆着草鞋卖时,就萌生了回家编草鞋卖的想法。”

黔东南州天柱县石洞镇槐寨村“草鞋姐”杨玉珊自小就学得一手编织草鞋的技艺,儿时还曾与长辈一起编草鞋去街上卖了换油盐钱。

正是这种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家乡传统技艺的热爱,2016年,46岁的杨玉珊回乡注册成立了“黔东南州西域民族传统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并在石洞集镇上开了一家实体店,通过实体店和互联网在线上线下销售细草鞋等地方特色产品。同时,聘请了村里26名妇女到其公司从事细草鞋编织等工作,带领姐妹们在家门口就业,靠卖“稻草”增收致富。

妇女编织细草鞋

“我们将水稻收割后,稻草就可以用来编草鞋,不用花钱买原料,编织出来的草鞋不愁销路,稻草就可以卖出肉价钱,家里的日常开销也不愁了。”77岁的吴细梅是槐寨村的困难户,丈夫已故,儿子儿媳外出打工,她和孙女留守在家,靠着编织草鞋解决日常生活开销。

据杨玉珊介绍,她公司全年销售细草鞋2000余双,网上每双售价达50元至80元,仅此一项收入就达到了10余万元。以前村民有劲使不上,有技艺无市场,有原料用不着,而今在杨玉珊的带动下,稻草也能卖出好价。

不仅如此,杨玉珊还看准了另一商机——三月粑。三月粑是当地的特色产品,以原生态糯米、甜藤、黄草等为原料,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自然芳香,产品中写满了童年记忆和浓浓乡愁。于是,她决定开发“三月粑”这个产品。

在杨玉珊的带领下,手工制作的三月粑成了她公司的又一个拳头产品。她坚持采用传统制作程序和传统工艺,每年生产原生态三月粑10000余斤。为了便于储存和销售,她还积极学习食品加工和包装技术,生产出来的原生态三月粑经过真空包装,畅销市场,特色产品变成了致富“产业”。

除了细草鞋、三月粑外,杨玉珊的公司还生产和销售侗家腌鱼、腌肉、腌鸭、米酒等农特产品,公司也因此被群众笑称为“山货公司”。

展开全文

公司腌制品展示

为了将产业做大做强,杨玉珊除了管理经营好公司之外,还坚持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上网及相关业务知识,运用微信群、朋友圈、抖音等平台销售产品,深受广大游客和外乡人的喜爱。

“侗家腌鱼酸辣可口,香而不腻,端着一盘炒熟的腌鱼放在饭桌上,满屋飘香便带你回到美好的童年时光……”远离故乡,长年在杭州工作的刘先生,经常通过微信购买杨玉珊公司的侗家特色产品,跟他聊起侗家美食时,他感慨万千。

靠山吃山,以前自给自足、无人问津的“山货”,在杨玉珊的精心打造下,不仅成了山外争相抢购的“山珍”,还使槐寨村的妇女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奔向了小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娟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